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人生:从《艾凡赫》看司各特的传奇人生
作者: 周芬在19世纪的世界文坛上,司各特无疑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与作家。他的长篇小说《艾凡赫》描写了12世纪末英国社会现状,通过刻画小说中主人公艾凡赫的历险故事,讲述了英国“狮心王”理查时期复杂的民族矛盾与普通民众的悲惨生活。主人公艾凡赫的人生经历传达了作者的价值观念,侧面展现了作者的人生思考,也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历程。
一、司各特及其《艾凡赫》介绍
(一)司各特简介
司各特(1771—1832)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他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毕业于爱丁堡大学,是历史小说的主要创作者与集大成者。他擅长使用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作为小说创作题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作手法高超,他的主要作品有《艾凡赫》《惊婚记》《红酋罗伯》《肯纳尔沃斯堡》等。司各特高超的创作手法与文学水平,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有着很大关联。司各特在少年时期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因病致残。生活的困难没有打倒他,这名残疾少年从小就立志做一个自由的人,摆脱残疾的困扰。他自学骑马、射箭、狩猎,以惊人的毅力战胜残疾,过上精彩的骑士人生。
(二)《艾凡赫》的创作背景
《艾凡赫》创作于1819年,是司各特最出名的一部小说。该小说以12世纪的英国为背景,通过历史题材的创作手法,集中描写、展现了12世纪末英国社会环境及劳苦大众的生活情况。整个故事围绕主人公展开,既表现了主人公身上那种英勇无畏、敢于反抗、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也体现了英国“狮心王”理查时期的复杂社会矛盾。该小说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就是再现了中世纪英格兰的真实生活面貌。整部小说一直致力于描写精彩的比武、决斗场面,并没有对英格兰的社会生活与面貌进行详细刻画,但是却通过展现英国贵族阶层的腐化堕落,间接描绘了12世纪末英格兰残酷的社会情况,讽刺了贵族阶层的腐朽思想与残酷行为。
二、《艾凡赫》的文本思想及主要内容
(一)揭示英国社会面貌
小说的故事发生于12世纪末英国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被囚禁于国外前后。理查一世黩武喜功,1191年,他带领军队发起了东征。在东征的过程中,因为远征的国家内部发生分歧,整个军队分崩离析,不久理查王便被迫回国。在回国的过程中,理查一世遭遇偷袭,理查王与他的军队全部被囚禁了起来,此时,整个国家已经分崩离析,民众生活苦不堪言,那些动乱与反抗的民意正在一步步积攒。整个英格兰社会被贵族阶层的斗争、欺诈所笼罩,他们以剥削底层劳苦大众的利益为手段,一步步壮大自己的集团实力。底层劳动人民饱受欺凌,他们一面承受着社会的不公与黑暗,一面又要承受来自贵族阶层的冷眼与嘲讽。正如小说中所说:“由于贵族阶级的压迫和施行森林法的苛政,许多人走投无路,只得铤而走险,成群结队据守森林荒地,和官府抗衡。”整体来看,这部小说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当时的英国社会。其一,揭示整个英格兰社会的黑暗面貌,揭露贵族阶层残酷罪行,这也是小说的主要文本思想。其二,如实而生动地再现12世纪末英国封建主义全盛时期的历史,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矛盾。其三,小说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残忍奸诈、腐化堕落,对受压迫的撒克逊农民表示同情,不仅写出了他们的苦难,还在一定程度上描写了底层民众的抗争。
(二)展现英国骑士精神
“狮心王”理查一世被囚禁于异国他乡,在牢狱之中认识了小说的主人公艾凡赫。艾凡赫身上有着很多优秀人士具备的品质,作者极力把艾凡赫描写成一个有理想、有民族情怀、有感恩之心,爱憎分明、富有牺牲精神且忠诚、尚武、锄强扶弱的人物。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展现了12世纪末期英国骑士精神。
有人攻打他,他便招架一下,既不想乘胜追击对手,也不主动攻击他人……但是现在发现他的头领处境危急,这位武士突然间一改他那懒洋洋的作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前去助阵……牛面将军举起了剑,已向他逼近。但是剑还没砍下,黑甲骑士的剑已击中他的头部,又斜着擦过亮晶晶的帽盔,几乎以同等的力量劈向战马的护面甲。
对上文解读可知,作者不仅赋予了“狮心王”理查一世身材高大、魁梧的骑士形象,也展现了理查一世的人物特点。作者通过描写理查一世不对对手乘胜追击、不主动功击他人的行为,诠释了英国骑士精神,即善良、正义的精神。“狮心王”理查一世代表“黑甲骑士”,展现的精神就是治世救民。作者赋予了艾凡赫自由骑士的形象,这名自由骑士帮助“狮心王”理查夺回政权,并通过苦心劝解,一步步改变统治者的思想,进而改良社会。
三、《艾凡赫》与司各特的传奇人生联系
(一)传达了作者的价值观念
司各特出生于爱丁堡的苏格兰古老家族,父亲是律师,母亲是医生,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司各特从小就接受了先进的知识教育。他迷恋古代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还常常讲给同学听。在司各特的思想深处,他尤为敬佩英国中世纪骑士。《艾凡赫》一书中作者将“狮心王”理查一世刻画为骑士,塑造了他英勇无畏、豪气洒脱的形象,如小说中“狮心王”理查一世在修道院里大口豪饮,以及“狮心王”对撒克逊人和诺曼人的态度(在他的眼里并没有这些民族主义的偏见,所有的人他都一视同仁)等。无论是“来去无踪,对酒当歌”的行为,还是他“维护正义,化解族人矛盾”的态度,这些都很好地将理查一世身上具有的浪漫主义气质、正义精神展现了出来。显然,作者通过赋予“狮心王”理查一世“美德”,来表达作者对12世纪末英国社会的观念与认识,传递作者对骑士的敬仰。整体来讲,《艾凡赫》一书传递了作者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就是对英勇无畏、正义、豪气洒脱的精神的追求。而且,从原著中可以看出,司各特的创作带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也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色彩。这部作品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人生思考、价值追求,如小说中对主人公艾凡赫的性格和人生经历的描述,体现了作者本人对中世纪骑士文学的继承,对正义和自由的维护。
(二)侧面展现作者的人生思考
司各特参与了苏格兰启蒙运动,他在反对雅各宾主义的活动中,表现了无比英勇的气概。司各特的学习经历和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丰富了他对人生的认知。对艾凡赫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骑士精神的崇拜,也传达了作者对骑士精神的思考。
艾凡赫面对瑞贝卡的提问有些不知所措,他不禁质问自己:“如果我不出马比武,我就会受人指摘,说我沾染了妖术,和异教徒私下往来,我就成为一个丧失体面的骑士:我不仅盖世英明付诸流水,还要受人唾骂。我将丧失威望——丧失荣誉——丧失帝王们都难以达到的伟大前途;我将牺牲掉我的伟大理想——我将撕毁我的高与天齐的计划;可是,瑞贝卡,他跪到她的面前,继续说道,我宁愿牺牲我的伟大前途——宁愿抛弃我的无比威望——宁愿撇下这几乎已经到手的巨大权力,只要你说一声:瑞贝卡,我要你做我的爱人。”
在帮助理查一世夺回王位的过程中,艾凡赫是一个非常具有正义色彩的英雄形象。但是,司各特将艾凡赫塑造为骑士精神的化身同时,展现了艾凡赫的性格缺点,读者也能从艾凡赫身上看到那骑士精神的封建性,这就使得艾凡赫这一形象的饱满性大打折扣,缺乏必要的个性。就如上述对艾凡赫的心境的描述,当面对瑞贝卡的提问时,他开始对自己追求的骑士精神、人生理想进行思考。一方面,艾凡赫在自由恋情面前,顾虑自己的体面的骑士形象,害怕自己因接受瑞贝卡而被他人视为异教徒,沾染邪术,他不敢为自己的爱情放弃世俗的看法。另一方面,实际上,艾凡赫听到瑞贝卡的话语时,他已经认识到在自己追求骑士人生的路途中面临着许多无奈与失意,同时艾凡赫因自己的软弱而愤怒,他愤怒自己不敢去追求爱情、不敢像瑞贝卡那样放弃自己的体面。
实际上,司各特对艾凡赫的描写,目的就是体现他心目中的骑士精神形象,这一骑士精神形象并不是饱满的,而是具有一定封建性、片面性的,是缺乏个性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刻画,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年轻时对骑士精神的片面看法,同时这也表现了司各特晚年时期对真正的骑士精神追求与渴望,对自己一生中追求骑士精神的反思。
(三)反向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
虽然小说背景是12世纪末期的英格兰社会,而作者本人却处于18世纪与19世纪的英国社会,但是,小说中艾凡赫的经历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只是艾凡赫的成长经历以一个优秀骑士结尾,而司各特的人生经历并未如此圆满。
作者先是对艾凡赫的童年遭遇进行描述,刻画了艾凡赫童年时期的坎坷路程。实际上这一点与作者本人的实际经历相似,作者正是想通过艾凡赫童年时期的坎坷遭遇,间接地倾诉自己早年的失意。而到了作品内容的中期,艾凡赫遇到了“狮心王”理查一世,他帮助“狮心王”理查一世重新获取王位,“狮心王”为了感谢艾凡赫将其封为自己最信任的骑士队长。此后艾凡赫又遇到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最终获得了爱情果实。显然,艾凡赫虽然童年不幸,但是他后来通过勇敢地抗争,收获了自己的精彩人生。而反观作者,司各特本人的人生经历却与艾凡赫有很大不同。
司各特出生于英国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是医生,家庭环境较好。但司各特在童年时期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因此残疾,痛苦伴随着他整个童年、少年时期。但是,司各特并没有放弃自我,他敢于和命运斗争,他信仰骑士精神,于是他骑马、学剑术、参与社会活动。最终他得到英国统治阶级的重视,然而,如愿以偿加入骑士队伍的司各特发现统治阶层的思想腐朽与人性的黑暗,他迫切地想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不满。之后,司各特遇到自己心爱的女人,但是社会阶级限制了自由恋情,最终导致司各特的恋情结束,他选择了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潦草过完一生。由此可见,艾凡赫与司各特的童年经历同样坎坷,他们身上也同样具备着骑士精神,但是司各特的人生结局却是悲惨的、不如人意的。作者正是通过《艾凡赫》一书中对艾凡赫人生经历的刻画,间接地表达自己对理想人生的渴望。
四、结语
《艾凡赫》是司各特最有名的一部小说,也是西方文学史上重要的历史题材作品。虽然司各特不是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但他无疑继承了历史小说创作的风格与特色,并融入了自己的思想与见解,通过《艾凡赫》将历史小说文学发扬光大。《艾凡赫》中主人公艾凡赫的人生经历,侧面展现了司各特年轻时的奋斗故事。而且,《艾凡赫》中的小人物描写集中体现了司各特的历史真实观。在司各特看来,人类的幸福生活必须由自己创造,人的命运应由自己掌握,自己做命运的主导者。司各特通过描写《艾凡赫》中主人公的传奇经历,体现了他面对命运不公、生活苦难时不服输的精神品质。正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品质,造就了他传奇的骑士人生,也让世界文坛记住了这位传奇的作家。
(湖北商贸学院)
基金项目:湖北商贸学院2022年度一般教研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例”(JY2022021);湖北商贸学院2021年度一般科研课题 “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研究”( KY202141);中央电化教育馆“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案例研究”总课题组研究项目(JYKY161833696-221)。
作者简介:周芬(1987—),女,湖北咸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