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浓缩时代风貌

作者: 陈清华

小城故事浓缩时代风貌0

电视剧《县委大院》围绕一个普通县城领导班子中的干部作风改革的故事,呈现了生动丰富的基层施政风貌和基层干部群像。

以小切口讲大主题,从小人物观大时代。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电视剧,《县委大院》由孔笙、毛珺琳、王宏执导,王小枪编剧,以光明县为背景,讲述了县委书记梅晓歌带领县长艾鲜枝等同事们,团结群众,解燃眉之急,探讨发展大计,共同建设光明县,为人民谋发展、求幸福的故事。

你是我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梅晓歌目光坚定地奔跑在跑道上,伴随着一句“破釜沉舟”,开启了他在光明县的拼搏之路。

不曾有惊天动地的大场面,不曾有惊险离奇的强情节,却有着无数“小人物”的波澜起伏的平凡人生。拥有如此高的热度,只因在《县委大院》里,有现实主义的底色,有朴实自然的氛围,还有众多血肉丰满的小人物。

脸上有内容,眼睛里有故事。灵动的小人物们,你方唱罢我登场,让这个几乎没有强烈冲突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

这几年,几部现象级精品力作,如《人民的名义》《人世间》《山海情》等,都以写实度高而得到观众认可——东北工业城市发展中不断重塑的世道人心;脱贫攻坚一路走来的艰难与成就……这些时代特征鲜明的元素一登场,自然容易达成与观众的心有灵犀。

《县委大院》集结了一众“演技派”。除了胡歌、吴越、张新成三位领衔主演,还有特别出演的黄磊、李光洁、刘涛等。

胡歌透露,在《县委大院》中后期的剧情中,梅晓歌在前行的道路上,会变得越来越孤独,“但这些都不能阻碍他,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他有信仰。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名党员、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的使命、责任和担当。”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认为:《县委大院》全景式反映了新时代我国在县域国家治理方面的重大课题,在立足当下、立足大院的同时,还以“四有”为坐标,展现了吕青山、梅晓歌、艾鲜枝三任县委书记,以及以林志为为代表的青年干部的成长路径,让观众看到他们在一线奋斗拼搏、啃硬骨头的同时,在为党为民工作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也在进步,也在逐步成熟,逐步成为我们党的优秀的干部。

《县委大院》描绘的这些人际交往的故事,无不是基层干部之间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互相支持、彼此成就的印证,也因此打动观众。

梅晓歌临危受命,担任光明县委书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奋斗,用踏踏实实的脚步丈量每一方土地,将心比心,实事求是。

光明县人,脚下踩的是土地,眼里不灭的是光明。

——题记

“常怀赤子之心,共赴光明之路。”2022年12月7日,电视剧《县委大院》在总台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重磅首播,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并引发全网热议。

光明县人,脚下踩的是土地,眼里不灭的是光明。

剧中有个情节:主人公梅晓歌赴任光明县的路上,与组织部部长聊天提道:光明县县志记载这里是成语“破釜沉舟”发生之地。这自然让人联想到这一成语起源于《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的巨鹿之战,而巨鹿之战发生在河北邢台巨鹿一带,至于剧中的故事是否真的发生在这一带,似乎没有考证的必要了,毕竟电视剧只是“剧”,又不是真正的现实生活。

梅晓歌目光坚定地奔跑在跑道上,伴随着一句“破釜沉舟”,开启了他在光明县的拼搏之路。梅晓歌面对一众干部的沉稳发言“使命如山,行胜于言”,让大家看到他的工作决心。梅晓歌处理问题软硬兼施,面对财政局长时,一句诙谐的“呦!财神爷来啦!”让众人为之一笑;而面对原则性问题时,他坚决果断地表示“暂不同意”,气场十足。

“在《县委大院》中,胡歌饰演的梅晓歌,踏实肯干,严肃认真。胡歌在采访中表示,《县委大院》展现了一幅特别生动又全面的画卷,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县委大院’,还有乡镇、村一级的基层干部,以及他们在工作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为了避免把角色演成‘高大全’,胡歌在表情和动作上都花了不少心思:刚上任时昂首挺胸,几集后慢慢有些驼背,观众能真实感受到他重担在肩的压力。胡歌说:‘塑造这个人物,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基层干部这个群体。他们承受了比常人大得多的压力,也肩负着非常重的责任,要牺牲大量个人生活和时间。’”

“这部‘纪录片’式的电视剧,给观众带来的真实感不言而喻。编剧王小枪为了创作该剧,特意到一个县城里挂职了近5个月,剧中的种种细节都能看出,编剧的这次‘下基层’绝对不浪费。胡歌也说:‘三个月的拍摄,我就像在大院里体验了一次生活,充分了解了基层干部的艰辛与不易。’剧中服化道的真实感,让观众仿佛就置身于这个‘县委大院’。

“《县委大院》讲述的光明县,就是国家千千万万基层行政单位的缩影。也正因为如此,《县委大院》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重点项目,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广电总局大力支持和指导。不仅是社会生态,《县委大院》也充分反映了基层治理现状。正如胡歌所说,《县委大院》有直面现实的力量,也有观照世间百态的温情,让观众看到希望,感受到温暖,还有能让人身临其境的生活中的烟火气。”[1]

《县委大院》播到第七集,光明县委书记吕青山调走了。吕青山是个什么样的干部呢?他不仅有情怀有担当,而且是一个廉洁自律的人。为什么这么说?下面的一些细节可以佐证。当县交警队随意拦车罚款被暗访记者曝光后,吕青山主动去市里作检讨。梅晓歌知道后提出“要不我跟您一块去吧,这毕竟也是政府的事”,却被吕青山拒绝了,“你才来几天,挨批的事,我一个人就可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吕青山作为班长和兄长,是个有担当的人。当省环保督察发现光明县的问题后,也是吕青山主动承担了所有的责任。

梅晓歌和吕青山为了给财政困难、经济发展滞后的光明县谋发展,想尽办法解决水源地保护工程的问题。吕青山希望这一项目能够通过环保加旅游的方式,带动当地就业。为此,俩人下大力气整改红线内的违章建筑。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吕青山在和市委书记见面时,已经知道自己要调整工作岗位,但他依然为了水源保护地的拆迁,去找老书记推心置腹地做工作,去啃硬骨头,宁愿自己去得罪人,而不是推给梅晓歌。

在离开光明县前,吕青山和梅晓歌说的几句话,让人动容,更体现了吕青山的担当和情怀。他说:“最重的石头,我尽量先搬走;难扫的街,我也争取先扫干净。这样做,不是为了你梅晓歌,是为了光明县。”

你是我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剧中梅晓歌刚上任不久,对县里各方都不甚了解,所以事事谨小慎微,都虚心请教吕青山书记。他到书记家请教全县干部大会发言稿这段,俩人的对话那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妨听听这段对话。

吕青山:你这个演讲稿,内容过于真实犀利,但我也知道你是为了光明县更好的发展,而且你是上面直接派过来的,也是诚心诚意地请教,来到这里后一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这么说吧,只要你为了光明县好,怎么说都行,我都会支持。

梅晓歌:(会心一笑,明白了吕青山的立场)我这才刚来,什么还都没搞明白,还需要你多多指教。而且再怎么说也要等你升迁,我才好意思住进来。

吕青山:没事,你先上手试试,我可以在后面帮你。而且你这上手工作也挺快,只要别太着急,慢慢来一切都会好的。

吕青山的一举一动,像极了一位和蔼的老大哥和前辈。如果说,之前俩人还在互相试探,在这场对话后就是在携手并进了。

梅晓歌临危受命,担任光明县委书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奋斗,用踏踏实实的脚步丈量每一方土地,将心比心,实事求是。

梅晓歌管理着38万人口的光明县,外柔内刚、有思想有担当,眼神坚毅又不失谦逊,展现了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天然的亲和力。

“《县委大院》围绕一个普通县城领导班子中的干部作风改革的故事,呈现了生动丰富的基层施政风貌和基层干部群像。胡歌在剧中饰演县委书记梅晓歌,他接受采访时表示,参演《县委大院》最打动自己的一点,就在于重新认识了‘平时就在我们身边,一直在默默无私奉献的一群人’。

“胡歌说,和过去拍的《琅琊榜》《伪装者》《猎场》相比,《县委大院》中的梅晓歌更接地气,‘梅晓歌肩负光明县的改造和发展,他很执着,为群众负责。’胡歌把梅晓歌身上的品质概括为‘傻,简单,有韧劲儿’。

“梅晓歌身上有股‘傻劲儿’。梅晓歌从小就有个外号叫‘傻歌’,和小伙伴一起调皮捣蛋闯了祸,梅晓歌永远是最后一个走,勇于留下来承认错误,勇于担当。而这股‘傻劲儿’,恰恰是梅晓歌身上的一种优秀品质,也成为他工作中最大的特点。

“梅晓歌的另一个特点是简单,他大学主修数学专业,所以在工作中会化繁为简,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真实的数据表象看到问题本质,用解数学题的方式去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所以剧中的梅晓歌是一个数字敏感型干部,他看得出账本猫儿腻,也记得住奶牛产量。

“梅晓歌身上‘不轻言放弃’的那种韧劲儿特别打动胡歌,‘梅晓歌最大的爱好是长跑,几乎每天早上都会坚持跑步,他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压力,都不会轻言放弃。’胡歌坦言,要说自己和梅晓歌有几分相似的地方,就是‘勤能补拙’。 ”[2]

“让听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这就是声音的魅力。有时候,声音比文字能更好地传达心灵。梅晓歌讲话的声音不高不低,信息量大,很亲切,听者会不知不觉地游入大海,在不知不觉中升华、改变……

传达心灵,声音比文字更好,声音和说话时的状态,会呈现更多整体的东西。当然,行为比声音更会达意。

在人物塑造上,胡歌想避免一个高大全的形象,他适当给角色加入一些疲惫感。按照胡歌对表演的理解,当演员和角色在思想上统一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去表演化”。

基层干部,坐在猪肝色的办公桌子前,面对的是三尺高的案头文件、数不清的大小会议。基层干部们可以在台上正襟危坐地讲话,也可以大口吃包子、喝羊汤就饼。

大院里里外外的事,一桩桩都带着生活气、泥土气,《县委大院》以“光明县”为代表,把大大小小的建设难题、统筹发展、财政危机等,向观众娓娓道来,而这些爬坡闯关的过程,正是我们脚下这片广阔土地上曾经或正在迈过的道道关隘。

中医老邱的两次“上访”见戏见人。一次为己,一次为他人,并非专业找茬儿,只是为人古道热肠,盼的是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务生态。他会背法条、懂体制,一副“不好骗”的逻辑强人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乔胜利的电动车的轮胎被扎了、家里窗户玻璃被砸了、受了村民挤兑,嘴上抱怨着“大晚上不让人睡觉”,可出了事,他还是一猛子扎进一线,被观众赞为“最累打工人”。

“下面我简单说两句”,剧中的这句台词,很幽默,在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除了这句,还有很多经典台词,比如说“说几句关起门来的话”“芝麻大的事,层层剥洋葱”等。

“人生没有那么多橡皮擦,有些事情是抹不掉的。”这是梅晓歌在县干部大会上对所有人的警诫提醒,他希望大家踏踏实实地干实事,不要弄虚作假,毕竟有些事,不是想擦掉就能擦掉的,终究会曝光。

梅晓歌在当选县委书记后,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大力改革,努力发展工业,保障光明县的民生问题,最终带领光明县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路。在改革中,他也让青年干部得到了锻炼,比如林志为在担任驻村书记时,也成为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

面对急需修复和发展的光明县,县委书记梅晓歌带领班子成员,团结民众,克服万难,演绎了新时代变革下的乡村振兴变迁、实现共同致富等理想的历程。被网友赞是“行走的体制生活”“行动的公考题库”“看剧像是在沉浸式上班”。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科幻电影的奠基之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