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反思不教学
作者: 赵明辙生物课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由于学生基础不一,学习方法,教学手段都有所不同,需要不断地调整角色和情绪,我积累了一点点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一、备课反思
作为老师应该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下面谈谈我的两点备课反思:第一是备学生。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本学期初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全面,给学生的定位不够准确,所以在教学安排中有部分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磨合,我认识到教学准备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程序,努力让每位学生都参加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第二是进行备教材。今年是陕西省实施新高考开局之年,对于新高考,新教材我们都是陌生的,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
二、课堂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反思:物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素质教育,首先是要转变教育观念,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案的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承认他们理解能力以及最终发展程度上的差别,在讨论中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用赏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充满学好生物课程的信心。
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需求,留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为不同的学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可以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学留有充分的空间。总之,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及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应充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不仅主动地获取了知识,领悟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对课堂学习氛围的反思:第一是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二是在课堂教学中缀入一点文学味,让“课本剧”化为“教育诗”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辉,而且蕴涵一定的科学道理。同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3)课后反思:无论是成功的一节课或者是一节较差的课,都会存在疏漏失误之处与成功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才能逐渐趋于“完善”。例如在第一章讲授“种群”与“群落”的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个池塘的所有鱼是一个种群或者是一个群落”。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种群”与“群落”的概念。进过对这节课的反思,以后的课堂中可以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相关的概念。
有语云“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通过不断改进,我觉得自己进步了很多,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接下来我会继续的努力,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