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经过厨房的时候

作者: 一皆

晚风经过厨房的时候0

你连田基菜和马兰头都分不清楚,就甭误导人了

贺西西第一次和陈律吵架,是因为一把野菜。

事情发生在一个春光不算明媚的周五,午饭时间,小区群里突然热闹起来,有人贴出三张图,说:“请问这是不是马兰头?可以吃吗?”下面热心邻居纷纷发野菜百科,一时间,仿佛人人都摩拳擦掌,准备下楼刨地。

贺西西正在点外卖,但她一向对可食植物有奇异的兴趣,家里阳台那株薄荷就曾差点被她薅秃——熬成了感冒水,好在如今恢复得郁郁葱葱,她盯着群里的图片看了看,翻开手机相册,发了几张图,配文:“这是我去年挖的马兰头。”

过了两分钟,群里冒出个ID 名叫“律己”的家伙,“你连田基菜和马兰头都分不清,甭误导人了。”

贺西西一顿,仔细看了那些图:明明是马兰头,嫩绿清亮,叶质细腻,怎么就成误导人了?她回了一句:“您是草本植物博士还是菜市场阿姨,张口就来?”对方回得很快:“不做错误的自信者,是挖野菜的第一课。”

下楼取个外卖的工夫,律己已经在群里跟人科普了一长串植物学知识,顺便还在她发的图片上用红圈标注出“羽状深裂叶,绝不是马兰头”——杀伤力不大,羞辱性极强。

贺西西点开那个自大狂的头像,申请好友备注里写道:“我看你适合办个挖野菜学习班。”对方居然立刻通过了,还回复了一句:“不敢骄傲,只是不能误导人。”

这什么人啊?!贺西西气鼓鼓地关上手机,不想再搭理这个“好为人师的自大狂”。

周六早上醒来,律己发来一张图片,上面是一小块河堤,零星地冒着荠菜、野香椿以及一些她不认识的小叶草,图片下配了一句:“昨天口气有点冲,要不,来野菜地考察一下?”

贺西西怔了一下,异性的邀约对她来说不少见,通常都是饭局、咖啡馆展览、市集,花样一百种,但创意全无,她一般看心情选择性搭理。但这句“来野菜地考察”,她竟然没那么想拒绝,可能是被激将了一下,也可能是,好久没遇到一个人能让她认真地抠图查看马兰头叶子的边缘是不是浅齿形。

她回了句:“哪见?”

鸡汤的热气正一小撮一小撮往上冒

贺西西和律己约在小区外的河堤见面,那里有一片没人打理的河岸,春风刮过,野菜野草纷纷冒出头。

贺西西穿着牛仔裤、踩着帆布鞋、手拿花铲,一副挖野菜老手的架势,只是她蹲下后的第一眼,就在苦麻菜和婆婆丁之间犹豫了三秒。

“叶子细的是苦麻菜,粗一点的是婆婆丁,就是常说的蒲公英。”一个男声在她背后说。她回头看了一眼,认出微信头像里的脸。“你好,我是‘律己’,你可以叫我‘陈律’。”

陈律穿一身烟灰色休闲装,袖口干净、裤子平整,而且他站姿挺拔,像个随时能拉出去当人形衣架的模特,简直不像来挖野菜的。贺西西下意识地收了收脚,感觉裤脚上的泥点子有点显眼了。

陈律看上去并不在意,蹲得比贺西西还利索,接下来,就开始上野菜课,“马兰头叶子硬挺、边缘清楚;荠菜的根最浅,一捏就松动;婆婆丁根深,整棵拔不起来。”她嗤了一声:“我当然知道。”说完,却悄悄照着他说的去观察。贺西西小时候常跟家人挖野菜,但捣乱居多,事后也只负责吃,根本没正经研究过,昨天才在“野菜专家”面前露了馅。

两人挖着菜,断断续续地聊起来,从“哪里的荠菜最香”争论到“超市卖的灰灰菜到底洗没洗干净”,再扯到“小时候有没有在田边吃过酢浆草”。贺西西嘲笑陈律:“你是不是平时没别的爱好,就研究怎么从绿地里捞点饭吃。”陈律轻轻回怼:“你别看不起野地,搞不好你吃的超市30 元一斤的有机草头,原产地就在这儿。”

总之,时间过得比贺西西以为的快多了,也愉悦多了,正午的太阳照到头顶,附近居民家里飘出午饭香,贺西西的肚子不合时宜地咕噜了一声。她正想着要不要先撤,陈律先站起来,甩了甩手上那把野菜,“你今天午饭吃什么?”

“还没想。大概率外卖。”

陈律觉得不可思议,“挖了两小时,这菜你不打算做?”

“周末懒得做饭,都送给你好了,我就图个乐。”

陈律迟疑了一下,给出一个新提议:“我今天出门前,正好炖了鸡汤。可以分你点汤底,配点野菜挺好吃。不然,可惜了。”这话听起来完全没有盛情邀请的意味,但不知道为什么,贺西西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画面:桌上摆一小盘焯过的马兰头,配一点鸡汤里捞出来的鸡块,春风从窗户吹进来。

她也不是非得应邀不可,但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咕叫起来,“你真的会做饭?”

陈律挑了下眉:“要不你来检验一下?”

虽然两人同住一个小区,但陈律家的厨房显然更宽敞明亮些,窗户半开,春天的风从外面滑进来,带着一点阳光的味道,还有白玉兰花开的香气。炉灶上放着一口砂锅,果然,鸡汤早已炖上了,热气正一小撮一小撮往上冒。

陈律洗了手,挽起袖子干活,他焯菜时的侧脸,看起来格外眉清目秀。

午餐摆在客厅的小圆桌上,马兰头拌豆腐、荠菜炒土鸡蛋、盐水浸婆婆丁,中间一碗土鸡汤冒着热气,汤面漂着两片春笋,香气溢了出来。贺西西夹了一片春笋,咬下去还带一点脆,是那种只有家里才会有的口感。

打包一份酸梅陈皮鸭

接下来,贺西西和陈律差不多成了“固定饭搭子”。

起初,贺西西在朋友圈发一张超市售卖的小芹菜的照片,配文:“今天也是假装健康的一天。”陈律评论:“这菜不新鲜,别买。”过了一会儿,又补一句:“我今天不加班,帮你带点?”她回:“包做么?”那天晚上,陈律在贺西西家的厨房做了一道小芹菜炒虾仁,新鲜河虾的鲜中还带点甘甜。

陈律也偶尔带贺西西去吃那种藏在居民楼后的老馆子,没菜单,全靠老板吆喝。他点“黄豆炖猪脚”,她只挑里面的花生吃,一边嚼一边说:“还是你炖的更好吃。”

再后来,每周六晚上,成了两人默认的晚餐时间,陈律主勺,贺西西负责当拉拉队。菜式基本不重复:冬瓜盅、葱油鲫鱼、蟹黄炒年糕……有次贺西西馋了,非要陈律试做一回糯米鸭,裹糯米的工序把陈律折腾得一个头两个大,边弄边碎碎念:“谁家平时吃这个?”贺西西坐在厨房吃桃子,香甜黏糊的汁水滴到地板,她嬉皮笑脸地说:“可是,我就想吃你做的菜。”

有次雨后,贺西西发烧,陈律送药上门,还顺手做了顿饭。贺西西在床上缩成一团,轻声问他:“你是不是特擅长照顾人?”他关掉卧室的灯,说:“没有。我就擅长应付你这种人。”她笑了一下,沉沉睡去。

那段时间太顺了,顺得贺西西差点忘了所有心照不宣的默契,也有需要摊开的时候。

一天,轮到在贺西西家做饭。饭做到一半,料酒没了,贺西西下楼去买,手机放在碗橱上充电,只带了点零钱。路过熟食店,顺手打包了一份酸梅陈皮鸭——上次陈律吃完没发表意见,她默认是“通过”,于是又买了一份带回家。她一脚踹开门,兴高采烈地举着袋子:“特地买了你爱的酸梅陈皮鸭,感动吗?”

屋里安安静静的,贺西西进厨房一看,陈律站在那儿,豆腐还码在砧板上,水汽打湿了案板边缘,人却一动不动,空气里有点沉闷。

“我走了。”他忽然开口。

她一愣:“饭都还没做完。”

他说:“我不想做了。”

说完,他去穿外套,动作不快,却也没再看她。离开时,他在门口语气平静地说:“我就是突然意识到,我们之间,好像不是我想的那样。”说完就走了,门“咣”一声关上,不像他平时的风格,他一向关门很轻。

贺西西怔在原地,直到灶台上的海鲜锅“咕咚”一声冒了泡,才像是被什么拉回来。她走到厨房,看到手机屏幕亮着,上面显示着相亲群的提醒:明晚七点局,别迟到!这是一个礼拜前朋友拉她进的群,非说里面都是金融精英,她不好意思扫对方面子加了,也没真打算去,没想到忘了关群聊提醒,被陈律看到。

厨房的窗缝里吹进一阵冷风,像是在提醒她——这顿饭已经凉了。

今晚我做海鲜豆腐煲

陈律从她的世界里暂时退出了,两人的聊天记录,停在那晚他说“今晚我做海鲜豆腐煲”的时刻,后面什么也没有,他像是很有分寸地撤回了一片真心,回到了安全的社交距离。

第一天,贺西西下班回家,远远看到街角有辆熟悉的自行车,一个人靠在车上,低头刷着手机,穿深蓝色衣服,看不清脸。她慢了两步,等她走近时,车和人都不见了。她知道那是陈律。

第二天,贺西西在小区门口取外卖时,看到长椅边蹲着一个人,低头摆弄运动鞋的鞋带。她还没靠近,人就跑走了。她知道那是陈律。

第三天,贺西西去取快递,接过一个纸箱,里面是两罐老牌子的橘子罐头。上次她发烧,嘟嘟囔囔想吃小时候妈妈给买的甜橘子罐头,她烧糊涂了乱说,陈律却放在心上,在网上找代购寄了过来。只是,惊喜来得晚了三天。

那天晚上,她发了条微信。打了很久的字,修修改改,最后只留下一段:“我确实在那个群里,但我一次都没去过。不是因为忙,是因为从第一次吃你做的那顿饭开始,我就不想吃别人做的了。你可能觉得我是把你当‘备胎’,但其实,你是唯一的选项。”

可等了好久,微信那头,还是安安静静。

贺西西走到厨房,把橘子罐头拿出来,一瓣一瓣倒进碗里,用热水泡上。橘子的甜香慢慢浮上来,水汽打在鼻尖,有点暖,又有点酸,她想哭。

第四天,她下班拎着包刚到家门口,就看见有人靠在家门上,是陈律,他脚底下还摆了一个电陶锅——那种她之前说“家里没灶也想炖点东西”时,他建议过的电陶锅。

“你干嘛?”

“我家没天然气了,借你家灶头一用。”理由有点烂,但不重要,反正,陈律又回来了。

她把门打开,陈律将锅端进去,锅中香味飘出来,她闻到了一股浓郁的牛腩味。厨房里,陈律熟门熟路,一边炒菜,一边指挥她把新买的海盐找出来。饭熟得比她想象中快,一荤一素,还有一碗汤。

吃到一半,贺西西忽然放下筷子说:“随便加群是我不对,我已经退群了。” 顿了一下,又说:“这次认真说,陈律,你是我对象。”

陈律看着她,带笑的眼睛弯成月亮,低头舀了一勺牛腩放到贺西西碗里,肉炖得很烂,带一点筋,汤是温热的。他轻声说:“好,那我们从这顿饭开始。”

两人继续吃饭,像每一个没被记录下来却格外重要的夜晚。窗外蝉鸣没停,楼下小孩在追泡泡枪,风穿过厨房的窗缝,混着夏天的晚霞,一起落进屋里。

有些人,坐在你对面,煮一顿饭,就是幸福的模样。

晚风经过厨房的时候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