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规划师:提升大班幼儿集体活动自主决策能力的实践探究
作者: 王钰华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5-0164-03
在大班幼儿教育中,集体活动作为一种多维度的学习方式,蕴含培养幼儿自主决策能力的巨大潜力。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决策行为,不仅反映了其认知发展的深度,更展现了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独立思考的水平。通过科学设计互动活动情境,鼓励幼儿在规则制订、角色选择、任务分配中积极参与,不仅能激发其内在的探索动力,还能在实践中锻炼其判断力和责任意识。同时,集体活动本身具有社会化特质,幼儿在互动中面对多种意见,需要权衡、取舍,这一过程有效培养了其协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自主决策贯穿于活动的计划、执行和反思阶段,逐步增强了幼儿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和对结果的归因意识。这种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不仅符合其心理发展规律,还为未来复杂社会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奠定了基础。
一、自主决策能力对大班幼儿的心理发展价值
(一)培养幼儿独立思考与判断的心理品质
幼儿阶段是思维方式从感性向理性初步过渡的关键期,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的心理品质尤为重要。这一品质直接关系到个体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加工能力和对自我意识的觉醒水平。幼儿在自主决策过程中,需要从多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这不仅促使其运用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还能强化信息筛选与分析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逐渐摆脱对成人的单一依赖,学会以自我为中心整合外界线索,形成初步的主观立场与判断意识。此外,独立思考还能够推动幼儿内在心理结构的完善,使其更具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权衡选择与承担后果,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也会得到提升。由此可见,自主决策不仅是工具性技能,更是引导幼儿迈向个性化与独立性的心理基石,塑造其内在的思维深度与人格完整性。
(二)增强幼儿社会交往与情绪管理的能力
自主决策能力的发展为幼儿的社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其背后蕴含复杂的交往与情绪调节机制。在集体活动中,幼儿的决策行为通常伴随着对他人意见的理解与回应,这种互动过程本质上增强了其共情意识和合作能力。与此同时,面对利益冲突或意见分歧,幼儿需尝试通过语言表达与行为调节来协调关系,这对其初步社会规则意识与交往策略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情绪管理方面,决策行为常会带来压力或挫折感,幼儿需要在自我反思与情绪调节中寻求平衡,这种经历能够帮助其积累情绪控制的经验,逐渐形成成熟的自我管理模式。
二、集体活动中幼儿自主决策的现实意义
(一)打破教师主导型活动模式的固有局限
部分传统集体活动的核心在于教师的高度掌控,这种模式以效率为导向,忽视了幼儿多元化思维与个体化需求的表达空间。然而,教育的本质不应仅是知识的灌输,还有个体潜能的激发。要打破这种固有局限,必须从活动设计与师幼关系的结构性调整人手,将活动的焦点从任务完成转向幼儿的过程体验。通过弱化教师的单向指令权威,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决策权,能够改善其被动参与的状态,使集体活动成为他们主动建构知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二)构建幼儿主体参与的活动新范式
以幼儿为中心的师幼互动活动设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核心在于将幼儿的主体性与决策能力融入具体的活动实践之中。新范式的构建需要教师从活动的决策者转变为支持者,通过创设开放式情境,为幼儿提供充分表达与选择的机会。在这种模式下,幼儿能够围绕活动目标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协商形成共识。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在集体互动中发展其社会性。新范式的意义在于突破传统的执行性学习模式,强调幼儿作为活动主导者的角色,让他们在开放与包容的环境中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小小规划师”活动培养自主决策能力的实施路径
(一)通过“活动设计小能手”培养方案规划能力
在“小小规划师”系列师幼互动活动中,“活动设计小能手”环节为幼儿提供了从构思到策划的完整体验,旨在培养其方案规划能力。以“春天来了”主题活动的延续为例,当幼儿通过前期的观察与讨论,对春天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萌生了诸多活动创意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将这些零散的想法系统化。例如,当幼儿提出想要进行一次“寻找春天”的户外探索活动时,教师并不是直接给出行动路线图,而是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去哪里寻找春天呢?”“我们想要寻找春天的哪些特征?”“我们需要带些什么工具?”面对这些问题,幼儿开始分组讨论,有的组想去附近的公园,因为那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有的组想去幼儿园的小花园,因为他们发现那里的小草已经冒出了嫩芽;还有的组想去田野里,因为他们想看看农民伯伯是不是在播种。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想法画成简单的路线图,并标注出想要观察的景物,例如“开花的树”“发芽的小草”“飞舞的蝴蝶”等。同时,他们还讨论了需要携带的工具,例如放大镜、记录本、画笔等。为了让活动更有目的性,教师还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如何记录下找到的春天呢?”有的幼儿提出可以用相机拍照,有的提出可以用画笔画下来,还有的提出可以用录音机记录下春天的声音。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工,例如喜欢画画的幼儿负责绘画记录,擅长表达的幼儿负责口头描述,细心的幼儿负责整理保管工具。通过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引导,幼儿不仅学会了将抽象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小组分工与合作,方案规划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接下来的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团队协商小达人”提升沟通决策能力
承接“寻找春天”的户外探索活动,当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并初步规划了路线和任务后,“团队协商小达人”环节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各个小组的方案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可执行的集体活动方案。由于各个小组的计划不尽相同,例如有的组想去公园,有的组想去田野,如何确定最终的活动地点呢?这时,教师引导各小组代表进行协商,每个小组都需要陈述自己选择的理由,例如去公园的小组说:“公园里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花,我们可以观察到更多春天的特征。”去田野的小组则说:“田野里可以看到农民伯伯播种,更能感受到春天的生机。”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倾听,并尝试理解对方的观点:“去公园确实可以观察到很多花,但是去田野可以看到农民伯伯辛勤劳作,这也是春天特有的景象,我们是不是可以都体验一下呢?”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如果…是不是更好?”等句式进行互动协商。最终,幼儿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先去公园观察花草树木,再去附近的田野体验春耕的景象。此外,关于活动的具体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物资准备等方面,也需要进行协商。例如,有的幼儿提出应该早点出发,因为早上空气清新;有的幼儿则认为应该晚点出发,因为他们想在午饭后进行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不同时间出发的利弊,并最终确定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时间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协商达成共识,沟通决策能力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得到提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544.pd原版全文
(三)依托“执行管理小助手”强化实施决策能力
经过前期的方案规划和团队协商,“寻找春天”的户外探索活动进人了实施阶段,“执行管理小助手”的角色应运而生,旨在培养幼儿将计划付诸实践的能力,并学会在执行过程中灵活应变。根据之前的分工,有的幼儿负责带领小组按照既定路线行进,有的负责记录观察到的景物,有的负责保管工具。在出发前,教师再次与幼儿确认了活动流程和注意事项,例如要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不随意采摘花草等。在实际的探索过程中,幼儿遇到了各种预想不到的情况。例如,负责记录的幼儿发现,他们带的画笔颜色不够用了,于是他们尝试用树叶、花瓣等自然材料进行拓印,创造出独特的“春天画卷”;负责保管工具的幼儿发现,放大镜的数量不够,于是他们引导小组成员轮流使用,并学会了互相谦让。教师始终跟随在幼儿身边,但更多的是观察和记录,而不是直接干预。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会引导他们自己思考解决办法,例如:“没有红色的画笔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大家都很想用放大镜,我们怎么安排才能让每个人都看到呢?”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不仅学会了如何执行计划,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实施决策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四)运用“效果评估小专家”培养反思决策能力
“寻找春天”的户外探索活动结束后,“效果评估小专家”环节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回顾和反思的机会,旨在培养其反思决策能力。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并对整个活动进行评估。例如,教师提问:“我们找到了哪些春天的特征?”“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我们在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下次再进行类似的活动,我们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幼儿积极发言,有的说:“我们看到了很多漂亮的花,还听到了小鸟的叫声。”有的说:“我们小组找到了五种不同的树叶,还发现了蚂蚁搬家。”还有的说:“我们组走错了一次路,浪费了一些时间。”教师将幼儿的反馈一一记录下来,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例如,针对“走错路”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分析原因:“为什么我们会走错路呢?”“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免走错路呢?”幼儿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是路线规划得不够清晰,有的认为是带队的幼儿没有看清楚路标,还有的认为是大家没有及时沟通。通过这种反思,幼儿认识到了团队合作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引导幼儿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你在活动中担任了什么角色?”“你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通过这种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幼儿学会了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思考改进的方向。这种反思不仅针对具体的活动,更指向了幼儿自身的成长,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主决策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小小规划师”项目显著提升了大班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自主决策能力,激发了其创造性思维与合作精神。幼儿在规划与执行中展现了主人翁意识,也推动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进而为构建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新时期的幼儿教育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酒娟.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策略探讨[J].炫动漫,2024(6):263-265.
[2]荆志雯.探讨幼儿园师幼互动游戏教学的实践策略[J].家庭·育儿,2020(10):87.
[3]李萌.幼儿园生成课程中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3(6):13-15.
[4]陈榕.论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对幼儿社交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4(2):46-4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544.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