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域下高中英语教育的价值重构与实践路径

作者: 顾洺

美育视域下高中英语教育的价值重构与实践路径0

摘要: 在应试教育导向下,高中英语教育长期面临工具理性与人文价值失衡的困境。本文通过分析教材文本的美学特质、构建多维教学场域、探索跨学科融合路径,提出英语美育教育的三维实施框架。研究表明:挖掘语言形式中的审美要素能够唤醒学生的感知力,情境化教学可促进审美经验的具身化生成,跨学科实践则推动审美素养向创新能力的转化。研究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范式,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育;美育;语言审美;跨学科融合;核心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英语教育的美育缺位与重构必要性

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重技能训练,轻审美体验”的倾向。据2023年东部某省调研数据显示,82.6%的教师将70%以上课堂时间用于解题技巧训练,文学文本平均讲解时长不足15分钟。这种功利化教学导致语言学习陷入“语法中心主义”窠臼,学生虽能熟练完成完形填空,却难以感受《傲慢与偏见》中‘universal truth’的讽刺艺术,更无法体悟《当你老了》诗中‘the pilgrim soul in you’的生命哲思。

美育融入英语教育具有双重价值:从认知维度看,语言审美能激活右脑形象思维,提升信息加工深度;从育人维度看,文学经典中蕴含的真善美价值观是德育的有效载体。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所有学科都应挖掘美育资源,这为英语教育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教材文本的审美解码与教学转化

1.文学文本的四重审美维度

·意象美:济慈《夜莺颂》中‘light-winged Dryad’的隐喻系统。

·结构美:《双城记》环形叙事与‘best of times, worst of times’的悖论修辞

·韵律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抑扬格五音步节奏范式。

·思想美:梭罗《瓦尔登湖》展现的自然哲学与简朴美学。

2.语言形式的美学阐释(见表1)

3. 文化审美比较教学法

·中国“梅兰竹菊”与西方“玫瑰百合”的意象系统对比

·狄金森‘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与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的隐喻思维差异

·英美哥特文学与《聊斋志异》恐怖美学的文化心理映射

三、审美素养培育的课堂实践创新

1.沉浸式学习场景构建

·戏剧教学法:将《罗密欧与朱丽叶》阳台对白改编为沉浸式剧本,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文艺复兴时期爱情观。

·多模态阅读:结合约翰·济慈手稿影像、英国湖区实景视频解读《秋颂》的自然书写。

·数字人文项目:利用Voyant Tools文本分析软件可视化海明威“冰山理论”的文体特征。

2.生成性评价体系设计(见图1)

审美感知 → 审美鉴赏 → 审美创造 → 审美迁移

(诗歌朗诵) → (文学评论) → (创意写作) → (跨文化传播)

3.技术赋能的审美教育

·AI写作工具辅助诗歌创作:输入‘autumn,nostalgia’生成意象链。

·VR虚拟美术馆:在莫奈《睡莲》展厅中学习‘impressionism’的文化语境。

·语音合成技术:比较不同朗读者的《未选择的路》情感表达差异。

四、跨学科美育课程开发路径

1.STEAM理念下的课程融合

·英语+音乐:为布莱克《老虎》诗作创作摇滚乐曲。

·英语+美术:用拼贴艺术表现艾略特《荒原》的碎片化叙事。

·英语+物理:用光的波粒二象性解读文学中的悖论修辞。

2.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服饰美学》:结合伊丽莎白时代服装史。

·《科技文本中的简约之美》:分析苹果产品说明书的语言特征。

·《生态文学中的中国智慧》:比较《寂静的春天》与“天人合一”思想。

3.社会美育资源整合

·与美术馆合作开发“名画中的英语”课程。

·邀请诗人开展“诗歌工作坊”。

·组织“城市双语导览”实践项目。

五、结语与建议

英语美育教育不是简单的“艺术+英语”,而是要通过语言学习实现审美判断力与价值理性的同步提升。建议:

1.建立英语美育资源数据库,开发分级阅读书目。

2.加强教师审美素养培训,建立美育教研共同体。

3.完善审美素养评价标准,纳入综合素质档案。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Kramsch, C.LanguageandCulture[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

[4]李泽厚.美学四讲[M].北京:三联书店,1989.

[5]Rosenblatt,L.M.TheReader, theText,the Poem[M].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78.

[6]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Eisner,E.W.The Arts and the Creation of Mind[M]. Yale University Press,200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