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运河:西部新风口?
作者: 张馨予“这几年,只要出去招商,一定会聊平陆运河。”
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慕伟在二十多年前刚工作时,总听周围人讨论平陆运河——早在20世纪,孙中山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开通平陆运河的设想。直到2022年8月28日,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从那时起,慕伟的工作就围绕平陆运河展开。
这条全长134.2公里的运河,始于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建成后,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货物经平陆运河出海,航程可节省约560公里。
今年3月26日,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公告,《广西平陆运河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公开征求意见,涉及城市包括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玉林、崇左和贵港等。
《规划》指出,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增强沿边临港沿江工业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平陆运河现代化产业体系”。接下来,广西要培育壮大的新兴产业包括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储能、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
“广西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广西外国语学院数字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北部湾发展专业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傅远佳说。
以运河为契机
从第一次视频会议,到决定在南宁落地项目,比亚迪仅用了一周时间。
慕伟参与了比亚迪电池项目的引进,他回忆,2022年3月24日,南宁市政府相关人员和比亚迪相关人员初次进行视频会议,“大家聊完都觉得可以,比亚迪很快安排人过来选址,3月底我们派先遣部队去了比亚迪总部,前后也就7天左右”。
双方一拍即合的背景,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22年激增93.4%至688.7万辆,比亚迪急需扩张电池产能。而当时,南宁东部新城的伶俐工业园恰好有一个现成的地块,面积约2500亩。
南宁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那块地原本留给一家房地产企业,“都平整好了”,后来闲置,很快出让给了比亚迪。
2022年4月,南宁市青秀区公布比亚迪旗下广西弗迪年产45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项目拟落户伶俐工业园,项目计划投资140亿元。
慕伟说,比亚迪的第一个项目落地南宁后,“双方合作得非常好”,很快又落地了第二个、第三个电池项目。随后,比亚迪又有项目落地南宁:2022年12月,由南宁比亚迪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年产3万吨碳酸锂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原本碳酸锂项目初步选址在其他省份,因为原材料锂精矿可以直接从津巴布韦运送到该省的港口加工。慕伟说,南宁方面提出,原材料可以先运到广西的北部湾港口,再通过平陆运河运到南宁,“他们认可了这个方案”。
“2022年3月我们和比亚迪谈的时候,平陆运河只是加分项,不是让他们来南宁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到了碳酸锂项目,平陆运河成了最直接的因素。”慕伟这样总结。
在距离平陆运河起点40余公里的南宁东部新城,正在施工的挖掘机和运输车穿梭不停,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都聚集于此,包括比亚迪在南宁落地的电池、碳酸锂等项目,以及太阳纸业投资200亿元的林浆纸一体化技改及配套产业园项目等。
这些项目几乎都是在2022年以后,也就是平陆运河开工以后落地东部新城的,从企业初次与政府接触到正式签约,时间都极短。可以说,如果没有平陆运河,这些重大项目不会那么快就在南宁落地。
很长一段时间里,南宁给外界的印象是工业薄弱。南宁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南宁过早经历了去工业化,前些年经济增长依赖房地产产业。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2020年南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GDP比重曾高达29.16%。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和楼市下行,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骤减,南宁的房地产投资规模才逐渐下降。
广西在2019年提出强首府战略,2020年把强首府战略写入《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期望以南宁辐射、带动全区发展。但是,连续几年来,南宁经济总量占广西全区比重(首位度)不升反降,在20%上下徘徊,其核心原因正是南宁的工业薄弱。

近几年,南宁强调“工业强市”。随着平陆运河开工建设,东部新城作为距离平陆运河起点最近的产业聚集地,被当地寄予厚望。
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范汝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平陆运河项目启动后,南宁的产业布局思路发生变化,其中包括将东部新城作为产业核心承载区,优化调整全市产业空间格局,重点布局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化工、造纸、铝精深加工等临港产业,将这些产业作为南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从数据来看,东部新城已经成为南宁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东部新城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53.7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招引链主、聚集产业
在东部新城聚集的诸多产业中,新能源产业尤其受重视。南宁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新能源已经成为南宁全市工业增长的最大动力,在2024年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
南宁已经成为比亚迪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基地。范汝泽说,截至2024年底,南宁新能源电池规划产能已经超过100GWh,累计投产产能超85GWh,全年产值突破360亿元。
比亚迪之外,南宁还引入了多家新能源“链主”企业。2022年以来,多氟多在南宁投资设立的控股子公司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福新能源”)在东部新城陆续建设了年产20GWh锂电池项目、5GWh钠电池项目等多个项目。
宁福新能源总经理助理杨豪亮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之所以选择南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平陆运河启动建设后,物流成本降低了。杨豪亮说,运输费用占公司产品价值的11%左右,“运河通航后,宁福新能源的产品能够从南宁港装船,通过江海联运的方式发运至东盟市场”。这一方面极大降低物流成本,使得产品更具价格优势,另一方面也让公司能够更加快速响应订单、缩短订单周期,便于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此后,南宁开始通过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集聚。范汝泽说,2022年,南宁曾多次围绕比亚迪、多氟多等已落地头部企业,举行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招商推介活动,推动了龙电华鑫铜箔、宸宇负极等新能源电池配套项目的落地。杨豪亮认为,当地新能源产业的聚集效应已较为明显,公司和同在南宁的龙电华鑫、南南铝业等企业都展开了合作,“2022年投产以来,我们公司基本就是满产满销的状态”。
造纸产业是南宁另一个重点发展的临港产业。太阳纸业林浆纸一体化技改及配套产业园项目于2022年启动建设,总投资约200亿元,是平陆运河经济带南宁段引进和建设的第一个标志性项目。南宁市于2021年12月底与太阳纸业接洽,两个月后,双方便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轻工科科长杜坚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正常情况下,落实这样一个百亿级别的项目“需要半年到一年,有时一两年也很正常”。
造纸企业有着大宗货物运输需求,是典型的物流敏感性企业。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南宁的造纸产业始终缺少一个大体量龙头企业,反而是广西钦州因处西部入海通道上,更能吸引造纸企业。如今,因平陆运河的建设,南宁也成为造纸企业的选择。范汝泽说,南宁太阳纸业项目全部达产后,原材料运入和产品运出总体量超1000万吨/年,其中原料木片主要从老挝原料林基地以及越南、澳大利亚采购,可通过北部湾港口经平陆运河转运至东部新城六景内河港口。此外,南宁周边有较丰富的林业资源,能够保障原料供应的稳定性。

2024年,南宁太阳纸业项目一期投产,当年实现工业产值超46亿元,同比增长125%。在太阳纸业的带动下,2024年南宁市造纸产业产值增速达到34%,“规模总量直接上了一个台阶,同时推动了南宁造纸产业的转型升级”。
2024年10月,法国爱森集团作为太阳纸业的产业链关联企业,在东部新城的化工产业园签约落地了年产30万吨造纸化学品项目。南宁东部新城指挥部办公室产业发展与招商引资部工程师肖敏说,继新能源项目之后,化工产业园是东部新城下一步重点建设的园区,“我们希望把这里打造为产业聚集区,推动化工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



“硬设施”修好了吗?
企业、项目已然落地,平陆运河计划2026年年底主体建成,设想中往来不息的船只是否能立刻通过平陆运河通达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