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几何图形学习特点与教学实用策略研究
作者: 李金凤摘要:本研究从小学几何教学实际出发,发现孩子学习几何图形时会经历从“看形状”到“懂特征”的逐步成长过程。通过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比如概念理解不深入、空间想象困难等,提出了一套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用孩子喜欢的动手操作、生活联系等方式开展教学,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图形、发展空间思维,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简单好操作的实践办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图形;学习特点;教学策略;课堂实践
引言:几何图形认知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有效促进小学生几何图形认知发展已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几何图形认知发展的特点,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小学生几何图形认知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几何图形认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低年级:靠眼睛看、动手摸来认图形:一年级小朋友刚开始认识图形时,主要通过“看长得像什么”“摸起来是什么样”来判断。比如他们能说出“圆像太阳”“正方形像手帕”,但不太明白“为什么四条边都相等才是正方形”。这个阶段让他们多玩积木、摸图形卡片,用直观感受建立初步印象特别重要。
(2)中年级:开始发现图形的“小秘密”:三四年级的孩子会慢慢注意到图形的特征,比如“长方形对边一样长”“三角形有三个角”。他们能把图形按边或角分类,但想清楚“旋转后的图形还是不是原来的图形”就有点难,需要用折纸、摆小棒等方法帮忙理解。
(3)高年级:能在脑子里“摆弄”图形:五六年级学生可以想象图形的变化了,比如知道“把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能完全重合”。他们开始学习用公式算面积、体积,但还是需要借助画图、搭模型等方式辅助思考,比如用小正方体搭立体图形来理解体积概念。
二、小学生几何图形认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生几何图形认知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
(1)孩子常把“样子”当“本质”:比如有的学生觉得“斜着放的长方形就不是长方形了”,因为他们只记住了图形的标准样子,没理解“对边相等、四个直角”才是关键特征。
(2)在脑子里“转图形”很吃力:遇到“把三角形绕一个点旋转90度”这样的题目,很多孩子想象不出来新位置,说明空间想象能力需要专门训练。
(3)描述图形时说不清楚:让孩子讲“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他们可能只会说“长得像斜的长方形”,不会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样的话来准确表达。
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几何图形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如过分强调记忆而忽视理解,缺乏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等。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几何认知发展。
三、促进小学生几何图形认知发展的教学对策
针对小学生几何图形认知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对策:
(1)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上课。①课堂上多准备积木、七巧板、图形磁力片,比如学三角形时,让学生用三根小棒摆出不同的三角形,感受“不管怎么摆,都是三条边三个角”。②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图形变化,比如演示“长方形慢慢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让学生观察边和角的变化。
(2)设计好玩的动手活动。
①开展“图形寻宝”游戏: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圆形、三角形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认为它是这个图形。
②组织折纸活动:用正方形纸折出长方形、三角形,再展开看看折痕形成的图形,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③玩“我说你画”游戏:一个学生描述图形特征,另一个学生在纸上画出来,锻炼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把图形和生活连起来。①学习面积时,让学生测量课桌面、数学书封面的大小,用“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这些单位来描述。②设计“我的房间几何图”任务:让学生画出自己房间里的家具形状,标出长和宽,计算占地面积。③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图形:校门的伸缩门是平行四边形,花坛是圆形,说说这些形状在生活中的用处。
(4)分阶段教知识。①低年级:多认、多摸、多玩,通过儿歌帮助记忆(如“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②中年级:通过拼图、拆分图形理解特征,比如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③高年级:用画图、列算式解决问题,比如计算长方体盒子的表面积时,先画出展开图再计算每个面的面积。
这些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几何概念的深入理解,从而有效提升几何图形认知水平。
结论:本研究探讨了小学生几何图形认知发展的特点及教学对策。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几何认知发展呈现从直观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性特征。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小学生几何图形,要顺着他们“从看形状到懂道理”的成长规律来。多让他们动手玩、在生活中找图形、用简单的话讲图形,就能帮他们学得更明白。以后可以多研究怎么把数学游戏、动画等融入课堂,让几何学习更有趣、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