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享受新职业的年轻人已经吃上了红利
作者: 麻宁我最近面试了一位23 岁的住家保姆,严格来讲不能叫“住家保姆”,应该叫“儿童陪伴师”。
女孩是哈尔滨人,大学学的是传媒相关专业,她说大三大四的时候曾在行业内比较有声望的企业实习,觉得赚得太少又太卷,刚好之前她为了生活费宽裕一点去过大学附近的幼儿园当临时保育员,她觉得自己在和小朋友相处这件事上蛮有心得的,于是想在北京的一个家庭当住家保姆。
她来我家面试时,报出的期望薪资是7000~9000 元。住家保姆的生活成本很低,吃住都不用自己花钱,工资基本都能攒下来,如果她去传媒类的单位工作,无论是在东北还是在北京,一个月不一定能攒下来7000 块。
我问她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她的回答挺精彩:“真正进入行业以后,我发现自己的学历、年龄、见识和育儿科学程度都是行业稀缺,我觉得这个行业是新趋势,但是很多身边同学不愿意脱下‘孔乙己长衫’。”她还说自己是比较好的育婴师,在这个行业可以挑选好的雇主,可以稍微任性一些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这些在企业都得不到。
其实现在像这个小姑娘一样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已经有了很多新的职业选择。我看过一档纪录片《这也是工作》,里面的年轻人就选择了各种新兴职业:有陪患者去医院看病的陪诊师(我也请过一次,体验非常好),有给狗狗当私教的宠物健身教练,有剧本杀作者,有植保无人机飞手,有老年人能力评估师……
我的一位朋友,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现在给很多企业当“神秘顾客”。“神秘顾客”,就是以普通顾客身份暗访餐厅、酒店、品牌门店的人,他们会对店内的环境、服务、产品做出评估,并反馈给品牌或者平台,获取相应的报酬。这个朋友原本被单位优化了,临时想找一份兼职,就在平台上找到了一份“神秘顾客”的工作,没想到因为干得好,现在接单接到手软。
这是一个新事物层出不穷、新模式千变万化、新消费不断革新的时代,职业选择也有了更多元化的路径。今天的年轻人再也不像父母辈那样一份工作做一辈子,他们从事的工作也有很多是上一代人完全无法想象的。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脱掉“长衫”,你会发现世界如此宽广,生活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