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冰洋追踪北极熊

作者: 黎瑾

在北冰洋追踪北极熊0

遇见人生中第一只北极熊的那天,是我在西北航道的邮轮上度过的第12天。

我是因为探险故事而来西北航道的——这条全世界最险峻的极地航道之一,在长达400年的开辟史中发生了无数关于勇气、荣耀与牺牲的故事,我为它们深深着迷。人类的故事再精彩,北极的主宰却永远都是北极熊。

第一只熊

从第6天抵达格陵兰岛北部的乌姆曼纳克湾起,探险队员开始带枪登陆,这意味着我们进入了北极熊的领地。乘客们被分成小队,乘坐冲锋艇穿过成群的冰山,在一前一后持枪队员的带领与护卫下,徒步走上北极秋日斑斓的荒原。

北极熊是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雄性的直立高度为2.4米~3米,体重可高达800千克,大概是一条冲锋艇上所有人加在一起的重量。我想象着它的庞大、壮硕、威风凛凛,在无垠的冰原上,北极熊几乎没有天敌,它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是这片冰天雪地最强大的生灵。

我们沿着德文岛南岸巡游,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无人岛,数万平方千米的巨大冰盖笼罩岛屿。这片几乎寸草不生的荒凉地域是北极熊的出没之处,人人都希望早点发现熊的踪影。但我们一无所获。第12天清晨,邮轮停在了德文岛西南的比奇岛。它是西北航道上最著名的岛屿之一。

1845年,英国的富兰克林爵士带领两艘海军舰艇“幽灵号”与“恐怖号”探寻西北航道,进入兰开斯特海峡后,便杳无音信。后来大量探险者踏上了寻找富兰克林的航程,由此一点点让地图上的未知空白变成清晰的岸线,直到找到突破冰海的航道。富兰克林失踪事件的迷雾也被揭开:1846年,船队在比奇岛过冬,三人死亡;之后,其他船员陆续在探险中丧生,无人幸存。富兰克林探险队三位船员的坟墓和一位后来搜寻者的坟墓孤独地矗立在比奇岛,我们在风雪中登陆,向这些命运多舛的先驱致以敬意。寒风如钢刀划过面庞,夏秋之交的气候已如此凛冽,冰封的冬季该是多么残酷。

午后,邮轮沿着比奇岛逡巡,冰雪覆盖着贫瘠的山地,让岛屿显得像座超尺度的坟茔。就在我沉溺于极地的忧伤之际,舰桥里一阵骚动,探险队员举着望远镜又观察了几秒,大声确认道:“熊!”

洁白的冰雪之下、蔚蓝的波涛之上,一个小小的白色身影行走在黑灰色的岩石海滩之上。它居然那么小,北极最庞大的陆地动物在望远镜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白点,如果不是在走动,简直难以跟积雪区分。

熊不紧不慢地从海滩走到山坡,在积雪上打着滚。伸懒腰那一刻,它的姿势与我买的毛绒熊玩偶一模一样,让我的内心燃起了快乐的烟花。它那么美丽、强壮、神气,但在雪地里扭屁股时,又那么可爱,让人一不小心就会忘记它是厉害的顶级掠食者。

在雪地里滚了个够,北极熊又走回到海滩,一头扎进海里,惊起鸟群。北极熊是游泳能手,时速达6千米,可以连续游三四天,去往150多千米远的地方。但它只在水里扑腾了几下,便回到了陆地。它敏捷又活跃——可能太活跃了些,抢了鸟儿的鱼,被两只小鸟追着啄脑袋。要不是亲眼见到,真难想象,北极熊会被鸟欺负。

阳光灿烂,冰海湛蓝,我与一只北极熊共享了生命中的一个下午。

猎熊者

极地探险依赖经验、天气和运气。漫长的等待之后,我们的运气似乎来了。连续三天,十几只熊接连出现在我们眼前。它们有的漫步,有的带崽,有的睡觉,还有的已经死去——在西北航道的第14天,我遭遇了一只死亡的北极熊。

它的右耳和右肩各有一个枪口,探险队员们推测,也许它是被打中之后拼命逃跑,然后在水边筋疲力尽地死去。也许是为了它珍贵、美丽的皮毛而来的偷猎者杀了它。

“不会是因纽特人。”驾驶冲锋艇的探险队员奥利弗解释道,这里不是因纽特人猎熊的地方,因纽特人也不会让熊逃走不追。

因纽特人是北极最传统的猎熊者,狩猎是为了生存,在因纽特人的信仰里,每一只被杀死的动物都是自愿为人类献出生命;相应地,人类必须以正确的方式处理死去的动物,表明对它的善意和尊重。因此,因纽特人不会让熊的尸体留在海滩,他们会食用熊肉,利用熊的毛皮、肌腱、骨头和牙齿,等等,绝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浪费。

猎熊的传统延续至今。政府规定了猎熊限额,意味着除了传统因纽特猎熊者,还有单纯只为追逐刺激与利润而生的猎熊者。

在狩猎限额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偏远村落的人很难再以传统的方式捕猎到足以维生的猎物,只能被迫改变饮食习惯,食用外来食品——但一切物资运到北极都变得极其昂贵,因此很难指责那些出售狩猎许可的人。注视着眼前的熊,弹孔在耳朵与肩膀,应该是偷猎者希望尽量不影响皮毛的完整性,以便卖个好价钱;熊负伤逃跑,偷猎者为了避免被发现、受到处罚,没有追上来。

见到许多只熊的欢欣消失了,忧伤涌上每个人心头。没有人说话,奥利弗沉默地驾驶冲锋艇离开了它,北极熊庞大的尸体再次成为视野里模糊的白点。

熊的漫游

北极熊居无定所,只要活着,便是永远的漫游者。全球估计有22000至31000只北极熊,因为它们没有领地意识,科学家很难统计确切数量。北极熊一年内的活动范围在3500平方千米到38000平方千米之间,流冰可以让它们移动到更远的地方觅食。

前几年,人们甚至在北极点遇见了北极熊,以前它们几乎不出现在北纬88°以北地区,因为北冰洋的这个区域很少有它们的食物;科学家还在阿拉斯加发现了“灰北极熊”,这是北极熊为了觅食撤到内陆,而灰熊则因气候变暖北上海岸,两者栖息地重叠,交配产生的后代——为了生存,北极熊不得不扩大漫游的范围。

一直航行到波弗特海,我们才第一次见到海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预测,由于海冰的快速消失,到2050年全球北极熊的数量将减少30%以上。

告别海冰,邮轮沿着阿拉斯加北岸航行。航程第20天中午,邮轮经过了一座工业港,阴天里高耸的仓库与大型机械构成了一片灰色的剪影。一对德国夫妇突然激动地指向前方:“一只北极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