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衣寄情,师恩难忘
作者: 陈一一亲爱的周老师:
春去夏来,收纳衣物时,我看到了放在衣柜深处那件熟悉的绿色棉衣,恍惚间,思绪将我拉回到那个刻骨铭心的冬天。
初二的寒冬,一如既往的冷酷无情。我依旧只有一床薄被,一床薄褥子。夜晚总是太冷,让人难以入睡,哪怕勉强入睡,清晨醒来,手脚也总是被冻得麻木,失去知觉。
为了御寒,我们常常偷偷两个人拼床睡,挤在不到1米宽的小床上,彼此温暖,夜晚似乎也没有那么难熬。
学校虽然提供冬季校服,可父母早已把我忘却,亲戚也不愿无端承担这笔支出。我口袋空空,买不起。
至于衣服,其实很多。这个亲戚给一件,那个亲戚给一件,凑一凑就是一大包。只是,这些衣服,不是太长就是太短,合身的没几件,保暖更是奢望,穿在身上除了增加厚度,并不暖和。
那天下午,我如平常一般,短袖套长袖,层层叠叠,最外层还有一件夏季校服,整整七件衣服加身,可寒意还是如影随形,仿佛刻进骨髓。您把我叫到办公室烤火,拎出一个黑色的塑料袋,语气轻松地说:“给你拿了两件我女儿穿不下的衣服,一会儿拿回宿舍试试。”您伸手抱着我,语气是那么温和,手掌是那么温暖,充满安全感。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离开办公室的,只记得拎着那沉甸甸的塑料袋回到了寝室。打开一看,里面是两件崭新的棉服,一件黑色短款,一件绿色长款,黑色的那件吊牌甚至都没拆。
绿色长款不太适合在学校穿,回家要干活,穿着也不方便。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箱子,想着长大后可以穿。
而黑色短款我迫不及待就换上了,是真的暖和啊。泪花在眼里转啊转,最终还是收回去了。
我想,我将不再畏惧寒冷。
初三那年您回本校教书了,我们便断了联系。那时我还未意识到,没有联系方式,今后见一面竟如此困难。
那件黑色棉服伴我度过了往后的初中两年,高中三年,直到它不再暖和。
高三毕业,我和朋友相约回初中母校,向当初的老师打听您,不幸的是,他们都没有您的联系方式。记忆中您的脸似乎一下就模糊了。
后来,我独自来到2000多公里外的城市读大学,毕业后,工作的地方离家也有1000多公里。我很少回去。您的长相、声音早已淡去,但那个充满爱意的怀抱,那双温暖的手,那个温和的声音,还有那两件棉衣,始终烙印在我心底,我从未忘记。
周老师,如今您应该早已退休,过上闲适的生活。于您,我或许只是一个匆匆而过的学生,但您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一切顺遂安好,我想是时候踏上归程,与您来一次夏季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