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社会情感学习的策略

作者: 郑燕熔

美术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的重要作用。将社会情感学习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等社会情感能力。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社会情感学习,以期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学;社会情感学习;人文性;情境创设

一、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社会情感学习的可行性

(1)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社会情感学习的优势。艺术指的是运用特定的媒介、语言和技巧,对自然、社会和人进行表现的创造性行为,是人类的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美育是一种通过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进行情感的陶冶、审美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培育,是包含感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的“人的教育”,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之一。

(2)在教学中融入社会情感学习的模式分析。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以遵循课标的要求标准为前提,根据《艺术课标》中的艺术实践活动分类,在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中渗透的社会情感维度都有不同的侧重。在“造型·表现”中,侧重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敢于绘画表达,按照自己的想法,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增进与同伴相互学习交流,增强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设计·应用”中,活动方式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因而侧重人际维度的培养,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同时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二、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社会情感学习的现状

(1)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可能认为美术学科并非主要科目,而更关注考试科目的学习。这种观念导致他们对美术学科的态度不够积极,缺乏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他们可能认为美术学习不重要,或者认为自己没有艺术天赋,从而在美术教学中参与度不高。这种态度不仅影响了他们在美术课堂上的表现,还导致他们无法充分融入社会情感学习的氛围中。

(2)缺乏情感交流与互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表达的领域,而美术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可能过于强调技法的传授和作业的完成,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教学方法单一。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能存在不当之处,特别是当他们没有足够地理解社会情感学习的时候。一些教师过于注重技法的传授,将美术教学简化为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在情感和心理层面的需求。这种教学方法的问题在于,它可能会让学生觉得美术学习是枯燥和无趣的,因为他们只是机械地学习技能,而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感受艺术的情感和意义。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如共情、沟通、合作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术教师需要加强对社会情感学习的理解,并采用更恰当的教学方法。

三、社会情感学习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1)在学科人文性中增加情感指导。美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既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又要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因而,艺术教学应充分利用艺术学科的人文属性,发掘其特有的人文意蕴,提升其人文素养。在美术学科蕴含的人文性基础上增加情感指导,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所蕴含着的人文性元素,引导学生体验并感悟美。通过学习艺术作品中体现出人性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学习热情;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树立民族自豪感;通过对优秀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和情感进行分析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

(2)在情境创设中关注学生的感受。美术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习惯于解决问题才会进步,解决问题需要设置真实的情境,从而达到像艺术家一样创作。情境创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中才能有真实的感受,了解生活和美术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围绕情感化的创作主题展开,确立课程的主题大观念,改变学生作品脱离生活的现状,达到真实性学习。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体验、感受和情绪,创设符合社会情感学习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尤其在美术教学中,它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共同完成艺术作品,还可以在交流与合作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在泥塑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尤为适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泥塑项目。在组内,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工合作,如有的负责设计、有的负责材料准备、有的负责雕刻等。通过明确的分工和密切的配合,学生可以共同完成一组具有创意的泥塑作品。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美。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它是生活的反映和升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艺术的灵感来源。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当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生活中的美。在色彩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四季的色彩变化。

结论:综上所述,将社会情感学习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通过挖掘美术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元素、创设真实情境、结合生活实际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策略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迪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社会情感学习的实践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3.

[2]李迎国.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1): 112.

[3]万家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审美情感教育浅谈[J].读写算,2020,(12): 8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