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就是要摸透人性

作者: 俞朝翎

销售就是要摸透人性0

真正厉害的销售员,并不是说服客户的能力有多强,而是他揣摩人性的能力有多强。

对企业来说,销售是全年现金流的命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人会认为,销售就是卖东西。但事实并非如此。

每个销售,从找到客户开始,到最后的成交,他需要的不仅仅是细致的流程、周密的计划,更需要和客户在心理上进行交战。

简单地说,做销售,你不仅要懂产品,还要懂人性。

在我看来,真正厉害的销售,都摸透了人性。

先听后说 :闭上嘴,让客户多说话

很多销售在和客户沟通的时候,更倾向于喋喋不休地说话,还没挖清楚客户的需求,“一言不合”就推出产品。

作为销售,你还没真正了解清楚,客户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样的困惑,就说一大堆产品的事,最终吃“闭门羹”的只有自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一方面,销售目的性很强,着急想签单,想把客户签进来。在固有认知里,销售只要把产品推出去了,成交就大有可能。

另一方面,介绍产品向来是销售最擅长的事。如果让销售参加产品介绍大赛,销售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可是,客户愿不愿意签单,不是听你说就行了,他们只会为自己的需求买单。因此,和客户沟通,更有效的策略是倾听。

倾听,能起到两个作用 :第一,建立信任。每个人内心都渴望被理解、被倾听,客户也不例外。当销售耐心聆听客户的需求、困惑和期望时,实际上是在满足客户最基本的情感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研究表明,被认真倾听的人会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这种感受会转化为对倾听者的高度信任。因此,我会告诉销售,不要急着介绍产品,而是先让客户说完他们的故事。通常,在他们讲述的过程中,你的解决方案也就出现了。

聆听,是一种尊重,可以建立超越交易的情感连接。

第二,洞察需求。让客户多说话是精准把握需求的捷径。很多时候,客户的需求往往隐藏在他们看似随意的言辞中,需要销售用心捕捉。

所以,销售应具备灵敏的耳朵,不仅要听取直接的信息,还要通过对方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态度来洞察他们的真实想法。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指出:“真正的销售不是说服,而是发现。”

当客户感觉到自己被真正理解时,他们会更开放地分享信息,销售人员也因此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解决方案。

这种基于深度理解的推荐,远比生硬的产品推销更具说服力。

先舍后得 :先给予实惠,再谈交易

很多销售习惯于直接推销产品、强调优势、急于促成交易。然而,真正厉害的销售,通常是先舍后得 :先给予客户价值、实惠或帮助,再谈交易。

为什么?

人性是厌恶被索取的,却享受被给予。先提供价值的销售,往往客户会追着买单。当销售人员一开始就提供帮助、分享行业洞察或给予客户实际利益(如免费咨询、试用装、行业报告等),客户会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而非被强行推销。

这种“先付出”的行为能降低客户的防御心理,让他们更愿意倾听销售的建议。

比如,你是做保险业务的,那你不要一上来就推销保单,你可以先给客户免费提供风险评估报告。客户感受到专业和诚意后,成交的概率自然更高。而且,销售的本质是建立信任,而信任需要时间积累。

如果销售一开始就急于成交,客户会本能地怀疑 :“他到底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相反,如果先给予价值,客户会认为你是真心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非单纯为了赚钱。另外,你先给予优惠,会让客户感觉“赚到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损失厌恶”的理论,说的是相较于得到一些东西,失去一些东西,你会更难受。

你在路上捡了 100 元,你有点高兴。但你发现捡的 100 元丢了,虽然你什么也没有损失,但是你会特别难受。如果销售一开始就给予客户实惠(如折扣、赠品、免费服务),客户会感觉自己“占了便宜”,从而更愿意成交。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一些高档的家具店不会直接标高价,而是先提供免费设计服务,甚至赠送配套软装。

客户感受到额外价值后,即使价格较高,也会觉得“物超所值”。健身行业,一位健身教练不会一开始就推销年卡,而是先提供几次免费体验课,让客户感受到训练效果。客户得到便宜后,也就愿意办卡,并且介绍客户。销售不是卖产品,而是卖价值 ;不是求客户买单,而是让客户主动选择你。

先舍后得,才是销售高手的真正智慧。

先求同,再存异 :我不是卖东西,而是帮客户买东西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下公司销售的电话录音,听完之后,大为光火。有几个销售是这样做的,拨通客户电话,上来就说:“X总,我们公司有个课程,是讲薪酬绩效的,你看有没有兴趣来听?”收到最多的回答就是“再说吧,再想想……”最终的业绩结果可想而知。

做销售,你的所有动作,一定是以先付出为主,而不是眼冒金光,紧盯着客户兜里的钱。你要铺垫,今天打电话,是要在客户心中播下一颗种子。不要让客户觉得,你是来推销产品的,要让客户觉得你是来服务的。两只眼睛都是红色,眼里冒着人民币,客户只会越来越反感 :“我都这么困难了,还让我买……”

这就是差异。销售想的是赶紧成交,客户想的是“你就是想赚我的钱”。人性中,都有自我的一面,通常更关注自身的感受。当客户觉得 :“你和我不一样”“你是来卖东西的”,他心里就会排斥你,拒绝你。

所以,你要先求同,再存异。你先要把自己变成客户,和客户感同身受,让客户觉得 :“你不是卖东西的,而是帮我买东西的”。当客户有这种心理,成交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那么,怎么做呢?理解他,共情他,帮他解决问题。

核心就是在聊天的过程,聊对方的心愿、担忧、如何满足对方需求、如何解决对方的担忧。

这个过程是不断挖掘客户需求的过程,你需要问客户三种不同的问题 :1. 痛点问题。什么是痛点问题?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客户现在遇到的问题。

痛点问题,要共情,要让客户知道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了。

2. 影响问题。这类问题,是在承接痛点问题之后的。

让客户知道,如果现在不解决这个痛点,将会带来哪些不利的后果。

因此,在挖掘出客户痛点后,一定要去追问。当提出这些影响问题之后,客户自己就会产生忧虑,表达困扰,希望能快速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3. 价值问题。这类问题,就是帮助客户清楚,产品能给他创造什么价值。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发现客户的痛点,并把痛点扩大,刺激客户之后,此时客户是焦虑的。

接下来要做的是,把你的方案讲给客户听。但一定是要最合理的方案,要让客户相信你的公司有能力帮助他解决。

厉害的销售,永远只有两个步骤。一是用心发掘客户的需求 ;二是运用知识、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客户担忧。

切记 :客户从来不是为产品付费,而是为“被理解的感觉”付费。

说到底,销售就是跟人打交道。人心难以琢磨,但人性是不变的。真正的销售高手,不是“卖东西的人”,而是“懂人性的人”。

不懂人性,别做销售。

上一篇: 充电宝“炸了”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