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丽质(短篇小说)
作者: 【美】杰弗瑞·迪弗一
他已经找到她了。
噢,不会的!她想。天啦,不会的……
年轻的女子将头抵在窗框上,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朝外张望着,两眼盈满绝望的泪水,她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恶心想吐。
一辆破旧的灰色福特皮卡,停在几百米外的路边,正对着她那美丽的房子,房子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北的克罗威尔镇。让她深感恐惧的正是这辆经常出现在她梦中的皮卡,有时轮胎突然着火,有时排气管里竟喷出血来,有时被一个看不见脸的司机驾驶着——那人一个劲儿地撕扯着她,像是要从她胸腔里掏出心来。
噢,不……
汽车熄了火,发动机逐渐冷却,发出轻微的响声。
黄昏渐渐拉下了帷幕,皮卡内一团漆黑,但她知道,里面的人还在盯着她看。在脑海里,她可以清晰地勾勒出那人的面貌特征,就好像八月明亮的阳光下,他站在距她仅有三四米远的地方看着她,脸上隐约露出淡淡的笑容。
卡莉·斯旺森知道,他已经很不耐烦了;知道他会习惯性地用手去拽自己的耳朵,很久以前那只耳朵因穿了两个孔而受过感染,愈合后留下一个丑陋的伤疤;也知道他喘息时会很费力气。
卡莉自己也因紧张、恐慌而喘着粗气,双手颤抖。她慢慢地离开窗户,匍匐到门厅前,猛地打开一个小桌子的抽屉,从里面取出手枪,再次朝外面看了一眼。
那人并没有接近房子。他只是苦中作乐——那是他最熟悉的游戏了:坐在他那破旧汽车的前座上,一刻不停地盯着她看。
他找到她了。就在她搬到这里仅一个星期后!
而她已经被跟踪了三千多公里,所有掩饰自己行踪的努力简直就是徒劳。她曾庆幸的短暂宁静也一去不复返了。
因为大卫·戴尔找到了她。
二
二十八岁的卡莉,原名叫凯瑟琳·凯莉·斯旺森,是位通情达理的乐观女子,生长在美国中西部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
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她天生就是做优等生的料,现在正准备攻读博士。
来到这里之前,她所从事的职业是时装模特,这既给她提供了大把的资金来源,又使她有机会定期参加在诸如巴黎、开普敦、伦敦、里约、巴厘岛和百慕大等灯红酒绿的大都市举办的时装秀。
她开着一辆漂亮大气的跑车,住着简约而舒适的别墅,有足够的金钱孝敬父母,每月给他们丰厚的养老金。
看似令人羡慕的生活……
然而,卡莉·斯旺森却一直被一个令她无可奈何的问题困扰——那就是,她太漂亮了。
十七岁时,她的身高就已经达到现在的一米八二,体重保持着令人羡慕的一百一十斤,多年不变,上下总是相差不到一斤。她的头发富有光泽,微微发亮,是那种天生的金色——是的,就是大家经常在众多洗发水广告的慢镜头中才会看到的那种飞扬、飘逸的诱人秀发。她的肌肤晶莹剔透、光滑白皙。在拍照时,几乎无须化妆师刻意装扮,只要稍稍涂些当今时尚的口红,轻描淡写地画画眼影,便可一见倾心,光彩四溢。
《人物》《细节》《W》《滚石》《巴黎竞赛》《伦敦时报》《娱乐周刊》等世界热门杂志都毫不吝啬地给卡莉·斯旺森冠以“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最令人拒绝不了的女神”等类似的溢美之词。可以说,欧美发达国家许多有影响力的刊物都曾刊载过她的照片,而且很多还是当作封面头条,对其予以格外青睐。
但事情并不总是那么尽如人意。她那令人着魔的美貌很可能是个累赘,这一点她很早就发现了。
凯瑟琳二十岁便成了名模“卡莉”,她本来渴望和正常人一样,过个快乐、充实的青少年生活,但她的美貌让她没有这种机会。还在中学念书时,她想和爱学习且有艺术气质的人交朋友,但是他们几乎一致地断然拒绝她,因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她一定是个头脑简单、浅薄无知、轻浮愚蠢的“花瓶”。
另一方面,很多追捧者甚至不少运动员都热烈地向她求爱,但几乎没有人能让她接受得了。令她困惑不已的是,在学校定期举行的各种选美和跳舞比赛中,她都能毫无悬念地获得桂冠,即使有时她不屑争夺冠军头衔。
至于浪漫的幽会就更不可能了。因为怕被拒绝,大部分可爱而有趣的男孩儿在她面前显得呆若木鸡,没有勇气约她出去。学校里的运动员和风流成性的男孩儿厚颜无耻地百般追求她——当然,他们的动机无疑是想显摆,要大家看到自己和最美丽的女孩儿在学校的公开场合出双入对,或者视她为战利品,企图把她搞上床,虽然这只是妄想,还没有人得过手。但与此同时,言过其实的传闻还是不知不觉地传播开来。似乎,她拒绝得越是干脆,那些遭她唾弃的男孩儿就越是吹嘘自己已征服了她。
她在斯坦福大学四年如一日的生活——完成学校课业、兼职走秀、时装代言,再就是一言难尽的孤独与寂寞。一些对她美貌并不在意的朋友,倒是会在没有约会的晚上或周末闲暇,偶尔打断一下她那单调、乏味的生活。据说,她是交过男朋友的,初恋男友是个盲人,后来分手了,但至今两人还是好朋友。
毕业后,她本以为人生会有所不同,以为自己的美貌并不稀奇,根本不会对那些年长的成功男士或者急于求取功名利禄的“凤凰男”产生什么吸引力。可这是多么荒谬而又幼稚的想法啊……男人们依然忠于他们成败未定的事业、依然无视女人的品质,一如既往地贪婪、轻率地觊觎那些美女们的花容月貌。与在学校时相比,职场中的女人们对她更是怨恨有加——结婚生子、年龄增长、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等导致的身材走样,让她们一见到卡莉就自觉相形见绌。
初涉职场的卡莉全身心地投入到模特秀的事业之中,毫不费力地与“福特”“精英”等高端代理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带来生活中对等的尊敬与爱戴,反而招致许多莫须有的欲加之罪、冷嘲热讽或者别有用心的陷害与打击。极度孤独的她,可以说,既毫无隐私,也无半点儿辩驳的机会。
这一切,都归咎于她长得太美了。
一些完全陌生的人经常以她的好友自居,不仅在公开场合宣称是她的密友,轻而易举地亲近她,而且还时不时给她寄去冗长的信件:或描述一番个人的隐私、生活情趣以及对她的仰慕与深情;或祈求她的垂青,希望与她出双入对;或提供给她一些有关她该如何如何生活的个人见解,希望她能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生活。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些不礼貌的行径,让她开始痛恨自己孩提时代就很喜欢的率真活动,比如圣诞购物、打垒球、垂钓、慢跑什么的。因为,就连去杂货店买东西这样极为平常的琐事,都常常演变成恐怖事件——收银台前,女人们一见到她,就开始指指点点;男人们则总是像马蜂一样,频频越过隔离线来围着自己,更可恶的是,有时候他们还会极不礼貌地站在她身后,频献殷勤,轻浮调戏。她不止一次地为了逃离那些是非之地,常常将买好的一手推车物品抛在身后。
但是,上面这些异常之举,比起大卫·戴尔的跟踪行为,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大卫·戴尔——也就是坐在灰色皮卡里的那个人出现之前,她还从没有真正地感到过恐惧。
三
第一次在一堆围观的人群中注意到这个人,是两年前卡莉为《时尚》杂志拍摄封面照时。
那时,人们总喜欢围在拍摄现场看热闹。他们喜欢杂志封面人物的魔鬼身材、天使面孔,也总是为自己没法拥有那样的好体形和姿色而望洋兴叹。可即使如此,能亲眼目睹那些漂亮的脸蛋,能和那些只能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上才能看到的封面女郎近身相处,他们也深感得意与满足。
这个人却与众不同,不仅仅因为他那大块头的身材——结实的大长腿、厚实的臀部以及颀长的手臂,而且,他看人的眼神也着实令她不安。透过他那过时的厚眼镜,他看自己的眼神与表情,就仿佛他是她的老相识一样。
他仿佛对她很了解,而不只是为了看热闹。
当卡莉最终意识到,其实自己对他也很面熟时,不禁打了个寒战——因为她在其他拍摄现场也见过他。
“该死!”她自言自语,“我遇到了一个跟踪狂,他存心要骚扰我。”
最初,大卫·戴尔仅出现在加利福尼亚州蝴蝶镇的拍摄现场。当时,他把皮卡泊在附近,默默地站在拍摄现场的外围。后来,她竟然在经纪公司又看到了他,他对她不怀好意地笑着,时不时投来赞许的目光。
不久,他给她写了一封长信,详细介绍他本人的情况。信中谈到了他孤独的童年、父母去世对他的影响,以及前任女友给他造成的精神伤害……那些故事感觉有点儿像是捏造的。他在信中还说到了自己从事的工作,作为一名环境工程师,他正在努力减肥,喜欢玩《龙与地下城》的游戏,爱看娱乐性的电视节目。让她更惊讶的是,他竟然了解有关她的大量信息,比如,她是在哪里长大的、在斯坦福大学学的什么专业、她的兴趣与爱好,等等。显然,他详细读过所有采访过她的那些文章。
接着,他开始给她定期寄送礼物,通常都是些无伤大雅的东西,拖鞋、记事本、镜框、铅笔、钢笔套,等等。令她大为不安的是,他甚至还寄过内衣、内裤给她——雅致的“维多利亚的秘密”情趣内衣,恰好是她穿的尺码,礼物上还彬彬有礼地附上了收据……
但她把收到的每件东西都统统扔掉了。
平日里,卡莉并没有怎么在意戴尔,但他第一次把灰色皮卡停在她所住的加州圣·塔莫尼卡的家门口时,她怒不可遏地冲了出去,跟他发生了言语冲突。但他并不介意,只是笑了笑,拽了拽自己有疤的那只耳朵,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他的表情显得异常怪异,似乎并没有理睬她的愤怒,依然用倾慕的目光注视着她,同时仔细地打量着她的脸蛋,嘴里呢喃着:“嗯,好看,真好看。”
她对他毫无办法,只好气急败坏地回了屋。而戴尔却开心地掏出一个热水瓶,泡了杯速溶咖啡,慢慢地呷着。那天,他在街上一直待到午夜才离开。
之后,就像例行公事一样,戴尔每天都出现在她家门口,锲而不舍。
不光如此,戴尔还总是在街上尾随她。他会坐在她用餐的饭馆里,偶尔还要点一瓶廉价的威士忌,让服务生送到她的桌前。尽管电话簿上没有登记她的电话号码,因为她的邮件一般是送到经纪人的办公室里,但他还是能想方设法把信送到她手中。为此,卡莉干脆不设电子邮箱——像她这样没有电子邮箱的美国人真是为数不多,因为戴尔一定会通过各种方式找到她的邮件地址,然后不断发信息骚扰她。
她也试图找警察局倾诉烦恼,请求给予帮助,他们也尽了力,但效果不大。警察第一次去戴尔租住的那所破败不堪的公寓找他时,在他房间的咖啡桌上发现了一份国家反骚扰他人条例的法律副本。那份文件的相关文字下面被画上了一道横线,显然,大卫·戴尔清楚地知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卡莉还说服地方法官出具了法庭禁止令,但鉴于戴尔从未干过任何违法犯罪的事,因此,禁令仅限于禁止他踏进卡莉的私人住宅。确实,从头到尾,戴尔从来都没越过雷池一步。
上个月,事态进一步发展到令她忍无可忍的地步。戴尔不仅跟踪她,还经常跟踪卡莉曾邀约的那几个为数不多的男人。这次,戴尔跟踪了其中一个与她有约的年轻的电视制片人,之后去他经常健身的世纪之城俱乐部找他,当面和他聊了好久。约会那晚,制片人毅然爽约了,而且发来言辞犀利的短信,说如果卡莉早告诉他自己已订婚的话,他会不胜感激的。从此,年轻的电视制片人再也没回过卡莉的短信。
这件事让警察有了理由再次造访戴尔,可当他们赶到戴尔所住的公寓时,却发现那里早已人去楼空,连那辆破皮卡也不见了。
不过卡莉知道,他还会回来的。因此,她决定找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本来,她就从没打算一辈子当模特,也认为此时是她结束模特生涯的最好时机。于是,她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父母和几个要好的朋友,并委托一家房地产公司把她的房子出租,然后搬到马萨诸塞州的克罗威尔镇,那座城市她在前几年拍摄照片时去过。拍摄任务完成后,她在那里度过了几天愉快的假期,很快就爱上了当地清新的空气、美丽的海岸线,以及镇上的居民。那里的人们既友善又淳朴,她与他们相处得十分愉快。而且,他们具有朴素的价值观,并不十分看重一个人的外貌。
某个周日的凌晨两点,她悄悄离开洛杉矶,走的多半是小街小巷,沿途走走停停,时不时折返再走,直到她确信自己已经甩掉戴尔。在驾车顺利驶过乡间小路时,她对自己新生活的向往感到无比期待,脑海里大部分时间想的都是戴尔自杀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