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材料进军科创板 有望成为“东岳系”第三家上市公司

作者: 汪佳蕊

前不久,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及关键材料领军企业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来材料”)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IPO申请,目前已进入问询阶段。公司有望成为“东岳系”继东岳集团、东岳硅材之后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此次,公司拟募资24.46亿元用于300万㎡/a全氟质子膜及配套化学品项目、3000万㎡/a乙烯-四氟乙烯(ETFE)特种薄膜项目、1000万㎡/a微孔膜项目、5000t/a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项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未来材料指出,上市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发挥技术积淀与产业基础优势,加大自主研发创新,深挖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及其关键材料、衍生材料潜能,为诸如液流储能电池、氢燃料电池、绿氢制备、半导体、电力电气、高端化工装备等重要领域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证券业协会于7月3日发布了2025年第二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签结果,其中共有12家公司在列,而未来材料也在其中,需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现场检查。

主营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及相关产品

未来材料主要从事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及其关键材料、衍生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形成了以HFPO(六氟环氧丙烷)为基础原料到终端应用的高性能含氟功能膜产品的一体化产业布局。

未来材料是国内首家、全球少数能够同时量产全氟质子交换膜和其上游原料全氟离子交换树脂及关键单体的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液流电池、氢燃料电池和绿氢制备等领域。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e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及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等含氟功能膜新产品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

作为公司主营产品之一的高性能含氟功能膜,主要包括液流电池膜、燃料电池膜和电解水制氢膜。其中,液流电池在国内产业配套成熟度快速提升,但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在全球燃料电池行业和氢能行业同样处于产业化发展的起步阶段,燃料电池膜和电解水制氢膜市场化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产品成本较高、产业链配套不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滞后等依然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

未来材料表示:“如果未来液流电池、燃料电池产业和电解水制氢商业化推广不及预期,上述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长期无法改善,或者市场对液流电池膜、燃料电池膜和电解水制氢膜商业价值的认可度无法提高,膜成本仍处在较高水平,则可能导致市场需求发生波动,公司产品销量无法实现大规模增长,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在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关键材料及其衍生材料方面,未来材料是国内率先攻关实现ETFE量产的企业,并不断加大ETFE产品的技术研发,相关产品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率先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为国内相关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支撑。其自主研发形成的含氟表面活性剂和六氟丙酮及下游衍生材料两大衍生材料产品序列,广泛应用于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的生产。

另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未来材料存在产品销售退回和换货情形,其中退货金额分别为62.40万元、651.88万元和808.46万元,换货金额分别为669.50万元、2010.62万元、2988.44万元,合计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1.41%、3.71%、6.18%,主要退换货产品为ETFE、液流电池膜、PPVE和燃料电池膜等。

未来材料解释称,公司上述产品尚处于研发和市场应用推广阶段,质量标准未完全定型,生产技术和工艺未完全成熟,导致产品品质难以稳定,同时,公司产品的主要下游行业为新兴行业,行业发展迅速,对原材料的技术指标、品质要求持续迭代,从而导致发行人过往销售的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客户需求,虽然产品按照合同已实现销售,但为了维持客户关系和开拓市场,发行人接受了下游客户对部分已销售商品的退换货。报告期后,上述退换货情形仍有发生。对此,未来材料在招股书中提示:“未来,发行人产品销售仍可能存在继续发生退换货的风险,并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业绩呈现倒“V”字形波动趋势

在核心财务指标的表现上,2022年至2024年,未来材料分别实现营收5.24亿元、7.21亿元、6.40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2.30亿元、1.65亿元,营收和利润总体呈现倒“V”字形波动趋势。

从具体产品类别来看,报告期内,高性能含氟功能膜的销售额分别为2389.62万元、4506.42万元、15420.6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0%、6.29%、25.12%;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关键材料及其衍生材料的销售额分别为4.96亿元、6.72亿元、4.6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5.40%、93.71%、74.88%。可以看出,2024年业绩下滑的问题主要出在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关键材料及其衍生材料上。

细分产品方面,报告期内,未来材料的衍生材料产品销售金额分别为733.43万元、2530.22万元、9015.3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1%、3.53%、14.68%,销售额及其占比持续增长;同期高性能树脂及材料的销售金额则分别为4.88亿元、6.47亿元、3.7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99%、90.19%、60.20%,其中2024年的销售金额和占比下降幅度相对较大。

对此,未来材料解释称,受行业内产能投放增加,竞争加剧,公司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关键材料及其衍生材料ETFE、PPVE等产品销售价格有所下降,导致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关键材料及其衍生材料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31.57%。

从销售价格来看,报告期内,其ETFE的销售单价分别为15.25万元/吨、13.09万元/吨、10.21万元/吨,后两期分别同比下滑14.20%、22.00%。2024年的销量也从2023年的2166.41吨下滑26.67%至1588.60吨。

PPVE方面,报告期内的销售单价分别为79.94万元/吨、76.81万元/吨、43.88万元/吨,其中,2024年的销售单价较2023年下滑42.87%,销量也由2023年的195.91吨下滑至146.50吨。

对此,未来材料表示:“2024年以来部分下游客户通过自建产能实现自主配套,使得PPVE销量有所下降;同时受到上游主要原料HFPO降价影响,竞争对手PPVE产能扩产,2024年公司PPVE单价下降较为明显,两方面因素叠加使得2024年PPVE收入下降较多。”

2024年核心产品“量价齐跌”,未来材料的毛利率也随之出现波动。数据显示,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9.48%、55.79%、46.57%,其中,2024年毛利率下跌了近10个百分点。

就业绩变动情况未来材料作出了风险提示:“若下游需求持续减弱,则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降。随着国内外厂商在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及其关键材料领域的积极布局,市场供给增加,行业竞争加剧,或市场饱和导致竞争加剧,均可能导致公司出现盈利能力下降、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的风险。”

股东身兼大客户与供应商双重角色

招股书显示,东岳氟硅科技集团持有未来材料8.33%股权,系未来材料的关联方。而东岳氟硅科技集团下属企业东岳高分子、华夏神舟向未来材料采购全氟离子交换树脂、PPVE、含氟表面活性剂等产品用于生产。报告期内,其分别是未来材料的第二大客户、第一大客户、第二大客户,其采购金额分别为未来材料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13.33%、14.19%、13.44%。

与此同时,东岳氟硅科技集团还是未来材料的重要供应商,主要供应六氟丙烯、四氟乙烯、R22等原材料。报告期内,其分别对未来材料供应了1.61亿元、1.98亿元、0.76亿元,占未来材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3.69%、31.80%、16.02%,均为未来材料的第一大供应商。显然,股东东岳氟硅科技集团即是未来材料的大客户,也是其重要供应商。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未来材料从关联公司经常性关联采购金额占当期营业成本比例分别为66.74%、67.65%、30.15%;公司向关联公司经常性关联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4.44%、14.53%、13.09%。并且,据未来材料预计,公司未来仍将存在一定的关联交易。

对于上述情况,未来材料表示,如公司在后续合作中未能持续与该等关联方在资产、业务、人员、机构和财务等方面保持独立,无法持续、有效控制各类关联交易规模,并根据公司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内控程序,或相关主体未能按照约定及承诺持续、稳定、有效地执行现有的定价机制,导致定价不公允或不合理或者相关主体通过调整定价调节利润,可能会出现关联方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风险,并对公司的独立性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