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2023年第4期

牡丹

牡丹2023年第4期

半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牡丹》是河南省一级期刊,杂志以河洛文化为底蕴,贴近现实生活,突出地方特色,注重青春气息,追求新颖高雅。

目录

诗歌 | 诗集选

风流人物风韵震寰球,流水润东方。人去魂长在,物兴四海昌。念三首其一新区尽欣荣,不盖故乡情。老母身无恙,也常入梦中。其二又惊灯彩新,面海对白云。除夜花烛下,还将缺一人。其三佳音频报送,上下乐融融。奋斗圆

散文 | 三个民族的诗情诗意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我认为诗感知于心,发之于肺腑。诗容易与知音产生共鸣,从而形成有情感碰撞的文艺体裁。它会根据特定的音节、语调和旋律的特点,用精练的语句、丰富的情感和特定的意境表现社会生活和人们的

散文 | 毫无生气的灰

“我们在毫无生气的银灰色月光中照见自己的灵魂。”《银灰色的死》由郁达夫写作于1920年,是郁式文风的典型性作品,凄凉清冷的总基调贯穿全文,自始至终都围绕着这一种“毫无生机的银灰色”进行叙写。主人公在复

品评 | 野蛮的生长与对主体性的追寻

身份认同有“身份,正身”和“认同,同一性”两个含义,前者表现个体的差异,后者寻求个体在群体中的价值或情感,其基本含义是主体对自身身份合法性的确认。《冬儿姑娘》是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的冬儿成长环境特

品评 | 散文《搭船的鸟》文本赏析

《搭船的鸟》是一篇描写翠鸟的散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展现了翠鸟的形象。大自然中有很多细致且微妙的景象,只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够捕捉到大自然的别样姿态。这篇散文以一个孩子的角度写出了翠鸟的形态和

品评 | 《文心雕龙》体现的中国文论话语

“话语体系”是我国学界近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高度重视,提出加强话语体系建设,集中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增强中国国际

品评 | 浅析张爱玲笔下“月”之意象

古今中外,月亮从来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月亮在漫长历史中逐渐成为女性的象征。美国学者M.艾瑟·哈婷在《月亮神话——女性的神话》中说:“无论在当代还是在古典诗歌中,从时代不明的神话和传说里,月亮代表的就是

品评 |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恐惧与压抑

精神分析学说由弗洛伊德创立并发展,其中包括早期经验与人格形成、梦境说、“冰山理论与潜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等相关理论,此学说随后发展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之一,并且对心理科学乃至文学理论批评领域产生了深

品评 | 短视频时代鲁迅形象的建构

在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短视频乘着融媒体时代的东风迅速崛起,以强有力的姿态渗透各种公共领域,也成为网络鲁迅形象建构的重要载体。与以往学者研究中的“经典鲁迅”相比,短视

品评 | 浅论元结的讽喻精神

在中唐前期,元结等人继承杜甫的“诗史”传统,提倡“风雅”,不满诗坛现状;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要求诗能“上感于上,下化于下”,主张创作应“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号召诗歌作者“变时俗之淫靡

品评 | 生态批评视域下《道德经》朴治思想及现代性研究

《道德经》有“万经之王”之称,是道家哲学思想之源,为春秋时期老子代表作。《道德经》以“道德”为纲,论述修身、治国、处世之道,对我国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千百年来一直被认为是

品评 | 浅谈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

舞蹈能够塑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舞蹈者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与抒发,极容易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使观众更好地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提升舞蹈作品的生活体验感与社会适应力。《硝烟中的花儿》是石嘴山市文化馆自主编

品评 | 歌曲《思乡》中的情感表达分析

歌曲《思乡》由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抒情艺术歌曲。这首歌曲作于1932年,当时正是暮春时节,韦瀚章久居上海,过着清苦单调的教书生活,心情孤寂,思念起远方的故乡亲人,有感而作。黄自先

品评 |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感探讨

与西方国家的音乐作品不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带有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它用古朴凝练的文字传递深远的意境,它用跳动优美的音符谱写婉转悠扬的旋律,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绚烂的花朵。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演唱和教学

品评 | 黄友棣声乐作品的创作特色与演唱探究

艺术歌曲《黑雾》由黄友棣先生根据许建吾先生的小诗创作,许建吾先生在采访中谈道,创作这首小诗的情况是当时感受到社会处境艰难,但自己却无能为力,在阁楼上思考人生,感受这种情感时写下,以此来表达他对当时社会

品评 | 基于舞台表现力的声乐表演策略

音乐是一种可以陶冶情操的艺术形式,在物质生活优渥的现代社会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和追捧。音乐具有感染人情绪和抚慰人心的作用,通过欣赏声乐表演,可以实现人与音乐作品以及表演人员的情感共鸣。声乐舞台表演是音乐

品评 | 论戏曲歌曲《梨花颂》的音乐特点和演唱处理

《梨花颂》为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大唐贵妃》是根据杨贵妃的故事,结合梅派剧目《贵妃醉酒》《太真外传》改编而成。《梨花颂》作曲者是杨乃林先生,根据对曲作者杨乃林先生的访问可以了解到,这是一

品评 | 浅析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处理

《大江东去》是我国近代第一首以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它既继承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典雅和深沉,又开创了中国音乐作品和西洋多声创作技法民族化结合的先河。从创作的技术角度而言,青主大胆地运用富有戏剧性的朗诵与咏

品评 | 从林风眠、吴冠中看中国油画与国画之间的关系

西方油画自明万历七年(1579)由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带入中国,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趋向于成熟,但在中国这片有着深厚民族底蕴的土地上,应该生长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显而易见,经过长时间

鉴赏 | 日本江户时代人物画谱的引文与录文研究

中国明清“十八描”类画谱通过海上贸易以商品的形式大量输出日本,引发江户和关西地区画家群体热衷翻译和研究传入画谱的描名与释义,并依传入的明清“十八描”类画谱编撰《画巧潜览》《画学捷径》《写山楼描法》《人

鉴赏 | 《源氏物语》中的“月”意象研究

《源氏物语》作为日本物语文学的代表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其中,《须磨卷》和《明石卷》中有多处通过描写月亮来体现主人公心

鉴赏 | 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美学与人文意蕴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古希腊戏剧可以说是欧洲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古希腊悲剧的出现标志着欧洲戏剧史的开始。戏剧巨匠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至今深深地影响与打动着人们。哈姆雷特

鉴赏 |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人物性格分析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以女性视角来讲述心性成长历程,其中包含对爱情的抉择、对人性的考量、对命运束缚的挣脱。伊丽莎白作为其中的主要人物,其经历与心态变化值得世人深思。

鉴赏 | 骑士人生:从《艾凡赫》看司各特的传奇人生

在19世纪的世界文坛上,司各特无疑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与作家。他的长篇小说《艾凡赫》描写了12世纪末英国社会现状,通过刻画小说中主人公艾凡赫的历险故事,讲述了英国“狮心王”理查时期复杂的民族矛盾与普通民众

鉴赏 | 井上靖早期西域小说中的浪漫哀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井上靖成为首个凭借西域题材创作蜚声日本文坛的创作者。1950—1969年,井上靖创作了共计15篇中国西域、中亚题材的历史小说及少量诗歌。在近二十年的西域题材创作中,井上靖借助西域所

鉴赏 | 论《恶之花》“撒旦”形象的矛盾性

被誉为“象征派诗歌的先驱”的法国作家和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在他的诗集《恶之花》中体现了他不同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独特的思想倾向和感官体验。他所代表的法国象征主义也由此走进了“象征的森林”。他提出了“从恶

鉴赏 | 以《飘》为例谈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的方法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同经济全球化一样,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文学作品的传播是文化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作品承载着思想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担,具有较强的价值导向作用。随着外国文学的传入,人们能够

鉴赏 | 《三郎》中的庶民形象分析

山本周五郎是日本近现代极具影响力的作家,新潮文艺振兴会甚至以他的名字设立了“山本周五郎奖”。他晚年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三郎》发表于1963年,问世以来热度不断;2002年《三郎》被改编成电影上映,202

鉴赏 | 浅析《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及悲惨命运

狄更斯是著名的小说家,对文学界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都有重要影响。《雾都孤儿》主要讲述了底层阶级儿童的悲惨遭遇和不幸。阅读《雾都孤儿》时,读者可以了解到当时黑暗的社会风气,同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些儿童遭遇

鉴赏 | 试论《月亮和六便士》中人性的异化与回归

毛姆是一位性格极其复杂的作家,他的一生是在矛盾与痛苦中度过的,他笔下的许多人物都带有这种特质。尽管如此,他的作品却集娱乐和写实于一体,往往使读者在笑声中领悟到现实社会的残酷,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他的长

鉴赏 | 微观叙事视听语言研究

对于电影艺术来说,微观叙事的历史并不久远,那么在电影作品微观叙事视角下,对于视听语言的运用,也并未有过多的历史和经验。微观叙事的电影多聚焦于小故事、小人物,反映最为本质的社会理想,以主人公在短时间内的

鉴赏 | 《音乐之声》中音乐元素的美学价值解析

经典永不过时且历久弥新,由音乐剧改编成的电影《音乐之声》,从上映以来就广受欢迎,其中的很多插曲在全球传唱至今。时隔半个多世纪,再观《音乐之声》,仍让人醉心于其优美的旋律之中。本文从美学价值角度对电影中

艺林 | 浅谈传统吉祥图案的元素及表现形式

传统吉祥图案是指在历史发展中,在各个器物物品或事物上形成的具有祥瑞、吉利、祝福等美好寓意的花纹或图形。而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演变,吉祥图案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吉祥图案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人们充分挖掘吉祥图

艺林 | 爨文字文化与云南传统民间建筑的审美联系

爨文字文化指的是爨氏家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靠劳动与智慧将云南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融汇结合为一体的文字文化,以《爨宝子碑》《爨龙颜碑》为代表。在1600多年前,由于当时的西南地区远离中原统治中心,

艺林 |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原生文化发展研究

原生文化能够呈现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不仅能够反映某一地域范围内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也承载着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脉络。在多元文化相互联系和交融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原生文化的有效发展,是一个非常

艺林 | 关于少数民族音乐及其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一直都是人类学、民族学、音乐学的重点研究课题。关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未来的发展的问题,一直在变和不变、守正和创新的理念中议论不休。只有基于其文化生态角度进行进一步分析,在保

艺林 | 艺术管理视角下山西民歌的现状与发展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文化艺术事业越来越重视,出台许多利好政策,各地方积极响应,各种类型的艺术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山西民歌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山西人民日常生活的见证者,它的发展与山西城市形象、山西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