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部队决战于传奇的战场

作者: 顾剑

传奇的部队决战于传奇的战场0
二战结束后,卡西诺山上的修道院得到修复,如今游客如织。

从罗马机场向东南方向驱车2个小时,我来到卡西诺山(Monte Cassino)凭吊二战中著名的卡西诺战役的战场。1944年1月至5月在卡西诺山发生的4次重大战役不算是决定性的会战,但此战在军事史上却非常著名。因为参战的德军和盟军各自先后投入了3支以上具有传奇经历,战功卓著的精锐之师;双方的战场最高统帅,英国的哈罗德·亚历山大元帅和德国的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都是各自阵营在整个战争期间涌现出的最优秀的将才之一。

1943年盟军成功在西西里岛登陆,9月9日迫于盟军军事上的巨大压力,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被软禁,新的意大利政府宣布停战。意大利战场上,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要在前线抵抗盟军优势兵力的同时,紧急应对后方的政局突变,但他在最短时间内稳定了前线局面。到1943年底,德军防线在罗马以南100多公里横贯半岛山地的“古斯塔夫防线”稳定下来,意大利半岛北部还在德军占领之下。

传奇的部队决战于传奇的战场1
在1944年的卡西诺战役中,卡西诺山上的古老修道院被炸毁,只留残骸。
传奇的部队决战于传奇的战场2
如今,卡西诺山上的修道院内部恢复了金碧辉煌的装饰,仿佛战争从未发生过。

英国上将亚历山大实际指挥意大利战场盟军的地面作战,后来因为在意大利战场的出色表现晋升元帅军衔。为了打破“古斯塔夫防线”上的僵局,1944年1月22日美军在“古斯塔夫防线”后方100公里的安齐奥滩头登陆,当时防守滩头的只有一个德国工兵营,亚历山大的先见之明赢了第一回合较量。但凯塞林之后的反应出奇迅速,第二天就封闭了滩头美军向纵深发展的去路,双方在滩头也打成了僵持状态。亚历山大只能回到正面战线,此时要突破古斯塔夫防线,打通南北向的利里河谷(Liri)是关键,而防线西段德军占领的卡西诺山就像卫士一样牢牢卡在防线的谷口上。此后半年中,双方4次围绕着卡西诺山这个防御支撑点浴血争夺。

卡西诺山的4次攻防

1944年1月24日到2月11日盟军发动了第1次卡西诺之战。此战德国守军是第90装甲掷弹兵师,该师是1941年隆美尔组建的德国非洲军的三个师之一。而美军投入进攻的第34师“红牛”,第36师“德州佬”两个步兵师在战斗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亚历山大不得不动用右翼英军接替美军防线。

第2次卡西诺之战,亚历山大从东边抽调英国第8集团军部队。集团军中印度第4师、新西兰第2师组成暂编新西兰军,进攻卡西诺山。新西兰师攻打山下的卡西诺镇,印度师进攻卡西诺山。这两个师和德国第90师一样,都在北非战场打满全场,印度师的主力是来自尼泊尔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廓尔喀部队,士兵佩带廓尔喀弯刀,吃苦耐劳,生猛无畏。这次进攻借助廓尔喀部队的山地战技巧,同时还调来战略轰炸机部队,对德军防线进行地毯式轰炸,将卡西诺山顶上的修道院炸成了一片废墟。这座修道院是公元529年圣本笃在卡西诺山顶建立的第一个修会“本笃会”的总部,可以说,卡西诺山顶的圣本笃修道院是整个基督教会的修道院之祖,又是圣本笃埋骨之所,在天主教会中意义非凡。

盟军预料德军一定会把这里作为据点,至少也是炮兵观察所,因为德军如若从这里指挥,盟军的任何调动都无所遁形。所以,在胜利和减少伤亡的需要面前,再珍贵的历史文物也无足轻重。

但实际上德军没有利用这座建筑。凯塞林元帅战前让德军把修道院里面可以移动的文物都打包秘密移交给了梵蒂冈教廷。另外从实战考虑,这座山顶建筑太显眼,太容易招来盟军轰炸,而在山头其他地方建立炮兵观察所效果一样好,没有必要打这座千年修道院的主意。盟军地毯式轰炸使得德国守军伤亡惨重,但恰巧正赶上德军换防,第90师的老兵还未撤出,精锐的德国第1伞兵师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两支德军精锐顽强作战的精神,甚至连廓尔喀山地兵都无法战胜,第2次总攻又以盟军的失败告终。

1944年3月15日,为配合安齐奥滩头盟军阵地顶住德军的反攻,新西兰军再投入3个师攻打卡西诺山,这是第3次卡西诺战役。这次德国守军由第1伞兵师担任,这是德军最早组建的一支伞兵部队,这个师参与了德国伞兵所有的著名战役。在第3次卡西诺山之战中,德国伞兵师里的全部6个伞兵营都被打残,其中伤亡最重的1个连,战斗结束只剩下3个人:一名军官,一名士官,一名士兵。但是德国人还是把盟军又推出了卡西诺山。新西兰军的攻势又告挫败,新西兰暂编军解散。

丘吉尔首相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卡西诺山,为什么一次次强攻都拿不下来,为什么不可以迂回过去呢?亚历山大不得不向他解释:山地战跟坦克战不一样,所以像卡西诺山这样的据点,扼守住交通要道,就算部队迂回过去,后续补给线也会被敌方掐断,所以据点一定要拿下来。

这种僵持态势一直维持到1944年5月,地中海的雨季过去之后盟军在意大利战场发起总攻,这次亚历山大的作战决心更大,他将几乎所有主力部队调至卡西诺山以西的利里河谷,卡西诺山正面强攻的任务交给波兰第2军,这支波兰流亡军队,由英美提供武器和训练,共有4.5万人投入了卡西诺战场。

波兰军初战挫败,第2次进攻变换方向,出其不意袭取卡西诺主峰以北的加尔瓦略山阵地。但德军伞兵一天之内发动3次反攻,从山头撤下来的波兰第15喀尔巴阡旅2营,只有1名军官和7名士兵幸存。3天之内,两个波兰师死伤近4000人。至此,德国的卡西诺山阵地仍然稳固,但是左右两翼和后方,已被盟军包围。5月17日夜间,德军的第1伞兵师悄悄溜出了卡西诺山,主动放弃了这个据点,这就是第4次卡西诺战役。

随着盟军最终全面突破古斯塔夫防线,安齐奥滩头顺利解围,1944年6月4日,诺曼底登陆前2天,美军占领罗马。在此之前凯塞林把德军主力撤出了罗马,避免了主力被合围的局面,德军沿着意大利半岛缓缓北退。

今日卡西诺

今天的卡西诺镇一派和平安宁的景象,圣诞节期间会有很多朝圣者专门前来拜谒山顶的卡西诺修道院。从罗马既有火车也有高速公路直达镇上,交通极为便利。镇外山坡上的英军公墓里埋葬了卡西诺山争夺战中阵亡的4200多名英联邦官兵,有英国人、印度人,也有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这只是整个历时半年的“古斯塔夫防线之战”中,盟军伤亡总数10.5万人中的一小部分。

传奇的部队决战于传奇的战场3
传奇的部队决战于传奇的战场4

在公墓中央树立着卡西诺战役纪念碑,一座简朴的白色大理石十字碑。德军在卡西诺山的半山腰也有纪念公墓,他们的英勇顽强也赢得了盟国的尊重。卡西诺主峰最后的胜利者是流亡的波兰军队,今天波军的纪念公墓就在山顶,距离修道院只有500多米,当年洒遍波军鲜血的阵地,今天整齐地排列着近千座阵亡官兵的墓碑。

但是最令人震撼的还是1948年至1956年重建的修道院。它完全恢复了战前宏伟壮观的原貌,建筑的材质和样式跟战前照片上的完全一样。修道院教堂内部金碧辉煌的装饰,让人感觉战争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当年的卡西诺山争夺战中,双方不仅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战斗精神,而且从未牵涉战争暴行,双方所表现出的中世纪那样的骑士精神令人动容。敌对双方都对千年修道院的战后重建作出过贡献:德军在战前运走的那批文物,在战后成为重建的关键。而战后,作为胜利者的波兰第2军几乎立刻就发起了重建修道院的捐款。在充斥种族仇恨和战争暴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卡西诺山是为数不多的“无仇之战”。战争是残酷的,但即便在战争的地狱中,我们仍能看到一丝微茫的人性闪光。

(责编:南名俊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