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的人类幼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暑假到了,有娃的同事们,开启了一年一度的“带娃上班”模式,一边开着网络会议,神情肃穆,侃侃而谈;一边用手指敲打着孩子的暑假作业本,无声地说“别磨叽了,快点做作业”,工作和生活终于平衡了。孩子们则如鱼得水,迅速组成了一支团结的队伍。他们有组织无纪律,大胆攻占了共享工位和电话间,以及健身房的乒乓球桌和茶水间的自助饮料机,乐此不疲。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催着出门一起去“上班”,比大人还积极,比拖鞋还跟脚。
高年级的小学生们大多数都戴上了小眼镜,人手一个平板电脑,正襟危坐,按时上网课,和老师互动,做五花八门的课外班作业。一位面容清秀、性格沉静的学霸小姑娘,更是挂上“请勿打扰”的免战牌沉浸式学习,成为一道人人称羡的风景线——“别人家的孩子”。小一点的小家伙们则眼巴巴地跟在小姐姐身后,乖乖等待其发出游戏指令。
我们部门也不例外。黄博士的乖巧女儿刚从幼儿园毕业,坦言最喜欢和妈妈来上班,因为可以见到好多漂亮阿姨,不喜欢和爸爸去上班,因为见到的都是叔叔。虽然她的爸爸妈妈都在同一个单位。古灵精怪的她不仅金句频出,还会为她喜欢的漂亮阿姨和姐姐们用水彩笔画像,笔法颇有毕加索后期的立体抽象风格,阿姨们则捧场地把“立体主义大师”的画作贴在工位的隔板上。
李老师的儿子是个小学三年级的“学渣”,当然肯定是他爸爸过于谦虚了。他开朗外向,一点都不扭捏,但凡他爸离开工位,他就会在下一秒开启主动聊天模式,绝不冷场:“你家住哪里?你怎么来上班的?你骑单车吗?”瞬间就赢得阿姨们的芳心,帮不好好写作业的他站岗放哨,让他顺利逃脱爸爸的呵斥,老父亲一声长叹:“孩子,你能试试安静20分钟吗?”
看着一拨拨孩子在办公室里“川流不息”,行政部坐不住了,在邮件里反复呼吁员工不要带孩子来公司,非要来的话,要全程陪伴,以免发生危险。然而,邮件收效甚微,家长要上班,孩子放假了能怎么办呢?办公室里的孩子就像夏日雨后的蘑菇,一朵两朵三朵,越长越多。行政部同事只得每日忧心忡忡地远远跟在孩子们身后,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然后回工位写邮件继续提醒。
王安忆曾在《花匠》中回忆到,她小时候常去母亲工作的上海作协机关玩耍,直到有一次作协花园水池边,一只会喷水的青蛙忽然之间在她们脚前落下水去磕碎了,百口莫辩的孩子们从此被迫告别花园。几十年后,她作为作家而不是作家的女儿回到作协,一旁默默围观的花匠还是一眼认出了她。而我也记得,小时候的一个夏天,去父亲单位玩耍,误把单位大楼里摆放的保温桶里的防暑降温饮料当成自来水,打开水龙头,用凉爽的橘子汽水洗脚的糗事。
童年那些微小又美好的瞬间总是发生在漫长的暑假,谁当年还不是个“熊孩子”呢。虽然他们搅扰得办公区四邻不安,但也理解娃难带、带娃难,疲惫的家长们两头兼顾甚是不易。况且,夏日将尽,就快开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