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曲文艳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5-0096-04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小学体育教学急需转变思路,创新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与探究的教学方法,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体育项目,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从而提升其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其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体育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的优越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参与度

项目式学习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趣味性的体育项目,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趣味篮球挑战赛”,将传统的篮球技能练习融人比赛中,如定点投篮、运球接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和掌握技能,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体育学习态度。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根据项目需求自主查阅资料、设计练习方案,并在团队合作中完成任务。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足球战术研究”项目,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球队的战术特点,并在小组内讨论、设计本队的战术方案。学生不仅掌握了足球战术知识,还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三)促进综合素质提升与个性发展

项目式学习不仅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提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田径全能挑战赛”,让学生在短跑、长跑、跳远等多个项目中挑战自我,同时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四)增强规则意识与公平精神

在体育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比赛和活动,深刻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教师可以降低规则要求,对不明显的犯规动作不予判罚,以确保比赛的流畅性和趣味性。但同时,也要强调规则的存在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培养公平竞赛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规则意识,学会在规则框架内行事,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体育项目式学习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教学能力欠缺

部分体育教师习惯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对项目式学习这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缺乏深人的了解和掌握。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体育项目式学习方案,包括如何确定项目目标、规划项目流程、评估项目成果等。

(二)学生身体素质差异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项目式学习中,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在参与高强度的体育项目时感到吃力,甚至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他们参与项自式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兴趣差异

每个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不同,在项目式学习中,如果项自的选择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

(四)过程性评价难以落实

项目式学习强调过程性评价,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精力有限等原因,很难对每个学生在项目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评价。例如,在一个长期的体育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很难持续跟踪每个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体育项目式学习实施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小学体育项目式学习中,必须将学生置于核心地位。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只有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如充满趣味的花样跳绳或者活泼的少儿篮球等,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其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学习风格各异。例如,对体质较弱的学生,可以在项目式学习中设置一些适合他们的基础训练任务,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而对运动天赋较高的学生,则提供拓展性的挑战任务,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二)目标导向原则

明确的目标是小学体育项目式学习成功实施的关键。一是要与核心素养相契合。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项目式学习的目标应围绕这些素养展开,例如通过团队体育项自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升他们的体育品德。二是要具体可衡量。不能设定模糊的目标,比如在一个短跑项目式学习中,目标可以设定为在一定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短跑速度、改善起跑姿势等具体可量化的指标。

(三)情境性原则

创设生动的情境有助于提升小学体育项目式学习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创设真实的比赛情境。例如在排球项目式学习中,模拟正规的排球比赛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比赛的紧张氛围,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如在体操项目式学习中,提出“如何在平衡木上保持更好的平衡”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思维能力。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体育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富有想象力的体育情境,将体育项目融入其中,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教学“田径运动”时,教师可以将田径运动的各个项目设计成星际探险任务,如将短跑比作星际飞船的快速启动,将长跑比作穿越星际的漫长旅程,将跳跃项目比作跨越星际障碍的勇敢尝试。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将扮演星际探险队员的角色,身着特制的“宇航服”(可以是简单的运动装备加上一些装饰),手持“星际导航仪”(可以是简易的计时器或计数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526.pd原版全文

以短跑项目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星际飞船竞速赛”。在赛道上设置几个“星际门”(可以是简单的标志物或栏杆),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穿过这些“星际门”,到达终点。在比赛前,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星际飞船的启动和加速过程,让学生模仿并感受那种紧张而充满力量的氛围。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科幻风格的背景音乐,增加比赛的紧张感和趣味性。由于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想象力相结合,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田径运动的学习和锻炼中,提高了教学效果,还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和成长。

(二)问题导向,自主探究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提出与体育项目相关的问题或挑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解决方案。

例如,在教学“篮球投篮”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核心问题:“如何提高投篮命中率?”这个问题将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下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具体的投篮技巧作为探究方向,如投篮姿势、出手角度、力量控制等。小组内的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如篮球教程、网络视濒等)、小组讨论、实践尝试等方式,共同探究并总结出一套提高投篮命中率的方法。

以一个小组为例,他们选择了“投篮姿势”作为探究方向。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正确的投篮姿势对提高命中率至关重要。于是,他们开始模仿并练习视频中的投篮姿势,同时结合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发现如果手臂和手腕的发力更加协调,投篮的命中率会有明显的提升。于是,他们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投篮姿势调整方法,并在小组内进行了分享。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投篮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探究成果。通过比赛,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投篮命中率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和兴趣。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投篮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将体育项目设计成需要团队合作的任务,如接力赛、团体操等,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例如,在教学“足球射门技巧”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团队射门挑战赛”。不同于传统的射门练习,这里的挑战在于每个小组的射门方式必须有所创新,比如采用特定的射门技巧、完成特定的射门动作组合等。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商讨射门策略,分工合作,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射门技巧的尝试和练习中。

另外,教师可以设计一场“团队接力射门赛”。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需要依次完成一段距离的带球跑动,并在终点处完成射门动作。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紧密配合,确保传球准确、跑动迅速,并在射门时展现出良好的技巧和力量。这样的活动不仅考验了学生的个人射门能力,还强调了团队合作和默契配合的重要性。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团队合作对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和重视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

教师还可以结合“团队战术分析”教授射门技巧。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段足球比赛的视频,特别是其中涉及射门技巧的部分。然后,学生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分析视濒中球队的射门战术,并讨论如何将这些战术应用到自己的团队中。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商讨如何分工、如何配合、如何选择合适的射门时机等,使学生深人理解射门技巧在比赛中的应用,还能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战术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规则教育,培养品德

规则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对手。例如,在教学“排球运动”时,教师先为学生详细讲解排球比赛的规则,包括发球、接球、传球、扣球、拦网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以及比赛中的犯规行为和判罚标准;教师还要强调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现出良好的体育精神和道德风貌。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通过这样的实践体验,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排球运动的规则,还能在比赛中学会尊重他人、公平竞争,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教师还可以结合排球运动的规则,设计一些有趣的团队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规则。例如,可以组织一场“排球接力赛”,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次进行排球传球,传球过程中必须遵守排球运动的规则,如不能持球、不能触网等。如果小组中有成员违反了规则,就需要重新开始传球,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排球运动的规则,同时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五)融入生活,培养习惯

将体育项目融入生活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

例如,在教学“跳绳运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家庭跳绳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完成。可以布置“每日跳绳挑战”作业,要求学生每天跳绳 1 0 ~ 1 5 分钟,并记录自己的跳绳次数和用时。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跳绳,增加亲子互动的同时,也能共同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定期收集学生的跳绳记录,进行展示和评比,鼓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提高跳绳水平。通过这样的家庭跳绳作业,学生不仅能够在家中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还能与家长建立更紧密的亲子关系,共同享受健康生活。

教师也可以组织社区跳绳活动,让学生在社区中展示跳绳技能,同时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跳绳运动中来。例如,可以策划一场“社区跳绳节”,邀请社区居民、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活动中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跳绳比赛,如单人跳绳、双人跳绳、团体跳绳等,还可以安排跳绳表演和互动环节,让参与者了解跳绳运动的魅力和技巧。通过这样的社区跳绳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展示自已的跳绳技能,还能结交新朋友,拓宽社交圈子,活动还能吸引更多人关注跳绳运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体育素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52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