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绵蚜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作者: 李建民

文章编号:2096-8108(2025)04-0078-03 中图分类号:S436.611 文献标识码:B

Damage and Control Methods of Apple Woolly Aphid

LI Jianmin (Fruit Station of Zhuanglang County,Gansu Province, Zhuanglang Gansu 744699,China)

Abstract:Thewolly aphid isoneof thecommon pests inapple production.Infestation by woollyaphids obstructs nutrient transport within thetree,leading to weakenedtreevigor inmildcasesand tree death in severe cases,causing significant losses for growers.In practice,apple woollyaphids arechalenging tocontrol.Based on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this paperanalyzes thereasons forthediffculty incontroling wollyaphidsand proposes targeted management measures.These include:cutting of migration pathways,scraping roughbark,removing suckers and clearing thebase,strengthening treevigor, monitoringsusceptible varieties for woollyaphid ocurence,timelyapplicationof pesticides,rational selectionof chemicals, properapplication methods,using natural predators tocontrolaphids,and employing microbialagents foraphidcontrol.The aimis toprovide references and guidance for effective woolyaphid management in production,thereby reducing losses.

Key words: apple;woolly aphid;damage;control

绵蚜是苹果生产中常见害虫之一,较难防治,一旦发生会给生产造成较大损失,防治不容忽视,应根据其发生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害,以减轻生产损失。笔者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对绵蚜在苹果生产中的危害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生产中其难以防治的原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供果农参考。

1绵蚜的危害

绵蚜又称血色蚜虫,是危害苹果属作物的害虫,可为害苹果属作物的根、枝、叶等多个部位,尤以成虫和若虫危害 2~3 年生枝较常见。绵蚜刺吸枝条汁液,枝条皮层受侵害后肿胀成瘤,枝条的营养运送器官被破坏,树体内物质运输受阻;根系被侵害后,根部形成密集的肿瘤,新根发生能力下降甚至不再发生新根,严重时根系腐烂,树体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能力降低,根系难以合成有机营养,导致树势衰弱,发生严重时造成树体死亡。

2绵蚜难以防治的原因

根据观察,绵蚜之所以难防,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绵蚜为害作物种类众多,有大量生存的基础

绵蚜可危害苹果、海棠、花红、楸子、新疆野苹果、山定子等苹果属所有植物,由于自然界中苹果属作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达58种之多,丰富的食物原料为绵蚜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基础。

2.2绵蚜越冬场所隐蔽,休眠期较难捕杀

绵蚜主要以 1~2 龄若虫在树体粗皮裂缝、各种伤口附近、根部及浅土层中越冬,由于绵蚜越冬场所的多样性、隐蔽性,导致清园时很难用药物杀灭,绝大部分绵蚜可安全完成越冬,导致来年猖獗发生。

2.3绵蚜繁殖能力强、扩散快,为害有明显高峰期

绵蚜繁殖能力极强,一年可发生 12~18 代,每头雌蚜可产 150~200 头幼蚜,1头绵蚜每年可繁殖数百万头。

绵蚜迁移较容易,可附着在树体、枝条、果品上进行远距离传播,可附着在田间管理工具、通过有翅蚜飞翔、风吹飘移、昆虫和鸟类携带进行田间传播,条件适宜时极易成灾。

绵蚜为低温型害虫,在春季萌芽期,气温上升到 8~11°C 时,越冬幼虫开始出蛰。庄浪地区一般在5月份初龄若虫向嫩叶、新梢和芽上迁移为害,随着气温升高,逐渐扩大迁移范围,受害植株四周的树上也会出现若虫,吸食树体汁液,分泌棉状蜡质物。高温能抑制绵蚜的繁殖和扩散,当气温升高到 25°C 以上时,绵蚜为害明显减弱,到后期气温降低时,绵蚜又会严重发生,因而绵蚜一年有两次繁殖和为害高峰期,一次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另一次在9月份。

2.4绵蚜能分泌棉状保护物,化学防治效果差

绵蚜在吸食树体汁液的同时,会分泌白色蜡质棉状物,对自身形成保护,将自身与外界隔绝开来,喷药防治时,药物难以接触到虫体,触杀性杀虫剂防治效果差或无效。

2.5主栽品种易受绵蚜为害

根据长期观察,苹果品种不同,绵蚜发生轻重是有区别的。目前苹果生产中的富士、元师系等品种易受绵蚜为害,特别是富士中的红将军、玉华早富极易受绵蚜为害,而秦冠、嘎拉、瑞雪、瑞阳、瑞香红等品种较抗绵蚜,生产中很少发生绵蚜危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xgs20250419.pd原版全文

2.6 管理粗放,树体抗性差

绵蚜的发生与树体的抗性有很大的关系,管理精细、树龄较轻、树势旺盛、果园及树体通风透光良好、树皮光滑、根蘖少、枝干上伤口少、愈合好的果园及树体绵蚜发生轻,而管理粗放、树体老化、长势衰弱、粗皮发生严重、根蘗丛生、腐烂严重、修剪及冻害发生严重的果园和树体绵蚜发生严重。

2.7 防治药物选择不当

杀虫剂可通过触杀、胃毒、内吸、熏蒸和干扰害虫的运动神经系统、刺激几丁质合成而使昆虫中毒等方式消灭害虫,由于绵蚜有棉状物保护,触杀剂难以接触到虫体,熏蒸剂难以应用,生产中如果喷施触杀剂、熏蒸剂等药物,难以有效的杀灭绵蚜。绵蚜防治以胃毒剂毒杀为主,蚜虫是农业生产中的重点害虫,长期使用吡虫啉、啶虫胱、菊脂类农药,绵蚜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施用后防治效果不理想。

2.8 用药方法不当

绵蚜不但为害苹果的地上部枝叶,也为害苹果的根部,生产中防治绵蚜时多侧重于地上用药,对地下绵蚜不够重视,导致綿蚜危害难以根除。

3绵蚜的科学防治

根据防治经验,在防治绵蚜时,综合采用以下措施,可有效的控制其危害。

3.1 切断绵蚜迁移途径

绵蚜远距离靠依附苗木、接穗、果品等传播,生产中尽量不要在有绵蚜危害的果区调取苗木、接穗和果品,如确需在绵蚜发生危害区调取苗木、接穗和果品,一定要做好苗木、接穗、果品杀虫处理,防止苗木、接穗和果品携带绵蚜流入。一般可对调运的苗木、接穗和果品喷施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 25% 灭蚜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杀灭调运物携带的绵蚜。

3.2 刮粗皮

对树龄较大、粗皮严重发生的树体,在3月份萌芽前,细致的将粗皮刮除,刮粗皮时在树下铺上塑料纸,收集刮下的粗皮,集中烧毁,可减少田间绵蚜基数、控制危害。

3.3除藥清盘

在苹果树生长季及时清理树体根部萌蘖,清除树盘内杂草,纸袋,反光膜等杂物,保持树盘洁净,减少绵蚜附着体,可减轻绵蚜的发生。

3.4 强壮树势

通过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保持树冠和果园通透性良好的措施维持树体长势旺盛,提高树体抗綿蚜危害能力,减轻危害。

3.5高度关注易感品种园绵蚜发生情况

绵蚜在苹果生产中多呈点状发生,对于红将

军、玉华早富、红星等易发生绵蚜的果园,如有绵蚜发生,应将绵蚜作为重点防治对象,连续多次用药进行扑灭,控制危害。

3.6 适期用药

绵蚜若虫虫龄越低,抗药能力越差,越易药物杀灭,因而防治绵蚜喷药应以初龄若虫期用药为主。庄浪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关键用药期,应据田间绵蚜实际发生情况,及时喷药防治。

3.7 合理选择药物

防治绵蚜应注意以胃毒剂为主,注意药剂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目前防治效果好的药剂有:苦参碱、甲维盐、吡虫啉、啶虫、蚜灭多、抗蚜威、烟碱、噻虫嗪、噻虫胺、烯啶虫胺、吡蚜酮、氟啶虫酰胺、氟啶虫胺腈、菊脂类农药、苏云金杆菌等,生产中可选择喷施,每种药剂1年最多使用不要超过2次,以防止绵蚜产生抗药性。

3.8 适法用药

绵蚜杀灭主要将药剂通过根、茎、叶输送到树体内,随树液流动到枝、叶、根部,绵蚜吸食汁液后中毒而亡,因而防绵蚜用药方式多样。

1)灌根。绵蚜发生严重的果园,4月—5月份将树盘土壤挖开,露出根系,将 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加水稀释成 800~1 000 倍液或将 40% 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加水稀释成 1 000~1 500 倍液或将 50% 灭蚜松可湿性粉剂加水稀释成 1 000~1 500 倍液或将 10% 烯啶虫胺可溶剂加水稀释成2000倍液浇灌根部,杀灭土壤中危害的绵蚜,在土壤封冻前同样再浇灌1次,可有效的减轻綿蚜危害。

2)树干注射。在绵蚜危害初期,在树干基部光滑部位,用专用打孔器或锥呈 45 打 3~4 个孔,将 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加水稀释成5倍液,用注射器注人打好的孔中,药液随树液运送到苹果树各器官,绵蚜吸食后中毒而死,达到杀灭效果。

3)树体喷药。庄浪地区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绵蚜大量在发生前,交替喷 45% 毒死蜱乳油 1 000 倍液 +20% 氰戊菊脂乳油 2 000~2 500 倍液或 10% 烯啶虫胺水剂 2 000~ 2500倍液 +5% 啶虫胱可湿性粉剂3 000~ 3500倍液或 22% 氟啶虫胺腈悬浮剂 4 000~4 500 倍液 +5% 高效氯氟氰菊脂乳剂 3 000~3 500 倍液或10% 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 +1.5% 溴氰菊脂乳油 2 000~2 500 倍液等药剂,控制危害。

树体喷药防治绵蚜时,要注意用药量要充足,每次每亩( 667m2 )喷施药液量应在 400kg 左右,喷药要彻底,特别对树体中的剪锯口、腐烂病斑、绵蚜危害的肿瘤、树皮裂缝、根部萌蘖、树盘土壤等重点部位,需进行淋洗式用药,以杀灭绵蚜。

4)以虫治蚜。自然界中绵蚜的天敌较多,如瓢虫、草蛉、食蚜蝇、蜘蛛、蚂蚁等可捕食绵蚜,日赤蜂、牛蜂等可将卵产于绵蚜体内,孵化出若虫后吸食绵蚜汁液,绵蚜会变黑死亡。生产中应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进行防治,控制绵蚜危害。如在冬剪时收集有日赤蜂寄生,绵蚜尸体变黑膨大的枝条,放在 0~5°C 环境中贮存,第2年6、7月份绵蚜大发生时,将所贮枝条从低温环境中取出,悬挂于果园中,日赤蜂会很快羽化,羽化后的日赤蜂可产卵寄生于绵蚜,每头日赤蜂可产卵 90~100 粒,1头日赤蜂可寄生1头绵蚜,8月份绵蚜寄生日赤蜂可高达 95% 以上,可很好的控制绵蚜的危害。

5)以菌治蚜。在绵蚜大量发生期,树体喷施每 kg 含有0.5亿 ~1.0 亿个苏云金杆菌的液体,可杀死绵蚜,控制危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xgs20250419.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