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万马夺陈仓
作者: 孙锋再给陈兴文一次选择的机会,10年前他大概率不会做朴朴超市。再给京东、美团、永辉,或者其他大平台、大机构一次机会,10年前它们大概率会重仓前置仓和闪电仓。
机会摆在那里,就像动漫里雷神的锤子,都知道是神器,却没有几个人能拿得起来。
7年前采访一位深圳的创业者,他想复制京东和拼多多模式,做农村版电商。农村市场广阔、需求高且没有被满足,只要能跑通,就是好生意。
怎么跑通?
好问题。我带他去见一位专投“三农”的投资大佬,对方抛给他的第一个问题也是这个。商业计划书里的市场分析、团队优势、模型测算、回报周期等,做得非常漂亮。跑通的方法也讲述得具体而深刻。投资人谨慎考虑后,看对方是个电商老兵,投了几百万元。
最近偶然翻朋友圈,看到他已经转换赛道,卖三文鱼去了。“模式、方法都对,错在没有‘金主爸爸’烧钱把需求提上来。”
不能说烧钱烧出来的赛道就不是好赛道,但只是对一般的创业者来说,不友好。前置仓和闪电仓就是这样的赛道。和陈兴文一起出发的众多创业者,都死在了10年中的某个阶段。
前置仓、闪电仓这类商业模式,10年前曾被看好,又被极速打入冷宫变成陈仓,如今各方列侯为何突然又对“陈仓”燃起欲望,打得不可开交?
自戕的战事
张军(化名)2024年到朴朴,兼职做分拣员。招聘信息上说临时工月薪3000~5000元,工费19~32.3元每小时,多劳多得。入职之后他发现,每天从早上5:30开始上工,基础工时费是19元。老员工告诉他,“近几年基础工时从20多元逐步减少到现在的19元。新人小白综合工时能达到20~23元,老员工常见的是25元。而且工作不能出错,一旦被罚款,一天就白干了。”
“结合工时安排,干半天时间,才勉强能挣到100元。此外,节假日工资不翻倍,一个月基本没有调休时间。”从身体能力要求来说,每天要搬运成百上千个SKU商品,其中不乏酒水、粮油、酱油醋、猫粮等重物。由于门店工具少,很多时候需要徒手搬运。张军几天下来就腰酸背疼,睡醒后手指肿胀。还没等缓解,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夏天穿短袖工作,手臂上满是划痕,即便戴上手套,他的指甲也出现了毛刺。
张军觉得身心俱疲。他算了一下,其他6个同事中,4个全职,2个兼职,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老员工大部分工资在6000~8000元这个区间,而且这需要一个月30天无休。“人就像机器一样,看不到未来。”
第9天时,他选择了离职。
前置仓和闪电仓区别

2016年,40岁的陈兴文察觉到日常高频、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买菜场景,还没有线上电商可以匹配。他就抵押房产筹集了约700万元启动资金在福州创立朴朴超市,几乎是将全部身家押在前置仓模式上。
前置仓作为一种仓储创新方式,通常在社区周边1~3公里内建立小型仓库(200~500平方米),存储生鲜、快消品等,实现0.5~2小时快速配送。在当时,盒马、叮咚买菜等先行者已入局,整个生鲜前置仓模式市场竞争激烈。陈兴文没有资本做靠山,也没有选择跟随主流平台在一线城市扩张,而是选择在福建做起了区域深耕。
反其道而行之的入场策略,反而成了朴朴活下来的关键一招。
朴朴超市的2000多家供应商几乎全部来自福建本地,供应链资源为其减少了不少储运成本。通过发力垂直化和短链路的供应链建设,朴朴超市进一步增强了产地直采的能力。以福建大本营为例,朴朴超市80%的生鲜采购直接与本地合作社相连,叶菜类产品实现了6小时内上架,这一模式使得采购成本较竞争对手低15%。朴朴超市不仅将传统生鲜从产地到消费者的7个流通环节压缩至3个,还通过智能系统实时调整库存,将生鲜损耗率控制在3%以内,远低于行业5%~8%的平均水平。
当然,这都是10年中不断优化调整的结果。最开始,为了流量,陈兴文通过将低毛利高频刚需的生鲜产品当作流量入口,引入日用百货等众多高毛利产品,搭建起朴朴超市的多品类货盘。同时,他利用小型前置仓网点的密集铺设,将配送速度提升至30分钟以内。
为了确保模式可行,陈兴文初期甚至亲自驾驶面包车送货,近距离观察用户体验,不断优化流程和细节。“30分钟送达”的创新举措,让朴朴超市有着极好的用户体验。
同时,陈兴文还利用自身广告营销的从业经验,为朴朴超市进行了一波“洗脑式”的宣传。“带娃买菜很辛苦,不如在家等朴朴”“尽情去跳广场舞,买菜可以用朴朴”。在福州街头,无论是公交车站还是小区道口闸,还是各个办公楼内的电梯广告,都填满了朴朴超市的海报。
凭借着模式创新和“地毯式”品宣轰炸,陈兴文的朴朴超市在福州迅速起势。
朴朴穿越死亡谷
朴朴能活下来,并把盒马、叮咚买菜等“逼”出福州,还是有一定的独特手段的。
比起这类大型连锁前置仓企业的标准化动作,朴朴超市灵活很多。在朴朴超市内部,一直倡导着一种“多给一只虾”的企业文化。即一盒标记为净重含量250克的鲜虾产品实际上在称重时会多出8克,并额外附赠一只虾给客户。在挑选活虾时,员工会轻轻晃动,选择那些反抗力度不足的作为冰鲜虾销售,以确保品质。
朴朴超市的服务差异化还体现在,让福州市场消费者满意度颇高的帮客户“捎垃圾”服务。这一服务通常在新市场推广期备受重视,时至今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依旧有不少用户对这一服务表达了意外和感叹。
另外,朴朴超市对当地节假日习俗文化的洞察和反应速度较快,还上架了许多颇具地方民俗特色的产品,如祭灶时用的甘蔗,乔迁必备的红米桶;另一方面,其巧妙地将商业行为与地域情感进行深度绑定。以泉州市场为例,通过“簪花头盔”“关岳庙祈福”等活动策划,朴朴超市在泉州市场一炮打响,将当地用户复购率提升至65%,成功站稳了脚跟。
即便如此,在2016年到2023年,长达8年的时间里,朴朴始终没有盈利。
市场脚跟刚站稳,不能轻易向用户要溢价,否则很容易被对手“趁火打劫”。怎么办?
一方面,陈兴文不断靠资本输血维持局面;另一方面,他也只能从内部管理、供应链结构上抠细节和成本。
特别是2021年前后,市场环境带来消费降级,烧了许多钱的前置仓平台们都还没跑通盈利模型。整个行业对前置仓模式开始怀疑。2022年,朴朴超市一度传出要被京东“低价”收购的消息;2023年,营收突破260亿元,朴朴却仍深陷“不赚钱”的泥沼难以脱身。和他同时成立的众多前置仓初创企业,纷纷死在了路上。
不赚钱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要不断扩大经营,在其他城市多点开花抢占市场;二是消费的需求没有完全打开,供应链模式没有完全打开,成本压不下来,经营的利润率不足。
张军恰恰是赶在朴朴“上岸”的前夜过来的。为了降低供应链成本,全职之外,在分拣、配送等岗位上,朴朴大量与第三方公司合作降低成本。
历经数年的“烧钱”换增长和市场锤炼,朴朴超市终于在2024年迎来了关键的转折点。2024年朴朴超市首次实现全年盈利,总收入约300亿元,毛利率达到22.5%。张军却遗憾地没有走到黎明。
一场预先张扬的战争
2024年以来,前置仓行业再度加速内卷,京东七鲜、盒马、美团小象超市、叮咚买菜都加速了扩仓速度,山姆超市也依靠前置仓模式将线上渠道做大做强。此外还有来自鸣鸣很忙、三只松鼠等零售折扣店的跨界布局。其中,山姆会员店以500亿元左右的规模领先于行业,叮咚买菜、朴朴超市以及小象超市规模都在300亿元。
为什么曾经一度被抛弃的前置仓模式,几乎一夜之间又成了各家的香饽饽呢?
刘家芬退休多年,以往每天早晨起来去菜市场抢菜是她的必修课。2020年到2022年,3年的疫情彻底改变了她的行为和消费习惯。她现在早起起来,就拿着太极剑去广场舞剑。休息间隙,就会在小程序上用朴朴App下单一天的肉和菜,中午还没到家,菜就已经放到大门口了。
朴朴们熬了多年的消费需求,在突发事件和时间的培育下,从电商、社区团购等业态,慢慢发展成了极旺盛的消费态势。
前置仓逆袭的关键除了消费需求上来之外,主要还有模式迭代和成本降低。
经过多年的发展,前置仓总结了一套方法,把损耗率降低到3%以下,低于实体连锁超市。第一个方法是销售更稳定,前置仓很少做档期式的促销,就是某个阶段某些商品促销低价销售,促销会造成商品销售波动变化大,订货补货很难精准,造成缺货和损耗。
第二个方法是智能批次折扣。前置仓的生鲜商品是有批次管理的,条码上包含了批次信息,严格先进先出,如果商品有损耗风险,那么就会自动打折促销,并且给更多流量,把可能损耗的商品变成促销商品,大大降低损耗的同时还加强了顾客体验。
前置仓的智能批次折扣,实体超市学习不了,因为前置仓是拣货员拣货,存货有批次库位管理,而实体店没有这些条件,不能控制消费者拿货顺序。
配送成本上,前置仓的配送成本已经大幅低于外卖,因为很多前置仓单天大于3000单,有超高的订单密度,采用驻点人员集单配送模式,系统智能集单,配送员每次出发送5~10单,能大幅降低配送成本。
前置仓能从“伪命题”进化成“即时零售主流业态”,是在损耗、拉新、拣货、打包、配送等全链路方面不断优化成本、不断迭代,最终让前置仓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
朴朴的逆袭再次证明了,现实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机会往往不是争来的、斗来的,而是等来的。
前置仓也在需求的推动下,逐渐演化出来闪电仓这一更新型的商业模式。
在美团闪购的商品列表里,有一个“听妈妈的话”细竹鞭产品,推荐此商品的理由是“家中常备”“用心选材”“不伤孩子”,售价8.9元,显示已售完。面目全非框、儿童捕鱼网、香炉、压缩毛巾等奇葩商品,在闪电仓里一应俱全。这些商品基本有销量,甚至有的商品月销过百。
前置仓以生鲜、食品等为主,闪电仓以日用百货、美妆、数码、宠物用品等为主,二者联合起来,织成了即时零售的大网。
这张网像是电商的进阶版,一是本地化,二是便利性。外卖和外卖员是即时零售的入口。于是,我们也就可以理解现在京东、阿里、美团等,厮杀外卖市场的背后逻辑了。
战事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