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校来啦 :靠什么打动百万用户?

作者: 王明勇

李校来啦 :靠什么打动百万用户?0

当教培行业深陷泥潭,来自重庆的“李校来啦” 以智能软件 + 人工陪伴模式撕开缺口。

获客 成 本 占 营 收 40%,利 润 率 跌 破 10%,超 70% 中小学生每天困在 2小时作业里—这是当下教育行业与学生群体的双重困局。

传统教育、在线教育、AI 教育混战,让机构获客渠道碎片化,大公司业务分散难成合力,中小商家困于存量交付、客源枯竭 ;城乡教育资源鸿沟依旧明显,农村学校师资匮乏,而城市学生却被考试排名压得喘不过气。

当行业深陷泥潭,来自重庆的“李校来啦” 以智能软件 + 人工陪伴模式撕开缺口。其创始人李思静,曾是一位英语教师,因教学中发现学生“记了忘、忘了记”的痛点,带领团队研发出首代智能语言学习系统,推出“去平板化”陪练端,并通过轻创业模式吸引全国代理商。

如今,李校来啦已拥有经销商 1.7 万 +、用户 60 万 +、13 万 + 大学生。这个颠覆传统的语言学习品牌,究竟如何在困境中突围?答案,藏在创始人李校的创业征程里。

放下体制内这碗饭

李校的创业之旅,起点要追溯到 2013 年大学毕业后。

彼时,她进入体制内成为一名高中英语老师,深耕教学,历经高一至高三全学段教学实践。虽身处稳定岗位,她内心始终涌动着对自由职业的向往。

时值国家孔子学院蓬勃发展,作为重庆市仅 22 名持有 IPA 证书(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证)的人员之一,她凭借卓越的语言能力,志在海外担任对外汉语教师,传播中国文化与文字。

然因家中亲人生病,李校的海外任教计划被迫中断。回归体制的安稳还是实现个人理想的追求?她经过审慎考量,最终毅然选择创业。

一次偶然,两位从事音乐乐器机构的人找到李校,提及家乡缺乏规模化、体系化的教育一站式综合平台。这个想法瞬间点燃了李校心中的创业热情,于是,她在家乡重庆的一个县城租下一千多平方米的场地,开启了教育机构的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李校凭借着对市场的敏锐理解和对家长需求的精准把握,迅速让机构从亏损走向盈利。为了建立机构口碑,她亲自参与一线教学,从 4~6 岁的幼儿,到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再到重庆主城的雅思和托福课程,李校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教过的学生数量众多,最多时一年教过 283 个孩子。

然而,李校逐渐发现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无法跨越,尽管她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她意识到,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过程,而要以结果为导向,真正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2020 年—2021 年,是李校创业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那段时间,线下教学无法开展再加上“双减”落地,大部分机构面临着退费、倒闭的风险。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李校选择为每位家长退费。

彼时教培机构账上资金早已捉襟见肘,退费通知发出的瞬间,办公室电话几乎被打爆,家长们带着焦虑与不安,纷纷要求拿回预存的学费。李校看着财务报表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咬咬牙做出了一个决定—卖掉自己唯一的房产。

房子售出的款项,加上四处筹措的资金,李校勉强填补了部分退费缺口,但最终,她仍背负上了 400 多万元的沉重债务。

即便如此,她也没有放弃,而是迅速调整战略,重新出发。

2021 年 10 月,李校回到主城后,决定转型线上,与技术人员合作,基于已有的代码框架,进行业务逻辑设计和教研内容补充,开发出了一款专注于单词记忆的教学工具。

这款工具依据语言学习的记忆规律和抗遗忘流程设计,通过数据支持和追踪,帮助学生高效记忆单词。例如,小学四年的单词,按照传统学习方式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使用该工具,大约 25 个小时就能全部吸收 ;初中 2 000 左右的单词,40 个小时左右即可 ;高中 3 500 个词,60 个小时左右也能让孩子们全部掌握。

而当初那份愿意卖房都要退费的担当,早已在家长群体中悄然传开。

曾经退费的家长,很多被李校的责任感打动,听说她重新创业,推出“李校来啦”时,纷纷主动帮忙宣传 :“这个老板,值得信任!”这些口碑的力量,成为了李校东山再起的重要支撑,也为李校来啦的崛起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400 个好友,第一个 500 万元

重新出发。李校当时微信通讯录里有 400 余个好友,大多是曾经的学生家长、教育行业同行和零星的合作伙伴,而这 400人,却成了她赚取第一个 500 万元的关键起点。

怎么做?

第一步,精准文案。

面对 C 端李校会强调“60 小时攻克高中 3 500 词”“节约 10 年学习时间”,将产品价值具象化为“每天 20 分钟高效记忆”,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用从年级前五到中考 148 分的个人案例增强说服力 ;针对 B 端,李校会利用转型需求,提出“0 硬件成本转型线上”“单校区月增收 10 万元”等解决方案,强调工具定制化 + 流量共享模式,吸引机构合作。

第二步,流量裂变。

李校加入重庆本地“家庭教育群”“超市购物群”等 50 多个社群,每日发布 3 条痛点文案:如“孩子记不住单词?不是笨,是方法错了”,并以免费领取记忆工具试用为“诱饵”,这样每周可以吸引 30 多人添加微信,3 个月内将 400 人私域池扩展至 1 200 人。

同时,李校会跨行业经销商拓展,吸引房地产、餐饮等行业从业者成为个人经销商,提供流量培训 + 交付支持,让更多的人成为“李校人”。

为了增强与客群的黏性,李校还会定期举办线下沙龙,加快精准转化。回想起第一次办沙龙,李校鼻子酸了一下。当天,李校共邀请了 30 多人,天空不作美,暴雨的情况下只来了 10 几个人,共 8 组客户(多为机构负责人及家长),“我当时真的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只能通过工具演示 + 案例分享,展示效果。”

意外的是,到达现场 8 组客户签约 4组,还有一组客户观察两周后,也签下了合作。

第三步,闭环设计。

首先,李校提出了顾问式销售的概念,设计痛点挖掘—方案定制—三档报价的标准化话术。针对家长时,其先通过孩子背单词耗时多久、成绩波动原因等问题建立信任,再根据年级推荐小学 25 小时套餐或高中 60 小时系统课,最后提供基础版、进阶版、尊享版三档价格,转化率达 50% 以上。

同时,直播 + 体验课组合拳也在开展。那段时间,李校每周会有 3 场直播,主题聚焦如何用工具提升记词效率,推送 9.9 元体验课链接,同时安排大学生陪练 1 对 1 服务,7 天内转化率超 30%。

第四步,工具效果可视化。

李校会通过单词记忆曲线数据追踪,向家长展示孩子每日记忆进度、遗忘率变化,例如使用 30 天后,单词留存率从 30%提升至 80%,并鼓励家长在朋友圈分享孩子的进步截图,形成自然裂变。

值得注意的是,李校是首个提出陪伴式教学概念的创业者。对此她加入陪练服务增值,组建大学生陪练团队,为付费用户提供记忆训练 + 错题复盘服务。陪练每日在微信社群反馈孩子学习状态,如今日掌握 50 词,发音准确率 90%,增强家长信任感,老用户复购率达 45%,转介绍率超 30%。

通过轻模式创业,仅 4 个月时间,李校就实现了 500 万元的营收突破。

生态构建与 AI 迭代

截至 2025 年,李校有经销商 1.7 万 +,用户 60 万 +,形成 C 端与 B 端双轮驱动的商业闭环。同时,平台已与全国数十所高校达成战略合作,累计解决 13 万名大学生灵活就业问题,陪练群体平均月收入 2 000元 ~8 000 元,部分资深陪练在校期间累计收益超 30 万元。

高密度的使用者和从业者在李校来啦的平台上,对于李校本人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赋能“李校人”,她依旧奋斗在一线 :“我除了不会敲代码,剩下的都是亲力亲为。”

目前,李校带领团队完成系统 5.0 版本迭代,实现 AI 陪练与真人服务的深度融合。新版系统植入生成式 AI 功能,可根据学生词汇量定制专属阅读材料,匹配难度与场景的精准度达 90% 以上。

在升级系统的过程中,李校也经历过前技术团队背叛的教训,但她认为这并非是一件坏事,只是让自己在管理过程中,更加严谨。于是,李校自建全职技术团队,实现从代码开发到数据安全的全流程自主可控。

在国际化布局与社会责任领域,李校告诉记者,她正在研发针对国际学校的定制课程及雅思托福培训体系,并计划推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国际版产品,通过传统节日 + 英语学习的赛事活动,助力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同时,李校还将启动县域教育赋能计划,向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输出智能学习工具,联合当地机构建立“线上学习 + 线下督导”的复合教学点。

梅花香自苦寒来,命运从不会亏待执着前行的追光者。那些在深夜打磨方案的凌晨、在债务重压下咬牙坚持的日夜、在技术人员背叛后重建团队的决断,终于在时光的淬炼中凝结成今日的硕果—60 万+ 用户通过系统突破语言壁垒,1.7 万+经销商因赋能重获生机……

采访结束时,李校的手机突然亮起,屏幕上跳动着日程提醒。她揉了揉太阳穴,笑着对记者说 :“你看,现在每天都是 10分钟一个待办事项。”

在教育科技的浪潮中,这个曾负债 400 万元的创业者,正带着她的“李校来啦”,继续驶向更广阔的海域。而李校这个名字,是大家为她取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