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析
作者: 姚敏华
摘要:山区中职学生受限于教育资源匮乏、基础薄弱及认知视野狭窄等因素,普遍存在数学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文结合山区教育实际,提出“情感激励、生活链接、成功体验”三维策略,通过创设乡土化情境、降低学习焦虑等手段,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助力山区职教人才培养。
关键词:山区中职,数学兴趣,情感教育
一、山区中职生数学学习现状与困境
1. 基础薄弱:山区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畏难情绪突出;
2. 认知脱节:教材内容与山区生活经验割裂,学生难理解抽象概念;
3. 动力缺失:传统“填鸭式”教学加剧厌学心理,学习目标模糊;
4. 资源限制:教具匮乏、信息化手段应用不足,教学形式单一。
二、兴趣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情感激励:建立师生信任纽带
降低焦虑:接纳学生起点,采用“小步渐进”教学,避免当众批评;
榜样激励:邀请山区毕业的技术能手分享“数学在职业中的价值”;
方言辅助:用方言解释抽象术语。
(二)生活链接:开发乡土化教学资源
案例设计:如统计土特产年销量(数据分析);设计香菇大棚支架角度(三角函数)等。
(三)成功体验:作业设计分层
A层(基础):模仿例题;
B层(提升):解决生活问题;
C层(拓展):完成小微项目(如“家庭果园收支表”)。
三、启示
1. 兴趣培养需根植山区生活,化解知识距离感;
2. 教师应成为“兴趣点燃者”而非知识搬运工;
3. 善用乡土资源可弥补硬件不足。
培养山区中职生的数学兴趣,关键在于让数学看得见、用得着、学得会。通过情感关怀唤醒学习动力,依托乡土情境构建认知桥梁,结合职业需求彰显实用价值,方能突破山区数学教育困境,为乡村振兴储备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21(5).
2.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S].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