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 阅读 本真
作者: 王春初中语文总分130分,其中作文60分,那明晃晃的占据语文半壁江山的分值一直在警醒着我们老师和学生写作的重要性。但写作确是整个语文中最坚固的堡垒,要攻克它,很难、很难。不仅学生怕写,老师也怕教、难教,闻写作是师生“色变”。而究其原因,老师是不知怎么教?总感觉没有抓手;学生是不知怎么写?总感觉无从下手。这些都反映出当前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教师缺乏有效教学举措,学生找不到写作切入点,“写作难”成为师生共同的痛点。而之前参加的“学习任务包视阈下的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研修活动,恰似“久旱逢甘霖”,给了我很多写作教学的启迪。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写作源泉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里所不曾经验过的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不必为这些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起人的责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这句话精准地道出了写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之所以抗拒写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写作素材。其实学生生活经历和体验就是很好的写作源泉,但现实中很多学生找不到有用的可写的东西,他们的生活太单一,学习几乎占据了全部,除了学习几乎无暇他顾,记得曾有位学生说过这样一句无奈调侃的话:“我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根本无法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针对这一问题,老师需要为学生架构写作生活情境,曹国锋老师所写的《 议交际语境写作的关键能力及其提升策略》一文中大力提倡营造真情境,既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发生”,也可以是符合生活逻辑的“虚拟情境”。这些情境就像一座桥梁,架构了写作与生活,有了情境也就有了写作源泉,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祝荣泉老师的微讲座《例谈学习任务包的运用》也强调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对于语文写作教学的妙用。本次观摩的两节写作课,都是基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下的教学,将写作融于生活情境中,付于实践。董盼盼老师的《学写传记》一课就将写作教学放于“校园之星评选”这一活动情境之下,从申报——审核——小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体验中积累写作小传的要点,让学生有了抓手,进而让学生进行写作、点评、修改,这样写作的发生就水到渠成,写作的能力就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提升。蔡逸华老师的《写人要抓住特点》一课又将写作教学放于“十大榜样学生评选”这一活动情境之下,从给候选人画像——推荐表——候选人介绍,在一个个活动情境中领悟写作要领,并融于具体情境事件中去实践,这样整合再分解再整合,步步推进,逐步提升。这样的写作教学让写作变得水到渠成,真正将写作落地,并在学生心中生根,相信,学生慢慢就会绽放出绚丽的写作之花。
二、依托经典阅读,汲取写作养分
美国的一位政治家约翰逊曾说过:“为了写作,一个作家的绝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上;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可见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经典阅读更是写作教学的宝贵资源,我们可以从阅读中(尤其是一些经典阅读)汲取写作养料,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以读促写不失为一种好的写作教学方法。董盼盼老师的《学写传记》一课中写自传这一环节就依托老舍写的小传这一经典,以阅读老舍的小传为支点来让学生了解小传要写哪些内容?怎样来写小传?并由此归结出小传的写作要点。蔡逸华老师的《写人要抓住特点》一课中推荐候选人这一环节依托《朝花夕拾》和《秋天的怀念》这两本经典,通过阅读相关片段明了写人要将人放到一个个事例中去表现,人物的语言、动作、语言等的描写可以彰显人物特点。这样以经典阅读为支架,让学生在学习写作时有理有据,自然领悟写作要领,为真正写作的发生施肥供养,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素材。
三、回归教学本真,务实写作指导
扬州市教科院王伟老师《唯真唯实,作文教学要回归理性》的微讲座指出语文写作教学的非理性现象,当下作文命题更趋向务实的趋势。提倡语言运用要活动化,作文教学要生活化,这些都表明王伟老师关注语文课程之“本”。王伟老师强调要把写落到实处,呼吁语文写作教学要回到真实原点。苏州市教科院钱建江老师的讲座《漫谈作文教学》讲到作文教学的演革时提出交际语文写作,钱老师指出交际语境写作就是“真实写作”的理念,并鼓励老师进行下水写作,师生共写,与学生共勉,给学生提供切实的指导,给予示范引领,这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两位专家的讲授都在彰显当下的语文写作教学要摒弃传统的程式化教学模式以及各种形式化的表演秀,回归教学本质,要将写作落到实处,老师实实在在教,学生认认真真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写作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