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英:非遗的“活”,在生活的呼吸之间

作者: 熊杉

2024年,珑瑛珠宝的创始人龙英第一次踏上黄土高原,触摸到延川剪纸粗犷而原始的生命力时,她忽然明白:非遗的“活”,不在博物馆的玻璃罩中,而在生活的呼吸之间。她以珠宝为媒,将剪纸的恣意、珐琅的绚烂与翡翠的温润,编织成年轻人追逐的时尚符号。她说:“非遗不是标本,它是流动的河,而我想做那个渡河的人。”

龙英:非遗的“活”,在生活的呼吸之间0

洪龙英

90后,出生于翡翠世家,从事翡翠珠宝行业多年,Y·LONGING珑瑛珠宝创始人,对翡翠有独特的见解,认为翡翠之魂在于其灵秀。

龙英:非遗的“活”,在生活的呼吸之间1
龙英:非遗的“活”,在生活的呼吸之间2
龙英:非遗的“活”,在生活的呼吸之间3
龙英:非遗的“活”,在生活的呼吸之间4

黄土塬上的剪纸启示 “铰花”与“活法”

延川的沟壑像大地的皱纹,窑洞嵌在黄土塬上,风一吹,信天游的调子便混着沙土卷向天际。

2024年夏天,龙英驱车颠簸至陕北延川剪纸传承人刘洁琼的艺术馆,眼前的一幕让她震撼:三代“铰花娘子”盘腿坐在窑洞前,红纸翻飞,剪刀游走如龙,不画草稿,不问章法,歌声与铰花声此起彼伏。“她们剪的是生活,不是图案。”龙英回忆道。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洁琼的剪纸,与南方剪纸的精细雅致截然不同,图腾般的虎头、盘踞的蛇身、咧着嘴笑的娃娃,线条粗犷如黄土裂痕,却透着一股原始的生命力。“我妈妈没教过我剪纸,她教我的是生活。”刘洁琼的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龙英:非遗的传承,不在技艺的复刻,而在精神的流淌。

那天,龙英握起剪刀尝试铰花,笨拙的线条引得自己发笑,她说:“笨拙才好,这才是活着的艺术。”回程路上,她反复摩挲那片歪歪扭扭的剪纸,一个念头愈发清晰——要让这份“笨拙的自由”走进都市,走进年轻人的日常。

翡翠与剪纸的时尚对话 信天游遇上派对季

回到上海,龙英将延川剪纸的符号拆解重组:葫芦化作耳坠的流苏,如意纹攀上戒指的戒壁,甚至把剪纸中“虎头蛇身”的抽象图腾,凝练成翡翠雕片上的几何纹样。

团队设计师不解:“这么‘土’的元素,怎么让年轻人买单?”她笑着举起一片翡翠眼镜框:“谁说非遗不能叛逆?”

这件“翡翠雕片眼镜”成了破局之作。透如冰的翡翠被雕刻成剪纸纹样镜框,戴上它,抬眼是摩登都市,垂眸是黄土图腾。这是魔都上海的弄潮儿抵不住的诱惑,很快在社交媒体引起沸腾。“像是把外婆的剪纸戴在了脸上!”一位博主的热评获得上万点赞。

更大的颠覆藏在“剪纸香插”系列中。龙英将延川剪纸中恣意的镂空语言解构重组——葫芦纹化作熏香通道,虎头图腾演变为香插底座,甚至连信天游歌词里的“山丹丹开花”都被抽象成盘旋的烟雾轨迹。

“年轻人总觉得‘焚香’是老一辈的雅趣,但谁说不能边点香边开派对?”她举起一款“剪纸派对香插”,透如蝉翼的不锈钢框架内,激光切割的剪纸纹路层叠交错,点燃线香,青烟从镂空的“花瓣”“云纹”中袅袅升起,在灯光下投出流动的影子。“这叫‘看得见的香气’,老祖宗的剪纸在烟雾里蹦迪,赛博烧香,朋克养生!” 龙英说。

非遗的“叛逆生长论” 把东方的花籽撒向世界的风里

剪纸与时尚的碰撞,并不是龙英在非遗领域的第一次破壁,早在2021 年,她就作为独立设计师参与了北京电视台的《这里是北京·当中轴线遇上珠宝》节目,在致敬北京中轴线珠宝设计项目中,她选择中轴线制高点景山的五座亭子为创作题材。

在龙英的非遗版图中,景山五亭系列堪称“集大成之作”,其中万春亭戒指,更是她与熊氏珐琅第三代传承人熊松涛的“巅峰合鸣”。

回忆初次踏入熊氏珐琅时的情景,龙英说:“熊氏珐琅的车间像一座微型敦煌,他们不是在‘做’珐琅,是在与时空谈判。”作为中国宫廷珐琅技艺的代表性传承者,熊松涛家族自上世纪60 年代起,便以“复活断代工艺”为使命:从复原清代“铜胎画珐琅”秘技,到开创现代珠宝珐琅新美学,那些曾专属于紫禁城的华彩,在他们的指尖重新流淌。

万春亭戒指的设计,便是这场时空“谈判”的产物。龙英将亭顶的琉璃瓦抽象为24K 金錾刻的“鳞片”,每一片都需填入珐琅釉料,经800℃高温反复烧制。最难的是“七彩宝顶”,熊松涛老师指着设计图说七种釉色要在同一窑中呈现渐变,温差超过5℃就会色裂,就像让七位舞者穿同一双水晶鞋跳舞。

最终,这件直径仅4厘米的亭顶,耗费了匠人近百天,多次烧制和打磨后的成品耀眼夺目,日光下,珐琅的橙色与玻璃种翡翠交相辉映;暗夜中,镶嵌在亭柱间的钻石如星子垂落。2024年,这件作品在意大利展出,一位收藏家伫立展柜前良久,突然惊呼:“这是建筑师的珠宝,还是珠宝师的建筑?”

龙英:非遗的“活”,在生活的呼吸之间5
标题

当行业热议“元宇宙珠宝”的未来时,龙英把景山亭顶的琉璃瓦复刻成珐琅鳞片;当大多数珠宝创作者痴迷于追逐“高定珠宝”的潮流时,龙英正蹲在延川的窑洞前学铰花。这位90后设计师的“叛逆”,恰是对非遗最深的敬畏——她不信“传统必须束之高阁”,偏要让它戴着翡翠眼镜蹦迪、披着珐琅鳞片登上国际展台。

将作品带到欧洲,展出结束后,龙英回归到观光客的身份,站在西西里岛卡塔尼亚的山顶,看暮色中的地中海泛起粼光,她忽然想起刘洁琼说的那句话:“心中有花才能铰出花。”她微笑自语:“或许我们这代人,就是要做栽花的人——把东方的花籽撒向世界的风里。”

龙英:非遗的“活”,在生活的呼吸之间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