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养
作者: 李筱懿易中天老师说:“我太太定的家规是,服务员上菜,一定要对他说谢谢;快递员送货,一定要对他说辛苦了;司机把我们送回家,一定要对他行注目礼,车开走了才进门。”
这些举动看起来尊重的是别人,其实表现的是自己的教养。
和有教养的人相处,是怎样的体验?
我第一次参加高考没考上理想的大学,回到高中复读,发现有几本参考书自己没有,于是向已经考上大学的同学借。
同学特意把书带到我家,问:“我可不可以把这几本书送给你呢?”
这句话和当时的场景让我特别感动,假如她说“给你吧,反正我要上大学了,也用不上”,其实我也不会觉得很丢面子,但是她的话让被赠予的我心里更舒服。她在给我东西的时候非常照顾我的感受,没有把“赠予”做得像高人一等,甚至是施舍一样。
李鸿章有一次到南京处理公务,路过家乡,准备拜访从前的老师徐子苓。当他身穿官服,一身威严地到达老师门外时,门倌一见这副派头,赶紧准备禀报,李鸿章马上叫住,让门倌不要着急通报,而是换了一身普通衣服,整理完毕之后才让门倌禀报老师。
随从纳闷说:“别人读书中榜都以衣锦还乡为荣,您这么做是为什么啊?”
李 鸿 章 回 答:“ 如果穿着这身官服去见老师,恩师恐怕要对我行官民之礼。这不仅会让他难堪,也违背了我来看望他的本意。便服相见,我们都比较舒服。”
某咖啡店曾有个面试问题:当顾客点了热拿铁,并且告诉店员不加糖,你若是店员,该怎么回答?
获赞最高的答案是——只要回答:好的。
店员不需要向顾客解释“拿铁本来就不加糖”,这是为了避免顾客的尴尬。
教养是什么呢?它可能就是一两句体贴的话,可能是一本书,也可能是一次平等的交流,还有可能是不揭穿的善意。
我很喜欢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表达:“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张秋伟摘自《自在》中信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