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

作者: 岑嵘

用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0

你好好地在开车,突然有辆汽车蛮横地超到你的前面,把你吓了一跳。你心想,这家伙是怎么开的车?难道驾照是买来的吗?可是,如果这个莽撞超车的人是你自己呢?那情形可能会不太一样。

你 的内心会有另一番解释,同样的举动,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责怪别人,但自己这么做一定另有原因。

作家村上春树写过一篇有趣的小说《背带短裤》。小说讲述了朋友的母亲 55年来第一次出国旅行前往德国,回国前去给丈夫买背带短裤作为礼物。她找到了那家德国人认为背带短裤做得最好的店,结果发现那家店有个死板的原则,就是顾客必须亲自光临,只有客人本人试穿过与体形相符的背带短裤,再略微加以调整,店家才同意卖出去。一百多年里,他们一直这样做生意。

远道而来的朋友母亲不甘心,最后找到了通融的办法,即找了一个和她丈夫体形相似的路人帮忙。小说这样写道,这位母亲“在盯着穿背带短裤的那个人的时间里,从心眼里冒水泡一般涌起一股对父亲的忍无可忍的厌恶。对此她束手无策。那个人——试穿背带短裤的那个人——除去肤色白一点,真的同我父亲体形一模一样,腿形也罢腹形也罢头发的稀疏程度也罢。并且那个人穿着新短裤,晃着身子笑得甚是开心。母亲看着看着,觉得自己心中一种以前模模糊糊的情感正逐渐变得明晰、变得稳固起来——母亲这才明白自己是怎样无可遏止地憎恶父亲”。于是她在调整裤子的三十分钟内决定与丈夫离婚。

为什么几十年的婚姻,会在这调整裤子的几十分钟内突然瓦解?

过去的几十年的婚姻生活里,这位母亲如同坐在汽车内,无论发生了什么状况,都会给自己找到理由。比如丈夫长期对婚姻的冷漠,她会自我解释:天底下的婚姻没有完美的;对于是否要忍受这样的婚姻,她也会找到理由:为了孩子和家庭,几十年都这样过来了,就再忍忍吧。

可是当背带短裤穿在一个替身的身上时,情况有了改变。她远远看着这个陌生人,视角发生了转换。此时她离开了自己的那辆“车”,开始用局外人的眼光来思考自己的婚姻:如果以旁观者的眼光来打量和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男人,自己还会为维持这段婚姻找任何借口吗?既然答案是否定的,那为什么还要勉强维持这样的婚姻呢?

我们的人生如同坐在自己的车里,被厚厚的铁壳包裹。我们看得见别的司机在犯错,唯独看不到自己的毛病。这就像当别人在恋爱时,旁观者总能够很清楚地看出问题所在,判断出这场恋爱的最终结果。但当事人沉浸在热恋中浑然不觉,相信所有的问题都不算问题,彼此能爱到地老天荒。

我们嘟囔着盯着车窗外的汽车,却唯独看不清自己。如果这时我们能用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自己,很多事情就能得到不同的答案。

(李金锋摘自《今晚报》2024年1月14日图/ 月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