肥城桃流胶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作者: 张艳晖 张庭哲 张培峰 李恭宁 吴丹丹

文章编号:2096-8108(2025)04-0075-03 中图分类号:S662.1 文献标识码:A

Occurrence Patterns and Control Methods of Gummosis in Feicheng Peach

ZHANG Yanhui1,WU Dandan², ZHANG Tingzhe³,ZHANG Peifeng³,LI Gongning³ (1.Feicheng Peach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Tai'an Shandong 2716Oo,China; 2. Wuhan Dongjing Farm Co.,Ltd.,Wuhan Hubei 43009o,China; 3.Feicheng Peach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Tai'an Shandong 2716oo,China)

Abstract: Gummosis poses a widespread and persistent threat to peach trees,leading to tree decline,mortality,an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fruitqualityand yield.Inadequatecontrol measures canresult in substantial economic losss forpeach growers.Basedon practical production experience,this paperoutlines the symptoms,occurrence patterns,andintegratedcontrol methods of gummosis in Feicheng peach trees,aiming to mitigate its damage to this cultivar.

Keywords:Feicheng peach;gummosis;integrated control

桃在世界范围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距今4000多年前我国已有记载。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我国的桃种植面积有89万 hm2 ,产量达1599.3万t,居世界首位。肥城桃作为我国的四大传统名桃之一,因产于肥城而得名,由于肥城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土壤特征,使得当地桃果实个大、味美、肉质可口、营养丰富1]

桃树流胶病又叫做疣皮病、瘤皮病、桃树脂病,几乎在所有的桃园都有发生,是肥城桃种植过程中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可危害肥城桃主干、枝叶,甚至果实。发病时在皮孔或伤口处会分泌出半透明柔软胶状物,其致病菌可随雨水等侵染桃树其他部位,后期枝条逐渐干枯甚至影响整株生长。流胶病发生时还容易伴生腐生菌,更加重了对桃树的危害。

1桃树流胶病的发病症状

桃树流胶病是一种以树体分泌胶状物质为典型

特征的生理性兼侵染性病害[2-3]。根据发展可分为以下3类。

1. 1 胶状分泌物

一般在主干或主枝上发生较多,也可以发生在果实表面,多发生在结果树和衰老树的骨干枝、大枝上,尤其是枝条基部发生较多。主枝、副主枝上发生较少。一般会出现透明或淡黄色半流动胶体,有的从皮孔流出,有的从树皮的裂缝中流出,触感黏稠,暴露后逐渐氧化变为红褐色至深褐色,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胶体会迅速变硬。吸水膨胀后可形成胶质状物质。胶体硬化成块状时,严重可形成“胶瘤”,阻碍树体养分运输。流胶量多时甚至会让枝干干枯。流胶病严重时可导致树体枯死。

1. 2 树体损伤

在幼树上发病,病部树皮隆起,呈白色至淡褐色,严重时树皮开裂,韧皮部与木质部脱离,有时树干基部露出褐色病部。流胶可出现在主干上、侧枝上、新梢上或叶片上,并向下扩展到主枝上;在主干和大枝分叉部位发生的流胶,可表现为沿树干水平方向延伸;在树冠内膛部位的流胶,可在主干或主枝表面形成隆起的褐色小颗粒(即胶块),严重时可导致枝干干枯、枯死。在老树上发生的流胶表现为纵向开裂、韧皮部与木质部分离、树干基部露出褐色病部;新梢发病后,病部树皮隆起、干枯、呈褐色;叶片发病后呈黄绿色至淡黄色,后期焦枯。

1.3 果实影响

果实发病后,果实表面形成水渍状、暗绿色、表面粗糙的胶斑,严重时呈水渍状,边缘呈黄褐色或暗黑色,病部凹陷且凹陷处常出现龟裂现象。易受病菌二次侵染导致腐烂,果实软腐、变黑或腐烂后,果肉变褐或变软、腐败、腐烂,果实品质明显下降。果实发病时,果实表面胶斑在果面出现的时间及位置与流胶发生的时间及部位基本一致,但与流胶部位相比有一定区别:从树冠顶部到树冠下部发生的病果,病部一般不呈水渍状,果面有明显胶斑;从树冠中部到树冠下部发生的病果,病斑多呈暗褐色或黑色,局部有龟裂现象。

2 流胶病发病原因及规律

2.1 生物因素

2. 1.1 病原菌侵染

吕孟辕[4]研究发现,肥城桃流胶病主要是由座囊菌纲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和粪壳菌纲的镰孢菌(Fusariumlteri-tim)引起,属于弱寄生性真菌,具有潜伏性可随风、雨水传播,通过皮孔、气孔和伤口侵入,分泌毒素破坏桃树细胞结构。有研究发现丁香假单胞菌(Seudomonassyringae)类细菌也能诱发流胶,加剧树势衰弱[5-7]。

2. 1.2 虫害诱导

蛀干害虫(如桃红颈天牛)或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介壳虫)咬伤树皮或树干,为病原菌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侵入途径。

2.1.3 遗传因素

肥城桃品种不同,易感性也有所差别,品种之间对流胶病的抗性差异显著,如白里肥桃和红里肥桃种较中华寿桃更易感病[5]。不同树龄对流胶病的抗性也存在差异,树龄越小,树体的抗病性越强,树冠下部和中部发病较轻,树冠上部和中部发病较重。因此在栽培中,需要根据果园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xgs20250418.pd原版全文

2.2 非生物因素

2. 2.1 环境胁迫

流胶病发生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高温、高湿、多雨季节容易造成流胶病发生,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土壤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繁殖,雨水又为病原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冬季冻害,夏季日灼等极端天气会导致树皮开裂,有利于病原菌入侵树体。

2.2.2 土壤问题

土壤肥力低、土壤通透性差的果园易发生流胶病[8。由于根系生长不良、土壤中缺乏有机质、pH值过高或过低( pH<5. 5 或 >8.0⟩ ,根系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较差,造成树势羸弱,抗病能力差,容易发生流胶病。

2.2.3 栽培管理不当

桃树修剪不当、采果等操作不当等机械损伤造成的大面积创伤时,病原菌容易通过受伤部位进入树体,提高了桃树流胶病的发病率。果园管理粗放,树体负载过重,树体抵抗力降低,而导致病害发生,比如管理过程中肥水失衡,氮肥过量会导致桃树组织细胞生长过快,细胞壁变薄,容易发生流胶。缺钙或缺硼也会加剧树体抗性下降。

3 流胶病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加强农业管理,增强桃树树势,提高桃树抗病能力。合理浇水,做好防涝措施,避免涝害发生。可通过喷施防冻液、薰烟等措施,预防桃树冻害。改良土壤状况,合理深耕,增加土壤情,增施有机肥(如腐熟羊粪),增施微肥和益生菌肥料,调节土壤 pH 值。控氮增钾,生长期喷施钙、硼叶面肥(如 0.3% 硝酸钙 +0.2% 硼砂),增强细胞壁韧性[9-10]。采取适应肥城桃生长发育的短果枝修剪法进行冬剪,并及时在伤口涂抹保护剂,防止病原菌通过伤口侵染桃树[11]

3.2 物理防治

用生石灰 10kg+ 硫磺粉 1kg+ 食盐 0.5kg+ 水 30kg 配制涂白剂,冬季修剪时,对伤口进行涂白、包扎,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冬季剪除枯枝、僵果等,刮掉粗翘皮后对桃树树干涂白,可以防冻防晒。在桃果采收后及时清理果园,将枯枝落叶病果僵果等深埋于 60cm ,地下或集中清除销毁,杀灭病原菌和破坏其越冬场所[9]。夏季可悬挂频振式杀虫灯或性诱剂减少蛀干害虫。

3.3 化学防治

早春花芽萌芽前进行消毒,一般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病菌和虫卵。桃树萌芽至开花前及时喷施 1% 硫酸铜溶液,消灭初侵染源;用1% 硫酸铜溶液对剪锯口进行消毒;将流胶处刮去一圈并涂抹3波美度石硫合剂。4月下旬至5月初,喷施1次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在发现天牛、玠壳虫等危害后,用 48% 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 24% 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倍液,或 24% 氟啶虫胺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均匀喷洒树干及枝干,或用药刷涂抹虫孔。

在流胶病发生期,喷1次 1% 硫酸铜溶液或3% 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预防。雨季前喷施代森锰锌或吡唑醚菌酯预防真菌;细菌性流胶可用春雷霉素或噻唑锌。若已发生流胶病,坚持“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应及时刮去粗翘的树皮,并涂抹杀菌剂。可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枝干,每株树喷 100~ 150mL 。

3.4 生物防治

内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生防菌(特基拉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配置的微生物复合菌液能有效降低桃树流胶病的发病率,喷施壳聚糖或茉莉酸甲酯激活桃树系统抗性[8]

肥城桃流胶病发病时间持续长,每年2月—11月桃树都可能发病,高峰是在6月份和8月份。容易出现交叉侵染和反复侵染,夏季炎热多雨的时候病害会出现集中爆发和区域性爆发。有研究根据是否具有传染性将桃树流胶病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流胶病,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很难见到单一性的流胶病,大多数都是两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是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桃树流胶病应该是一种典型的生理性兼侵染性病害。

肥城桃流胶病轻者会影响桃树长势,降低肥城桃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的会导致主干或者整株死亡。流胶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从改善树体微环境、提升抗逆性、阻断病原传播三方面入手,根据桃园实际情况,结合农业、生物、化学、生物措施进行综合防控,对症施策,对症用药。以此降低流胶病对桃树的危害,提高肥城桃产量和质量,减少桃农损失。

参考文献

[1]陈文玉,李武刚.肥城桃史刍论[J].落叶果树,2023,55(5):13-16.

[2]高凤芳.樱桃树流胶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24(8):43-44,48.

[3]车纯广,刘晓琳,张宏杰.浅谈桃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果农之友,2023(8):89-91.

[4]吕孟辕.肥城桃树流胶病病原鉴定及发病因子分析[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9.

[5]SHOLBERG A P,KAPPEL 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dis-easescaused by fungi,phytoplasma and bacteria[M]. Integrat-edManagement of Stone Fruit Diseases,2008.

[6]王璠.桃流胶病菌Botryosphaeriasspp.鉴定、分布、遗传多样性及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7]BRITTONKO,HENDRIXFF.Three speciesof Botryospha-eria cause peach tree gummosis in Georgia[J].Pant Disease,1982,66(1):1120.

[8]王鑫雨,乔孟群,常昊天,等.抗桃树流胶病复合菌剂的构建与防效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23,38(4):20-26.

[9]刘敏.肥城桃采后及翌年春季管理技术要点[J].现代园艺,2023,46(3):77-79.

[10]武猛.肥城桃涝害后的影响及管理措施[J].落叶果树,2022,54(6):95-96.

[11]李传鲁,代华风,王兵,等.肥桃品质提升“三增三控一适"技术试验[J].落叶果树,2022,54(4):18-2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xgs20250418.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