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发布在即后市投资AI紧抓产业核心环节
作者: 梁杏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在上海开幕。同期人工智能大模型纷纷落地,与WAIC遥相呼应;此外,万众瞩目的GPT-5或于近日发布。国际层面看,7月中下旬以来,北美重要科技巨头迎来财报季,AI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快速推进。如是背景下,8月之后该如何投AI呢?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聚焦AI大模型纷纷落地致产业提速
7月下旬,在WAIC世博展览馆,络绎不绝的人流正尽情享受这场规模空前、云集产业前沿的AI盛宴。
从参展厂商看,本届大会囊括华为、润建股份、神州数码、金山云、锐捷网络、燧原科技、中兴通讯、摩尔线程、新华三、阿里巴巴、亚马逊云、超聚变、商汤科技、谷歌中国、思科、京东、月之暗面、科大讯飞、智元机器人、特斯拉等海内外名厂,覆盖硬件侧的服务器、GPU、液冷等产业环节,软件侧的云计算及各类AI应用和机器人、汽车等各类端侧公司。
好事成双!同期,智谱发布新一代旗舰融合大模型“GLM-4.5”,致力于实现原生智能体模式。GLM-4.5总参数量3550亿,激活参数320亿;GLM-4.5-Air总参数1060亿,激活参数120亿,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凭借GLM-4.5,智谱首次在单一模型中整合多种核心能力,在MMLU Pro、MATH500等评测中,其综合排名在全球所有专有和开源模型中位列第三。
除智谱外,上月诸多实力厂商纷纷亮出最新利器,阿里更是接连发布多款大模型,包括Qwen3非推理和推理版本、Qwen3-Coder、Qwen-MT以及视频生成扩散模型Wan2.2等。同时,阶跃星辰发布新一代旗舰基础模型Step3,中科院发布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等。
海外方面,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在月初发布Grok4,训练量达到Grok2的100倍。Grok4分为普通版(Grok4)与增强版(Grok4Heavy),月费分别达到30美元和300美元。而GPT-5也正悄然临近,近期各类疑似GPT-5基准测试流出,幸运网友表示性能惊艳。
AI产业趋势已经形成核心环节值得重点把握
从最大需求者北美云厂商来看,近期恰逢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披露季。微软本财季资本开支242亿美元,预期下一季度将提升至300亿美元。Meta方面,公司预计全年资本开支在660亿—720亿美元之间。谷歌也将全年资本开支提升至850亿美元。资本开支中绝大部分都会用于购买算力硬件,但仍供不应求。
站在当下时点,我们看到几个明确的线索。从供给端看,伴随晶圆代工厂产能提升,算力供应规模正在扩大,但短期之内仍无法满足算力需求。受此拉动,算力硬件产业链的利润增速仍未见顶,目前尚处上升通道。从需求端看,海内外大模型纷纷落地,模型迭代和智能化加速,新的应用场景被打开,用户数量、使用频率快速增长,进一步推高了算力需求,某种程度上算力需求的增速比算力供应更快。
而且,2023年时市场普遍担忧云厂的算力基建如何回收成本;到现在,当看到云厂营收和利润受益于AI而高速增长,相关的质疑已逐渐淡去。我们看到了AI的闭环开始清晰,AI不仅为云厂商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量,还极大赋能了其传统业务,提升了业务运行效率,创造出来的部分利润又再度投入算力基建中,产业趋势已经形成。从下游看,AI眼镜、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AI消费电子、AI应用等领域也进入快车道。AI并不是一城一地之争,相反,它是推动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进步的基石。
投资建议方面,目前在GPU领域英伟达仍是全球龙头,ASIC方面北美四大云厂商也正逐步崛起。由于全球产业链分工有所差异,在A股我们建议紧抓产业的核心环节。硬件方面,光模块、PCB、ODM等环节在北美算力链条中已取得核心卡位,且从H100向GB200切换过程中价值量增长明显,代表性厂商配套产品随英伟达GB200同步放量,在半年报预告中已显露较高景气,预计高增速或在短期内持续。软件方面,则需关注大模型智能水平高、落地可能性大、应用空间广的领域。总体而言,AI产业链跨度广、投资节奏切换快,我们建议关注聚焦核心领域的ETF,如计算机ETF、软件ETF、创业板人工智能ETF、通信ETF等。
(作者系某头部公募量化总监。文中基金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