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立德树人好教师
作者: 高玲军成尚荣老先生在《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一文中明确指出,要想让新中国在新时代有优秀的接班人,就必须有一批立德树人的好教师来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
很有幸,我是一名教师,还是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正是培养学生入门,为将来打基础的一个阶段。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西汉时期史学家董仲舒曾经提出过治国理念,就是以德治国。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强大,人的德行是第一位的,如果每个人的德行都很优秀,那么整个国家都将处于一个鼎盛时代。儒家则倡导知识的获取和品德的培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可见,儒家也把品德放在了首位。孔子在2000年前这么说的时候,还把儒家文化分为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共九点,儒家对于做人标准要求很高。仁是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由此可见,儒家文化是积极进取的文化。是德为上的文化。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老师,更需要一种坚定的信仰来支撑自己的工作,来教育下一代的学生,为将来培养合格的优秀接班人,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做一名立德树人的好教师。
我觉得我看到这本书的时间有点晚了,我应该在刚毕业的时候就看到这本书。因为我从毕业到现在从教二十七八年的时间,一直信奉的就是以德树人。我一直认为教学不仅仅是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拥有良好的品德,教他们先学会做人。我的这种做法一直被同行称为另类。也曾经被校长批评为“作文课不在教室里上,在操场上能上作文课哦”?虽然有这些经历,但是我一直信奉的宗旨一直没变。我始终相信人的品德优秀了,哪怕他的学业不是十分的优秀,那么他到社会上依然可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而如果一个人的品德不是优秀的,即便是成绩再好,到社会上也不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品德不好一般私心都比较重。所以我坚持我的做法。
世界是富有戏剧性的,我在被同行称为另类老师的时候,迎来了习近平主席对教育的核心观点——立德树人。我仿佛在茫茫沙漠中行走的时候,遇见了一泓清泉,也仿佛在茫茫大海中遇见了航明灯,更像是干裂的土地遇见了一场甘霖。我迎来了我教育上的春天!原来我一直这么做,是有使命的,是在等着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
很庆幸,有习近平主席带领我们在新的时代征程上向着蒸蒸日上的生活大踏步迈进,我将把我所学能学的一切有利于学生成健康成长的,全部无私的传授给他们,让他们能够健康、积极、阳光、传递正能量的生活着、成长着。将来有责任、有担当,能吃苦耐劳,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也为祖国的将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更希望中国梦的实现就在我的学生当中。所以看到成尚荣老先生的这本书,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非常鹤壁市语文学习群,一位老师对这本书的学习感悟,让我知道了这本书,赶紧买来阅读。说实话,光是正文前面的介绍都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种子的力量”,深深触动我的心。读到第五页的时候,我在书上写下了真实的感受 ——
“读到这儿心中欢喜至极,后悔下手迟,拿来晚了些。早些买来读,心中不是早认可它的美吗?不论是文句用词还是主张立意,都深深吸引着我——“立德树人”。
原来最早在春秋时期就种下这样的两颗种子,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这两颗种子依然在新中国的大地上闪耀发光,立德树人的种子历经岁月变迁,久经考验,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优质种子,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两颗种子种在自己的心里,深深扎根,再把这两颗种子一点点种进学生的心里,让孩子们真正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社会,为祖国,切实付出自己的贡献。
当然越往下读,我的感触越深:做教师不仅是一篇大文章,还是一首生命的歌,更是儿童世界的同行者,我愿用我的实际行动,在小学教育之路上,尽我之力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更有利于他们成长的道路,用我的行动影响他们,用我的生命影响他们。我相信,在历史性的召唤下,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立德树人的教师,一名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吾愿为此奉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