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明星更甚
作者: 薛巍美国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是一个生命力非常旺盛的人,他活到了 89 岁,在生命中的最后 3 年就出了 6 本书。吊诡的是,他并不是一个很注重健康的人——医生建议他减肥,他却总是可乐不离手。
他很清楚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他在《记忆萦回》一书中说:“但丁认为,最好的年岁是 81 岁,九个九。但丁死于 56 岁……巴尔扎克 51 岁就去世了,死因是过劳,缺少睡眠,饮用了大量的浓咖啡。普鲁斯特只活了 51 岁,死于肺炎,他有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习惯:抛弃常识进行荒唐的自我治疗,拒绝睡眠,常吃冰激凌,喝冰啤,却不食他物。”
还有不少文艺家的生命更短暂:济慈去世时 25 岁,拜伦 36 岁,兰波 37 岁,爱伦坡40 岁,西尔维娅·普拉斯 30 岁,李小龙 32 岁,奥斯丁 40 岁,卡夫卡 40 岁,王尔德 46 岁,勃朗特 38 岁,菲茨杰拉德 44 岁。
为什么红颜往往遭天妒?为什么内心丰富的人往往不能安享天年?
《今日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说,许多特别有才华的人英年早逝,是因为事业成功的压力来得很早,大多数创作者在 30 岁之前就已功成名就。科学家和数学家如此,诗人和音乐家也是如此。小说家可能要到 40 多岁时才大显身手,而一些画家和诗人则要到晚年才能创作出最有影响力的作品。由于娱乐业的残酷性,娱乐界人士比那些从事平凡职业的人感受到更大的成功压力。压力可能会缩短预期寿命。大多数职业艺人都经历过经济拮据和惨败。即使是成功的艺人也会担心被新人挤到一边。
一些歌手秉承的人生准则是:燃烧自己的生命,活在当下,不求永生;活得狂野,拥抱生命。
《纽约客》的职员琼·阿科塞拉是一位刚刚来到大城市的年轻女性,她与一群才华横溢、勇敢的艺术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自然而然地期待着看到他们的未来。然而多年后,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辜负了朋友们的期待。因为“不幸的离婚、职业上的失意”,他们纷纷掉了队。
莫泽说:“幸存下来的是那些把才华与更朴实无华的品德结合在一起的人:耐心、韧性和勇气。对任何人来说,早逝都是一个可怕的现实。”
蒙田在《论寿命》一文中说,人生充满意外,从高处掉落摔断脖子,遇上海难,染上瘟疫,这些倒霉事都是我们平时就会遇到的。所以更有利的做法不是让人延迟退休,而是让人早点开始就业,人的心智20 岁时已经成熟。小孩不仅能当童装模特和小演员,在美国,不少十来岁的孩子就成了“网红”,比如莱奥·凯利,11 岁的他给餐馆的饮料打分,被他批评的餐馆会做出改进。
(心远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25 年第 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