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的时代,为什么需要看简·奥斯汀
作者: 李孟苏今年是简·奥斯汀诞辰250周年,英国为她准备的庆祝活动很多。奥斯汀在温彻斯特度过最后时光的故居将向公众开放,这是英国境内第四个奥斯汀纪念馆。英国国家信托基金推出了主题游,其中 BBC新剧《奥斯汀小姐》的取景地——莱姆庄园,是整个路线的核心。
英国盛产作家,但没有哪个作家比得上简·奥斯汀,能享受隔三岔五被致敬的待遇。她的 6部作品被改编了无数回。《奥斯汀小姐》又从她姐姐的视角重新讲一遍奥斯汀的故事。此外,Netflix制作了新版《傲慢与偏见》,BBC拍摄了《另一位贝内特小姐》,重新讲述《傲慢与偏见》中最没存在感的三妹玛丽的故事。
奥斯汀只活了41个年头,在汉普郡自家牧师住宅里写作,犹如在方寸象牙上雕刻,却塑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她的作品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只有哈利·波特能盖过。她出现在10英镑面值的纸币上,甚至成了英国经济的象征。
奥斯汀的小说浪漫又机智,在经济低迷时期尤其受欢迎。在经济不景气的20世纪90年代,仅在1995年、1996年,BBC就推出电视剧《傲慢与偏见》和《劝导》,好莱坞上映电影《理智与情感》和《爱玛》,英国 ITV也推出电影《爱玛》。1995年,好莱坞还把《爱玛》做了现代化改编,拍出青春校园电影《独领风骚》。
短短两年内竟然诞生了 3部《爱玛》的改编作品,每一部都卖座。那两年经济衰退,马上就要迎来亚洲金融危机,惶惶不安之际,人们在浪漫故事中逃避现实不失为一种自我拯救。
奥斯汀的一生正是一堂主题为“忍耐”的课。表面上看她一辈子在牧师宅子里过着安稳的生活,实际上她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去上寄宿学校,学校暴发斑疹伤寒,前去照料她的姨妈不幸去世。想象一下,这样的经历会带来多大的心理创伤,更何况她后来又被送回了寄宿学校。成年后她的生活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和父母、姐姐不断搬家,房子越住越小,财务不安全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她。所以她把金钱问题写得异常精准,并开创性地描写了不完美的家庭。她笔下的人物大多擅长“把没有什么意义的日子过下去”。比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想远离拥挤的家庭生活,想追寻个人空间和自由,就去原野上疾步前行,哪怕弄脏了衣服、鞋子,被人耻笑也不为所惧。这种坚韧不拔的力量,在当下时代,特别是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 2025年,更是急需的宝贵品质。
(梁衍军摘自《看天下》2025年第6期图/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