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囤积癖:我有2000条“想变好”的收藏

作者: 李清浅

刷手机时,发现一条优质但是需要“执行力”的视频里,有一条高赞评论:进我的收藏夹去吃灰吧。

这话瞬间戳中了我,谁还没有一个塞得满却从不实践的收藏夹了?

某天整理收藏夹时,我意外发现,竟然收藏了2000多条链接,虽然它们的内容五花八门,但大多与“自我提升”有关,可见我多么想让自己变得更好。

随便给大家看几条我的收藏:“3个动作瘦肚子”“10分钟让家里变整洁”“妈妈必学的20种快手早餐”“历时4个月我扔掉了410件物品”“8件事让你恢复清澈平和”……

收藏这些时我肯定有被触动到,但实际上我很少去翻收藏夹,更不要说去实践了。最匪夷所思的是,有些内容我都忘记自己收藏了,比如,有一条是“快板打法之中小板打法”。

后来才知道,像我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大家将收藏夹称为“数字坟墓”,毕竟吃灰多到成了堆。

我们总以为收藏了迟早会去学去看,实际上却是收藏从不停止,行动从未开始。

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偶然发现自己常用的一个APP竟然不知不觉中收藏了500多本“想看”的书和600多部“想看”的电影,那一刻她只觉得压力山大,她家里书架上的很多书都没拆封,收藏夹里这么多书和电影还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看完,更不要提,她还收藏了很多书单和影单。后来她果断清空了想看的内容,只标记“已读”和“已看”。

当收藏夹里的内容多到要爆,不但会给电子产品存储空间带来压力,也会给我们自身带来压力,甚至引起焦虑,毕竟吃灰意味着已搁浅、待完成。

其实,好多东西我们大可不必去收藏,因为随手搜一下,就能搜出好多类似的内容,需要的时候再去找也来得及,建议大家提高收藏门槛,遇到特别优质的内容再收藏。

整理收藏夹,并不是扼腕式统统删掉那些我们曾经想去实践的内容,在我看来,从吃灰的链接里挑出自己现在依然觉得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去执行才是最佳思路。

我曾刷到过一对小情侣的“清空收藏夹计划”,他们就是一一去践行收藏夹里的内容:这周去做树叶画(惭愧,我也收藏了但并没有去做),下周去体验拍古风照片,行动力满满。

Deepseek建议将收藏内容分类,并设定不同的主题日,今天是健康日,明天是运动日,逐步将收藏的内容融入日常生活,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敲个重点,当我们在看到“三招瘦肚子”这样的内容时,不一定非得放进收藏夹后再找个特定的时间去做,可以停止刷手机,立刻去做;当我们被精彩的演讲开头吸引,可以选择将它听完,而不是放入收藏夹下次再听。

说到底,不让收藏夹吃灰的最好方法是重拾行动力,毕竟,放进收藏夹的目的是“以后得到”,很多时候,其实我们也可以“立刻得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