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炸了”

作者: 郝文

充电宝“炸了”0

谁能为充电宝的安全隐患买单?

两起大规模产品召回事件,让移动电源的安全问题再次摆上台面。

近期,“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充电宝产品安全的高度关注。6 月 16 日,罗马仕官方发布公告称,将召回超 49 万台存在安全隐患的移动电源产品。

据了解,此次召回涉及 2023 年 6 月至2024 年 7 月生产的 3 个型号充电宝,均属2 万毫安时规格。根据公告,召回原因为部分电芯原材料存在缺陷,极端使用场景下可能导致过热甚至燃烧风险。

而就在不久前,另一家以充电宝起家 的 充 电 设 备 行 业 巨 头 安 克 创 新,宣布在美国市场召回其型号为 A1263 的“PowerCore 10000”移动电源产品,原因是其锂离子电池可能过热导致灼伤或起火风险。安克创新此次召回数量高达 115.8万台。

充电宝行业一时间陷入“信任危机”的旋涡。

充电宝成“充电爆”?

这并不是罗马仕和安克创新第一次站上风口浪尖。

早在 2019 年,就有媒体报道曝光广东佛山一名女大学生购买的罗马仕充电宝在床上无故燃烧,此事引发广泛关注。随后,罗马仕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 2019 年 11 月 4 日起召回两批次OM10 型号移动电源,并表示该部分移动电源存在过热燃烧风险。

而此次罗马仕召回的移动电源产品,也是因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热燃烧风险。目前罗马仕在天猫、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旗舰店均已将 PAC20 系列 2万毫安时的充电宝下架。

当“罗马仕”三个字成为宿舍区张贴告示里的“高危物品”,消费者对其品牌的第一印象,就不再是“便宜好用”,而是“危险、不敢买”。

不少消费者在社媒平台吐槽“罗马仕充电宝还能信任吗”“罗马仕你背刺我”“全网避雷罗马仕,客服不回信息”……这说明罗马仕面临的不仅是一场产品层面的危机,更是一次品牌层面的信任危机。

在罗马仕宣布召回 49 万台充电宝后,6 月 17 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发视频称,前不久去日本旅游期间,给充电宝充电时突然发生爆炸,事后还赔偿了民宿老板 8 000 元。该网友对媒体表示,充电宝是今年 3 月购买的,但并非是官方旗舰店渠道,不知该如何理赔。

与此同时,以移动电源起家的安克创新,也在近年出现多起因安全问题进行产品召回的事件。

2023 年 2 月,安 克 创 新 宣 布 召 回2022 年 7 月—2022 年 10 月期间制造的535 充电宝(A1366),涉及数量为 4 671台 ;2024 年 6 月,安克创新宣布召回在2023 年 3 月后生产的 321 移动电源(型号 A1112),原因是该型号产品存在火灾隐患 ;2024 年 9 月,安克创新宣布召回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 4 月期间制造的多款移动电源,涉及数量为 4 501 件。

而近期安克创新在美国召回的“PowerCore 10000”型号,是其销量高、覆盖广的明星产品。据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通报称,安克创新共接获 19 起事故报告,包括起火、爆炸、烧伤与财产损失,其召回数量高达 115.8 万台。

安克创新对此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两种补偿方案 :一是价值 30 美元的礼品卡 ;二是免费换新,流程简便,消费者只需拍照上传就可以便捷申请召回。但对比安克创新在中国市场的召回操作,消费者在申请售后过程中遇到操作复杂与标准不一的问题。

实际上,早在去年 9 月,安克创新就在官网发布过一则召回公告,涉及三款充电宝产品,时间横跨 2023 年 12 月至 2024年 4 月。然而,不少国内用户直至此次事件发酵后,才首次意识到自己手中可能正持有问题产品。

更令人诟病的是,国内消费者在申请召回过程中遭遇了极大的不便。有网友询问召回流程时,安克创新客服给了提交销毁视频后退款或换货两种方案,并提供了安全销毁指引—“将充电宝泡入盐水 24小时以上”。这一做法不仅操作复杂,更缺乏安全保障,有网友质疑道 :“我怎么敢把电池泡在水里?泡的过程不会爆炸吗?”

对比国外召回方案的便捷操作流程,有国内消费者吐槽安克创新“双标”。

近年来,随着移动电源技术的不断进化,市场也进入了“快充军备竞赛”的新阶段。65W、90W 乃至 120W 的快充功率被不断堆叠进越来越小的产品体积中,而在这场以“极致性能”为导向的内卷中,产品安全的空间也在被一步步压缩。

移动电源这类原本被视作“低技术门槛”的产品,正在变得复杂且不可控。过去消费者在选购充电宝时最关心的是容量、充电速度,但现在“它会不会炸”,正重新回到用户选购的第一标准。

罗马仕与安克创新的“暴雷”,正处于这种变化的临界点。

品牌挑战凸显

此次罗马仕与安克创新的召回事件,表面上是产品安全问题,但深层次来看,它更像是两个品牌在发展路径中所暴露出的隐忧。

在 2012 年进军移动电源赛道的罗马仕,依托 1 万毫安起底的大容量,以及简洁大气的纯白外观,在 2013 年的“双 11”首秀中,凭借单日 30 万 + 销量、2 000 万+ 销售额登顶 3C 类目第一的王座。截至2024 年,罗马仕已连续十一年蝉联天猫“双 11”移动电源品类销量冠军。

可以说,作为国内首批获得移动电源3C 认证的品牌,罗马仕是电商时代初期“渠道红利 + 爆款逻辑”的成功范式。凭借价格低、容量大、接口多的产品策略,罗马仕迅速在学生、蓝领和小镇青年人群中站稳脚跟。

不过,近年来,罗马仕在技术研发和品牌策略上明显滞后。

目前,整个移动电源行业已从“容量大战”过渡到“快充时代”,而罗马仕仍以“大容量 + 低价格”为核心卖点,在品类创新、产品形态升级、功能拓展等方面鲜有突破,产品逻辑与几年前几乎没有本质差别。同时,罗马仕在品牌形象上的建设也相对薄弱,其产品视觉语言、宣传素材等方面,多年来变化不大。

反观安克创新,几乎走出了与罗马仕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虽然同样起家于移动电源领域,安克创新却没有选择在国内电商平台激烈搏杀,而是将目光早早投向海外。

创始人阳萌从谷歌离职后,于 2011 年在美国创立安克创新,通过亚马逊平台将移动电源卖到北美、欧洲等市场。彼时的中国制造还普遍处于“贴牌出口”阶段,而安克创新则选择自建品牌、做独立设计、塑造使用体验,从一开始就试图跳出“代工思维”,走一条“品牌出海”的路线。

近年来,安克创新的产品线快速扩展。从最初的移动电源,延伸到车载充电器、家用投影、无线耳机等,甚至推出了独立子品牌如 Eufy、Soundcore、Nebula 等,覆盖居家场景与智能设备生态链。目前,安克创新旗下涵盖充电储能、智能创新类和智能影音三大类产品。此外,安克创新在业务布局上,还在加速推动储能、机器人、大模型等新兴领域的战略发展。

多品牌战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安克创新主品牌延伸力不够的问题,但也伴随着内部资源和研发分散、营销费用成本高效率低、多品牌间联动度差等新问题。

而在业绩层面,安克创新近年表现也堪称出色。2024 年,安克创新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47.1 亿元,同比增长 41.14% ;净利润 21.14 亿元,同比增长 30.93%。目前,安克创新业务已覆盖全球 146 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 2 亿用户。

安克创新来自境外和线上渠道的收入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近三年仍处于增长之中,这也使部分投资者质疑其在渠道和市场上存在依赖。

安克创新这次的大规模召回产品,刺穿的并不仅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还有与安克创新品牌形象之间的强烈“落差”。

此外,在社交媒体平台和“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不少消费者对安克创新移动电源产品的投诉,投诉内容大多涉及安克创新充电宝存在质量缺陷、虚假宣传、产品过热、售后服务等问题。

回到这场风波本身,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品牌在不同的发展路径中,分别暴露出的某种状态。

罗马仕的问题在于近年来产品策略老化、品牌沟通单一,导致在安全问题爆发后没有足够强的信任缓冲区,遭遇广泛市场质疑。

而安克创新的问题或许在于走得太快,产品线扩张迅速、市场覆盖广泛,导致在复杂 SKU 和全球交付中拉长了质量控制链条以及品控管理上的疏忽,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引发系统性危机。

敲响行业警钟

近年来,移动电源市场持续走高,不仅产品更新迅速,消费需求也持续攀升。

有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移动电源市场规模为 32.9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34.1 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移动电源消费市场。2024 年,中国市场的移动电源规模达到 10.46 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 30% 以上。

不过,在移动电源行业不断“提速”的这些年里,技术升级的脚步远快于监管的治理。

市面上越来越多的充电宝产品开始主打 65W、90W 乃 至 120W 超 高 功 率 输出,支持笔记本电脑、平板、游戏设备等多种终端的高压快充 ;同时,多协议兼容、USB-C 双口、GaN 加持、磁吸模块化等新功能层出不穷,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小、更强、更快”的方向持续演进。

但当我们沉醉于技术跃升带来的充电自由时,另一个事实却令人后知后觉 :2015 年,首个移动电源国家强制标准《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才正式实施 ;直到 2023 年 3 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才正式发布公告,将移动电源纳入 CCC 强制性产品认证(俗称 3C 认证)目录,并设定 2024 年 8 月为正式执行日期。

换句话说,在此之前的近十年时间里,移动电源这一普及度极高、功率密集度极大的电子设备,其产品标准始终长期处于“推荐性规范”状态。

这种长期近乎“真空”的监管局面,让移动电源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尤其在快充爆发后,不少厂商为追求体积轻薄、功率突破、接口极限,压缩了产品安全空间,把热控、电芯筛选、材料等级、防护设计等“非直观看得见”的投入降到最低。

更关键的是,快充能力的不断突破,正在对安全边界提出新的挑战。如果厂商没有对散热结构、电芯一致性、电路板冗余路径做出系统级设计,即便是主流品牌,也可能因为一两个批次的失控导致事故频发。

接连的召回事件,暴露出移动电源行业长期以来的不合格率和产品质量问题。

此次罗马仕与安克创新的召回事件,也对整个行业再次敲响了“警钟”。

当安全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一部分,而不是被视作底层配置时,才意味着这个行业真正走出了“爆款冲动期”,迈向长线信任建设阶段。

本文来源 :趣解商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