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还在读,专业没了,我的未来何去何从?

作者: 罗拉

人还在读,专业没了,我的未来何去何从?0

近两年,我国的高校专业调整进入空前加速时期。在教育部公布的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本科撤销1670个专业,数量达历史之最。2024年,“四川大学宣布一次性拟撤销31个专业”冲上网络热搜,兰州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业裁撤消息也频频引发网络讨论,建筑类、小语种类、管理类、营销广告类等一众在十多年前被争相报考的热门专业,如今正在许多高校中消失。

一群“人还在读,专业没了”的青年学子,正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迎来全新的人生挑战:如何转换学习方向、实习方向、职业规划,如何适应新的班级环境,如何在专业没了后谋生就业,如何疏解精神压力、调适心理状态……

当一切都不再像卷面考试一样有标准答案可遵循,年轻人该如何去思考未来、应对改变?

人还在读,专业没了,我的未来何去何从?1
人还在读,专业没了,我的未来何去何从?2
人还在读,专业没了,我的未来何去何从?3

传说中的“专业冥灯”,两次“把专业学没了”

高校求学七年,念念在朋友中得了个绰号“专业冥灯”,因为她从本科到研究生,每次都“精准地把专业给学没了”。

念念本科学的是广告学,在她就读的这所二本院校中,广告学并不是优势核心专业,她是被调剂进来的。“感觉就是做创意,需要脑洞大。我中学时写作文还蛮有想象力的,或许也可以试试看。”她渐渐喜欢上了自己的专业,“创作欲被激活了,和小组队员一起做了几个社会议题的作品,每次创作我们都很兴奋,还获了两个小小的专业奖,感觉自己要成为未来的大卫·奥格威。”

然而“小奥格威”们还没等到毕业,先迎来了专业裁撤。“学校裁撤我们专业的理由,有一项就是前几届的就业数据不好。到我们,本来就本科双非,专业还没了,一年后学位证怎么发,找工作会不会更难,虽然老师说我们照旧毕业不影响,但大家都挺慌的。”

人心惶惶中,班里有一半同学和念念做了类似的决定——备战考研。“当时有一点逃避心理,想‘躲进小楼成一统’,把求职的困境再往后延一延。备考时需要强迫自己专注,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把心态稳下来。”

研二时,念念再一次遇见变化:就读的传播学硕士专业也停招了。

事实上,受到专业裁撤影响的人不只有学生,还有相关学科的老师。在互联网上,“人在讲台,专业没了”的老师们的职业困境也频繁被讨论,他们有的被转入后勤岗,有的分流到其他院系,有的被直接清退。

念念的导师告诉她:“曾经,自己也有‘铁饭碗’执念,但后来渐渐发现,在飞速变化的非确定年代,学会应对变化并掌握主动性,是比追求稳定更重要的能力。事已至此,与其被动地等待学校宣判命运,不如主动跳出去,离开系统试试别的方向。”“主动迎接变化”,是导师教给念念的最后一课。

虽然没做好十足的准备,但念念知道,必须要开启新的人生篇章了。调整论文方向、做简历、找实习、勇闯面试,自然少不了多番兵荒马乱,好在,摇摇晃晃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她扛住了。

当第一次办好工牌,坐在实习座位上那一刻,念念短暂地松了一口气,“专业冥灯”的阴影开始变淡,未知的前路在她面前徐徐展开。她说:“未来是说不准的,或许我还会经历‘项目没了,公司没了,行业没了’,但在那之前,我想最重要的功课是学习应对人生中的非确定性,不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打倒。”

人还在读,专业没了,我的未来何去何从?4

我的梦中情学,破碎于“低就业率”

念念如今已成功实习,但另一些失去专业的年轻人还困在求职之路上,学产品设计的千寻就是其中之一。

回顾大学四年,千寻说自己就像做了一场美梦。“大一大二时很稳定很快乐,这个专业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千寻从小对艺术感兴趣,她说,“大学徜徉在形色解析、空间构筑、设计心理学、设计史等课程中,终于圆了艺术梦。何况我们专业也兼具实用,会学到产品形态与材料、产品模型与制作工艺、人机工程学等等,就觉得,哇,遇到了梦中情学。”

梦想破灭其实有过一些前兆。大二下学期开始,千寻就陆续在网上看到过一些高校裁撤产品设计专业的新闻,也听闻前几届学长学姐的就业形势不太理想。大四时,千寻和她的同学果然遭遇专业裁撤。

毕业证的发放虽没受太大影响,专业代码还在,但求职并不容易。因为该专业人少,来校招的企业几乎没什么对口的岗位,在招聘网上投简历,专业对口的岗位主要是交互或产品经理类,没有名校光环的应届生鲜少被企业青睐。千寻有两位学长前两年进了大厂,但他们是从大二开始就做项目,参加各类创业创新的大学生竞赛,属于全专业简历最亮眼的少数人,她没有这么亮眼的成绩,无法参考前辈的求职路径。千寻也盘点过考公,但艺术类岗位本就少,适合产品设计报考的更少。千寻说:“好像从专业要被裁撤开始,同学中就弥漫着丧丧的氛围,精气神开始泄掉了。”

千寻的同学中,不少人计划考研,希望以此提升学历,为未来再次蓄势,同时也暂缓就业压力。“到这时候就会发现,我们这个专业,看似学得很丰富,但每个部分都不精,入门辄止,可能要到研究生阶段,才能进一步深造。有个现实的问题是,考研要考手绘,需要系统报班学习,全程班近2万的学费,对普通家庭、尚未有收入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待业在家期间,千寻产生了很多困惑:“如果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我要去哪里?学了四年设计,如果毕业即放弃,那我这四年的付出算什么呢?”看着千寻情绪低落,父母也为她发愁,一次在饭桌上,妈妈忍不住叹气:“或许当年不该放任你填报设计专业,如果选了数学、人工智能之类的热门专业,或许找工作就不用这么难了。”千寻无言以对。

她想起大一时沉浸在设计学习中的快乐,那时心无旁骛,也坚定地认为“在热爱和热门之间,当然要选热爱,热门会随着时间改变,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可现在,她连工作都找不到,又在何处安放热爱。

人还在读,专业没了,我的未来何去何从?5

转到了热门专业,发现老师竟也“现学现教”

在老师们的职业视角中,一个专业真正消失之前,颓势会更早一步显现,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有机会提前考虑各自的应对之策;但对于刚刚经历完高考不久的萌新大学生来说,对大学专业的感知触角并没有这么敏锐。张小卉形容自己大学生活“从头到尾就是一个‘蒙’字”。

和所有寒窗苦读的年轻人一样,小卉在上大学之前听过最多的安慰是:现在辛苦多坚持一下,等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在大一,小卉最大的感受是所有人都在反弹式放松,发展兴趣爱好,研究化妆穿搭;天冷了不想上早八,偷偷逃课让舍友代点名。“大一选课也不需要自己研究,学校排哪些课我们就选哪些,都是按部就班学习,还和高中差不多,什么都不懂,也都没有危机感,毕竟距离毕业还早嘛。”

专业停招的消息,小卉还是从学校的公众号看到的,回宿舍一说,发现所有人都不知道。专业没了,按部就班的学习节奏被按下了暂停键,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谁也没有这种经验。

回忆那段过渡期,小卉最深刻的感受是慌乱。“虽然学校会对我们有相应的分流安排,但是,转专业也不是小事,有什么专业可选,什么专业适合我,什么专业更好找工作……这些事情依然还是不懂,却要被迫马上做选择。”

小卉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也弄不懂形形色色的大学专业,高考填志愿时,还是妈妈咬牙花钱找了志愿填报机构帮忙选的。开学前,他们对小卉说:我们只能送你到这一步,以后的学习要靠你自己了。

专业停招消息出来后的一段时间,小卉天天在网上搜索专业信息,每个专业都有文章分析市场需求,每个专业也都有过来人在劝退,她像一匹徘徊在岸边准备过河的小马,反复伸出脚又缩回来,不知道谁的意见才能参考,各种纠结,最终,转入人工智能专业。

大二开学,“空降”到人工智能专业的小卉有一种微妙的小心翼翼,老师和同学都比较陌生,课业也陌生。“别人已经学了一年基础课,我从零开始,预感到大概率又要吊车尾了,还是有点自卑且焦虑的。”她说。

人还在读,专业没了,我的未来何去何从?6
人还在读,专业没了,我的未来何去何从?7

但一个偶然发现打破了她的自卑焦虑。一次在B站人工智能的内容讨论区,她看见一个ID和头像很像专业课老师,几番证实确实是老师在上网课,现学现教。在感慨世界果然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之余,小卉渐渐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人工智能专业虽然很火,但很多大学都是新开设专业没几年,学生是新学,老师其实也是新教,所以也别自卑,大家一起摸索前进吧。”

为什么成为“专业遗孤”的是我?

2023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到底什么样的专业更容易被淘汰?如何避免成为“专业遗孤”?诸如此类的疑问,逐渐困扰大学生群体。

从宏观角度来看,“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是专业被裁撤的直接原因。早前,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邬大光曾在《新一轮专业调整的时代价值》一文中提到:当今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加速时代”,但高校的专业调整却总是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这种“时滞”,是目前高校裁撤专业的重要动力。

具体来说,高校专业更新周期长,培养方案几年一调整,纸质教材需经编辑、审核、印刷等一系列流程,而这期间,技术和市场经济早已在快速更迭。

如今已经在企业实习的念念对此深有体会。“本科时,我们花很多课时学习广告语言、图像和色彩如何表达,小组作业为了拍出一条满意的创意广告片,各种租借设备和场地,辗转挪腾,呕心沥血。到了现在工作中,部门里一位法律专业的同事直接使用AI生成一段文案,再用另一款AI进行文生视频,工作效率高到以秒来计算,生成的作品虽然有瑕疵,但在外行人来看,已经可以直接使用了。这对我的心理冲击非常大,让我忍不住对本科四年的学习产生怀疑,花那么长时间学理论,是在浪费时间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