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内心都有一道不被理解的“窄门”
作者: 李蕾很多人说《窄门》是法国版《红楼梦》,虐心的爱情故事简直比韩剧还让人揪心。这种说法我并不完全同意,大家读过之后,也许会发现《窄门》根本不是个爱情故事。
什么是“窄门”?这个词出自《圣经》。在我看来至少有三层理解,第一,通往窄门的路,是一条少数人才会走的路;第二,沿着这条路走充满磨难,不被他人理解,可是“你”一定要这么做;第三,向上走的门是窄的,找到的人少,而沉沦的路是大的,门是宽的,进入的人多。
这可能就是《窄门》这部经典作品的灵魂。在作者纪德看来,如果世间真的存在幸福,那一定是窄门。你要通往它,必须怀抱信仰,历经考验。
我第一次读这本小说时太年轻了,其实没怎么看懂,但《窄门》打在我性格里的烙印是:当有两件事出现在我面前,一件难,一件容易,我会选那个难的。为什么?因为我不相信有捷径,相信好东西一定要克服困难才能够得到。
《窄门》确实披了爱情故事的皮。男主人公杰罗姆和表姐阿莉莎青梅竹马,彼此深爱,但一对有情人为什么没有终成眷属?在相爱的时候,他们一心想为对方变成更好的人,以至于无法忍受任何不完美发生。
女主角阿莉莎目睹了长辈婚姻的失败以及妹妹婚后生活的庸俗,拒绝走入婚姻,认为这样就能够避免痛苦。她一面清醒,认为纯粹的爱情一定会在婚姻中堕落;另一面又很感性,无法狠心割舍深爱的男友,所以一直在纠结和内耗,最终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带着一颗衰老的心痛苦地去世了。
爱情就是这对年轻人的窄门,但爱情只是生命中一小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窄门,是此生必然要经历的考验,它不知埋伏在哪里,等待着给人致命一击。
大多数人难以理解阿莉莎,认为她自虐到接近偏执的地步,不仅自己以悲剧收场,还伤害了别人,真是太不值得了。那什么是值得呢?在世俗的观念中,美满的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阿莉莎不要这些,她小时目睹母亲抛弃家庭私奔,自己很早就承担起照顾父亲和弟弟妹妹的责任,和杰罗姆一路求学相比,她面对的是更琐碎的家务事和更现实的生活磨难,所以她的拧巴也不难理解。
纪德的作品中,一直有这样拧巴的主角,提出各种各样的灵魂拷问。比如,是选择做自己,还是做自己想成为的人?是想做社会认可的人,还是追求真正的自我?纪德一生都在纠结,到了晚年,他似乎领悟了:“我把自己的幸福当作一种使命来承担,要向周围传播快乐。我认为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本人做出表率,当个幸福的人。”纪德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窄门。崎岖的小路,或许少有人会选择,但真正难走的幸福之路,终究会让志同道合的人在窄门里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