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视域下幼儿科学探究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

作者: 石单单

摘要  科学探究,启迪智慧,润泽心灵。《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幼儿科学探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其精神的培养日益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有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本研究分析影响幼儿科学探究精神的关键因素,进而从环境创设、过程引导、行动记录、结果总结四个维度提出可行性培养策略。

关键词《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科学探究精神;培养策略

《指南》为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教育提供了指导,其中包含对幼儿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要求。教师需系统分析影响幼儿科学探究精神的因素,并通过多层次培养策略加以培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 《指南》对幼儿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指导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阐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科学领域,《指南》着重关注两大核心:科学探究与数学认知。其中,科学探究要求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最终培育其科学探究精神。据此,教师应积极带领幼儿探索周围新奇事物有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 幼儿科学探究精神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探究对象的自主选择

科学探究是一种带有主观色彩的活动,幼儿往往会基于个人兴趣产生探究行为,并主动提出猜想与感受。在科学探究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其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 探究过程的有效调控

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是在丰富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发展的,包括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制定计划、动手操作、对比验证、实验分析等环节。教师需要合理引导,帮幼儿建立系统性思维,这样能有效支持他们持续开展探究活动,并真正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三)探究行动的完整记录在幼儿科学探究过程中,记录活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儿通过数字、图画、图表等多种表征方式记录探究信息,帮助他们建立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推理能力。这种记录实践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思维的具象化过程,对幼儿科学探究精神的培育具有深远的奠基意义。

(四)探究结果的全面总结

这种全面的总结既是对成功经验的提炼,也是对失败原因的深度思考。通过这样的反思性实践,幼儿能够不断积累科学探究的认知经验,从而显著促进其科学探究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三、 《指南》背景下幼儿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满足幼儿需要的探究环境

在幼儿科学教育实践中,创设丰富适宜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两个维度:一是建立规范化的科学活动区,二是开发自然探究场域,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为幼儿的科学探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1. 开辟科学探究活动区

科学活动区是幼儿园中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专项活动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幼儿可以自主进行有趣的科学实验,通过完整的探究流程: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结论,逐步发展探究能力。为支持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教师需要配置多样化的探究材料。例如:纸类材料、塑料制品、金属材料、食品类原料以及自然物(石头、贝壳等)。同时,测量工具如天平、量杯等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够满足幼儿自主选择探究对象的需求,更能有效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2. 打造自然科学探究场

《指南》中提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的教育建议。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通过组织幼儿观察季节更替、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以"种子的传播"主题为例,植物通过风力、水力、动物携带、弹射等方式传播种子。教师可带领幼儿走进自然,首先引导他们寻找并观察不同植物,如蒲公英、带刺的苍耳等;继而探究这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最后根据传播机制的不同对植物进行分类。这种基于真实自然情境的探究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其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精神。

(二)引导幼儿自主调控探究过程

由于认知发展水平和经验储备的限制,部分幼儿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自我调控能力的不足。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需要适时介入,通过科学引导帮助幼儿逐步建立探究过程的调控机制,培养其思考"如何开展探究"和"探究发现了什么"的思维能力,最终实现探究活动的自主管理。

以"探索风的奥秘"活动为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引导策略:首先创设富有探索性的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其次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幼儿提出关于风的特征和作用的具体问题;最后设计阶梯式探究任务,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地调控自己的探究过程。这种有计划的引导不仅能帮助幼儿突破探究瓶颈,更能培养其科学思维方法和自主探究能力,有效促进科学探究精神的持续发展。

1. 情境引导:提高探究兴趣

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引导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以"风的秘密"为例,教师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谜语导入方式:"沙沙沙,哗哗哗,看不见,摸不着。树叶点头它来到,发丝轻扬它在跑。聪明宝宝猜一猜,这个朋友它是谁?当幼儿猜出谜底是"风"后,教师可顺势提出启发性问题:"既然风看不见也摸不着,那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它呢?这种循序渐进的情境引导不仅成功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使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在趣味盎然的互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

2. 互动引导:推进探究行为

在幼儿产生探究兴趣后,教师需要通过多元互动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以"风的秘密"活动为例,教师可采取"谈话-寻物-游戏"三步引导法:首先通过"如何感知风的存在""风的影响"等话题引发讨论;接着设置"寻找造风工具"任务,让幼儿收集探究材料;最后开展递进式主题游戏,让幼儿在玩风车、吹泡泡等游戏中自主发现风力的作用。这种循序渐进的互动方式,既保持了探究活动的趣味性,又系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使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自然地融入实践过程。

3. 问题引导:思考探究对象

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已初步建立起对"风"的认知体系。教师可提出启发性问题:"作为地球小主人,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风的好处,同时减少它带来的危害?"借助真实案例(如防风林建设、风力发电等),帮助幼儿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这不仅培养了问题解决能力,更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价值观,实现了科学探究精神培养的深度拓展。

四. 结语

本研究基于《指南》的教育理念,系统探讨了幼儿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路径。研究表明,《指南》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和实施框架,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幼儿科学探究精神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提出了"环境创设-过程引导-成果深化"三位一体的培养策略体系。在实践中,教师需要以幼儿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探究环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实施分层引导;以过程性评价为手段,培养科学记录习惯;以经验分享为途径,促进探究成果内化。系统化的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在科学探究中获得认知发展,更能培养其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婉纯 . 近十年我国幼儿学习习惯研究综述[J]. 教育观察,2022,4(12):121-122.

[2] 石宁宁.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3] 熊云飚,李斌 . 父母认知能力和家庭资产结构对子女教育支出与教育期望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10):37-45.

[4] 赖秀婷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父母幼小衔接教育焦虑的影响:家庭教育期望与家庭教育投入的作用[D]. 广州:广州大学,202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