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轮回的全面牛市
作者: 玄铁8月20日,沪综指成功逾越2021年2月的峰值3731点,创下2015年8月18日以来的收盘新高,堪称再现全面牛市的“十年一轮回”。
十年一轮回背后有玄机
通达信数据显示,截至周三(下同),沪综指月内涨幅为5.4%,5月至8月连涨四个月,涨幅约为14.9%。类似月K线连涨曾出现两次:一是从1991年5月到1992年5月的13连涨,共涨9.84倍;二是从2014年5月涨至2014年12月的8连涨,共涨0.6倍。如此超级牛市会否再现?
A股本轮行情仍为恢复性上涨行情,而非超级大牛市,一是未创历史新高。二是工业股上涨主因是反内卷新政,属于“政策向好+业绩偏差”的组合。数据上,今年上半年,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365亿元,较2015年上半年增长20.8%,同期GDP总量增长122.5%。经济增长红利都去哪里了?答案是金融业和互联网拿走了大头,股票市值增幅亦是如此。浦发银行和腾讯控股年内股价分别上涨33.3%和41.6%。今年半年报净利分别为297.4亿元和1034亿元,较2015年上半年分别增长24.4%和628%。互联网巨头牛股频现,逻辑在于净利增速高且规模扩张快,不易看到天花板。
高低切换策略赢面最高
本轮行情堪称全面牛市。从2024年9月13日至本周三,沪综指涨幅为39.27%;全A市场5425只股票中,后复权的股价涨幅超过100%、50%、39.27%和0%的股票分别有1430只、3222只、3765只和5229只,占比分别为26.35%、59.39%、69.4%和96.38%。只要持股不动,就有近七成概率战胜大盘。底层逻辑是,“反内卷”的宏观之手与超跌股的自救意愿的完美结合。相比苦守待涨股,更激进的策略是高低切换策略,用高抛低吸来避开昔日牛股的出货期,让时间价值最大化。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言:“所有的节约归根结底是时间成本的节约。”牛市缘何人如潮涌,因为“牛市几天涨,熊市一年功”。只是看似容易钱,实为寅吃卯粮。聪明人在股价泡沫期大举套现离场,此时换手率越高,高位套牢者群体越大代价越高。
从8月1日至20日,A股市场日均成交逾两万亿元,这会是常态吗?答案是不。此为高换手率型牛市,成本惊人——设定证券交易印花税为0.5‰(单向卖出时征收)、佣金率为0.201‰(双向征收,采用的是上海地区2025年上半年的均值)、过户费为0.01‰(沪市双向征收,深市免收),每天两万亿元的交易成本约为18.2亿元。按持续12个月(即248个交易日)计算的成本为4514亿元,相当于2024年度全A净利润的8.66%和现金分红总额的19.2%。
蓝筹补涨催生分化行情
截至周三,沪综指和沪深300较2021年峰值的涨幅分别为0.92%和-28%(蓝筹指数会否再起雄风),较2007年峰值的涨幅分别为-38.5%和-27.5%(长线看蓝筹还是更牛)。可以说,本轮全面牛市行情是对上一轮蓝筹牛市的修正。从2019年年初至2021年2月,二者的最大涨幅分别为102%和52.9%。
A股于全面牛市极易失控,甚至变成疯牛和短牛。如何用行政之手延长繁荣周期?首当其冲是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且内外有别。对内方面,要防范在股指高位时的过度加杠杆。8月以来,逾十家银行发布公告,明确禁止信用卡资金用于炒股。对外方面,要倒逼海外资本在高位套现且回流中国。
同时,要坚定地稳定牛市预期。8月19日,A股总市值跨越百万亿元大关。央视财经评论称:“中国资产重估刚启幕!”不应忽视的真相是:总市值指数和流通市值指数才是长牛行情,自2011年以来分别上涨3.34倍和4.2倍,同期沪综指涨幅为33.3%。A股市值跨越百万亿,以维稳为导向,以全面牛市为手段的市值管理目标或已完成,应适时切换成以高质量增长为主导的蓝筹牛市。要提防的是,此时极易演变成掩护题材牛股出货的佯攻行情。
A股频现风格转换,总是从低利润的板块,流向超额利润的板块,导致市场利润的平均化。当下,哪些板块利润最丰厚?新概念+新资金涌入的赛道概念。同样是对指数贡献极大,人形机器人指数和全国性银行指数较去年9月低位分别上涨1.89倍和0.48倍,市盈率分别为69.3倍和7.43倍,流通市值分别约为5.4万亿元和9.13万亿元。前者的暴涨彰显A股投机风格:炒在题材朦胧时,多数透支了未来数年的行情。对国际资本来说,银行股更有长期配置价值。摩根大通最新研报看涨A股和H股银行板块,预计下半年涨幅分别为15%和8%。
(作者系职业投资人。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