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历史 传奇的人物

作者: 杜先菊

悠久的历史 传奇的人物0 悠久的历史 传奇的人物1

人们在瓦尔登湖畔重建了梭罗的木屋,树立了梭罗的雕像,恢复了屋内的装置。
悠久的历史 传奇的人物2
爱默生对美国文明影响深远,他的墓碑伫立在康科德的睡谷。睡谷还安葬了很多历史名人。
悠久的历史 传奇的人物3
亨利· 戴维· 梭罗(1817—1862),美国思想家、作家,自然主义者。它曾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写下了传世名作《瓦尔登湖》。

康科德名人太多,名人故居便成了历史古迹,供人朝拜;康科德的名人又是自然保护的先驱,于是,康科德也顺理成章地成了自然保护主义的重镇。200多年来,康科德依旧保留着小镇风貌,到处是河流、湖泊、森林、自然保护区和珍稀动植物;2号美国国道穿过镇中,人们宁可继续拥堵,也不愿意修建高架桥,镇中没有高楼,开发商想买地盖房时,居民和自然保护组织则购买土地令其闲置,供动物栖息和植物繁衍。自然,康科德的商店里早早就不用塑料袋了,也不卖塑料瓶装水了。好在公共场所设有饮水处,让没有随身带水的人不至干渴。

爱默生和梭罗的传人

2023年8月11日上午,我和爱默生第五代孙女埃伦·爱默生一起散步。她家背后是一片树林和湿地,还有一个池塘。

即使是爱默生这样的名人,保护他的遗产也非易事。1930年,爱默生家族的后代们成立了爱默生基金会,大家同意所有爱默生手稿一律保持公版,不进入私人市场,不能拍卖,只能捐给哈佛的霍顿图书馆、康科德公共图书馆等公共研究机构,让公众都能够读到。埃伦的姐姐贝伊·班克罗夫特志愿服务了40年,如今埃伦刚刚接手,担任爱默生协会主席,主持爱默生故居的维修管理。我和朋友们有一次参观时和维护爱默生故居的乔聊过一会儿,他退休前是个警察,现在不领工资,免费住在侧屋里,负责维护房屋、院子、花园,同时养鸡。

埃伦说,下一代不再有她们这一代的志愿服务精神,或者是因为有自己的职业,即使是有闲暇时间的人,也希望四处旅行,不再有人志愿管理爱默生故居,所以爱默生基金会也打算像路易莎·梅·奥尔科特故居那样,由基金会出钱,雇佣一个职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目前正在筹措资金,希望将爱默生故居保留在爱默生家族之中,并且继续对公众开放。

梭罗时代,康科德并不是一个绿色田园,而是一个工业中心。镇上有磨坊、商店、工厂,梭罗家里就开着铅笔厂,当时已经通火车,梭罗在瓦尔登湖居住期间,就常常描述火车从湖边轰鸣而过的情景。

梭罗对动物、植物的描写十分详尽,《瓦尔登湖》书中例子太多,不胜枚举。最难得的是,梭罗的记载在今天仍然有价值,因为他用文字保留了当时的植物和动物的许多珍贵数据,当代生物学家能够用梭罗和他的康科德邻居们当年搜集的收据,研究150年来地球变暖对这个地区产生的影响。梭罗详细地记载了350多种花草,不仅记录它们的名称、种类和特性,而且还特地标出了它们春天开花的时间。这就为现在的科学家研究气候变化以及动物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提供了难得的历史资料。自从《瓦尔登湖》1854年出版以来,梭罗记录的物种,有1/4在瓦尔登湖边已经看不到了,其他1/3也几近灭绝。

瓦尔登湖离康科德镇也就40分钟车程。绕湖走一圈也是大约40分钟的样子。瓦尔登湖畔,能够看到记述爱默生女儿捐赠瓦尔登湖的石碑,也能看到记录它成为国家历史名胜的石碑;两座纪念碑都保留着石头的原状,上面刻着文字,这样的风格,非常梭罗。

湖边有一座梭罗小木屋的复制品,和原件同样大小,来不及绕湖一周的人,可以在这里看一看。屋子非常简陋,却有梭罗生活最基本的必需品:一张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座壁炉,屋后是柴禾堆。逢重大节日或梭罗纪念日,便有梭罗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这里举办活动。住在附近的人,经常会碰到一位穿着、打扮、谈吐都和大家不同的人,他就是扮演梭罗的理查德·史密斯。他和梭罗是校友,在哈佛大学学的历史专业,平时研究梭罗、在瓦尔登湖书店里上班,然后就定期穿着古装,以梭罗的口气和游人对话,或者坐在附近的石头或树桩上思考。如果时间充裕,绕湖散步时,将近中途,就到了梭罗小木屋的旧址。自从这个地方1945年被考古学家罗宾斯发现以后,朝拜的人就络绎不绝。旧址旁边竖着一块牌子,上面是梭罗的语录:“我到森林中居住,是因为我想活得有意义,只面对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实,看我能不能学到生活可以教给我的东西,而不是在我行将离世的时候,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前来拜访的人,表达敬意的方式,就是往旁边的小石堆上,再添上一颗小石头。

康科德葡萄也是康科德土产。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50年代,康科德居民以法莲·威尔斯·布尔通过挑选和嫁接成千上万种野葡萄,最后培养出康科德葡萄。布尔终身未娶,也不懂得申请专利,没有从康科德葡萄中获利,终身贫困。但他却传下了康科德葡萄,死后也葬在了康科德镇上的公共墓地睡谷的作家岭,与几位康科德名人只有咫尺之遥。

梭罗先于他的同时代人,成为美国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他反对人类毫无限制地开发、不负责任地利用自然资源,反对浪费。他甚至说:“感谢上帝我们不能飞翔,不然我们不仅浪费了地面,还会浪费天空。”他的理论强调环境和社会责任、资源的有效利用、简朴生活,为当代环境保护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年四季,都有自然学家或自然爱好者带着一群人前往瓦尔登湖或其他几个湖远足。2017年梭罗200周年纪念会期间,7月15日凌晨6点45分,我们一群人从康科德镇中心的停车场出发,拼了几辆车,浩浩荡荡出发。领队是康科德自然学家彼得·阿尔登,他给我们讲解附近的植物,指出哪些是本地植物,哪些是外地迁徙来的。我们把车停在菲尔黑文湖,然后从那里沿着梭罗经常行走的一条路径,一直走到瓦尔登湖岸边。附近的蕨类很多,彼得·阿尔登说,这说明附近鹿很多,仅康科德一个镇子就有400头鹿,400只野火鸡。树林中有100至150种蘑菇,40到50种苔藓。鹿多了,吃掉了所有别的植物,剩下的只有人和动物都不吃的蕨类。不过,最有意思的是听鸟叫。走着走着,彼得会让我们停下来,仔细聆听。远方传来几声鸟鸣,他告诉我们这是什么鸟在叫。其中一种鸟说的是“请你喝茶”(Drink your tea),果然很像,这种请人喝茶的鸟是东部红眼雀。梭罗最喜欢的鸟儿是隐士鸫,走到离瓦尔登湖不远处,彼得又让我们停下来,终于听到了隐士鸫的鸣叫,在凉爽清澈的夏日的早晨,一天里最美好的时光,令人更加神清气爽,忘却尘世。

梭罗研究所成立于1990年,这个研究所有一个瓦尔登森林项目,一方面致力于保存梭罗的思想遗产,研究他的著作和日记,组织各种学术讨论和交流,另一方面也继续他的实践,通过基金会集资购买了瓦尔登湖周围的很多土地,进行生态农业和自然保护活动,表彰环境保护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第一次获奖的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第二次获奖的是著名电影艺术家罗伯特·瑞德福德。

悠久的历史 传奇的人物4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故居“果园”。这里发生的很多故事都被写进了《小妇人》中。
悠久的历史 传奇的人物5
爱默生的故居,如今由爱默生基金会管理。
悠久的历史 传奇的人物6
霍桑的故居“路边”,1842年,他和妻子移居此处,在这里结识了爱默生、梭罗等康科德名人。

见证历史的房子

地处新英格兰地区、离加拿大已经不远的麻州,当年也曾经是帮助奴隶逃亡的重要中转站。我们买了一座老房子,房子的一道门前挂着1770年的标记,比美国建国还早6年,另一道门前挂着1835年的标记,也就是说,房子在1835年又翻新或者扩建了一次。这房子的地下室非常原始,除了现代化的锅炉、抽湿机等电器,就只有最初的石子地和石墙。石墙的一面,有一条隧道。前房主告诉我们,那是供黑奴躲藏和逃亡的地方,我们邻居家的房上也有一个小牌子,1735年。他们家地下室也有这样一个洞穴,也曾经用来帮助奴隶躲藏和逃亡。这些房子,曾经是“地下铁道”的一部分。

“地下铁道”是18世纪末美国内战时期形成的有组织的一系列藏身之处,从南方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目的是掩护逃亡黑奴逃往北方,或者是加拿大。当时奴隶制在南方是合法的,而北方一些州,则陆续废除了奴隶制。麻州根据1780年的宪法精神,正式于1783年宣布废除奴隶制。然而,1793年和1853年的《逃亡奴隶法》却又允许追捕逃亡奴隶的人前往自由州抓捕黑奴,因此奴隶们逃到北部废奴州也不安全,只有逃到奴隶制非法的加拿大,才能够真正获得自由。

《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家的房子“果园”,也曾经是这条地下铁道的一部分。奥尔科特一家于1845年至1852年间住在这座房子里。1847年,他们至少让两名逃亡奴隶居住过。奥尔科特曾经多次提到“逃亡奴隶在我们家居住”,还提到一名30岁的奴隶,在逃往加拿大途中,在她家住过1个星期。

果园东面的另一所住宅,原来是奥尔科特家的,后来卖给了霍桑。除了门前的大招牌以外,房子右面的小山坡上还有两座碑。一座是石碑,告诉来访的人,霍桑生性孤傲,离群索居,这片树丛间的偏僻小径,就是他平时独自散步的路线。另一座是木碑,上面是一名双手持枪、民兵打扮的黑人。碑文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凯西的房子旧址,“1775年,凯西是塞缪尔·惠特尼的奴隶。革命战争爆发时,他参加了战争,为殖民地而战,以自由人的身份回到了康科德”。

梭罗居住在瓦尔登湖的时候,他的小屋也曾经被用来帮助逃亡奴隶。当时康科德地下铁道活动中十分活跃的安·比格洛是梭罗家的亲密朋友,爱默生的儿子爱德华·爱默生曾经向他询问过瓦尔登湖在营救奴隶中的作用。比格洛说,梭罗居住在林中的时候,地下铁道的人有时候会把奴隶带到他那里,但那里不适合躲藏,于是梭罗会在白天照顾这些逃亡奴隶,晚上则把他们带到他母亲或别人的房子里去躲起来。

梭罗母亲的房子是村中营救黑奴的一个据点。与梭罗同时代的蒙丘尔·丹尼尔·康威记录了他在梭罗母亲家目睹的一个场面:“他邀请我第二天来散步,但早上的时候,我发现梭罗因为一个拂晓时来到他们家门口的、来自弗吉尼亚的有色逃亡奴隶而兴奋不已。梭罗把我带到一个房间,那里他的好妹妹索菲亚正在照顾逃犯……我观察着梭罗对那个非洲人那种温柔和谦卑的忠诚。他时不时地靠近那个颤抖的人,用欢快的声音请他不要见外,不要怕任何力量会再次欺侮他。一整天他都在为逃犯站岗,因为当时正是抓奴隶的时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