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振翅 翰飞戾天

作者: 蔡虹

《哈桑的岛屿》讲述了少年丹增和小羊哈桑,去找寻哈桑灵魂之所“玉山”的一路奇妙之旅。读罢,想起了童话《小王子》。确切地说,是想起其中那句:“一个人用心灵去看,才看得见最真切,本质的东西,肉眼是看不见的。”

索南才让的这部作品,需要用心去读用心去看,方能得其三昧。

小说人物简单,故事也不复杂,似一曲蒙古长调,空灵悠远,舒缓绵长:因病休学一年的丹增在家放羊,三场大雪后,草原牧民饲养的牲畜因缺失草料饿死不少。濒临死亡的白色母羊艰难地产下一通体黑色的羊羔,丹增给它取名哈桑。在丹增一家的精心呵护下,哈桑迅速成长。丹增眼里的哈桑,聪明机警,与众羊不同,丹增每天和它开心地玩闹并不停地和它说话。某晚,哈桑进入丹增的梦里口吐人言,告诉丹增,它要寻找一块巨大的石头,却不清楚这块石头在哪里。若找到大石,它的身体就不会像目前这样不受控制地猛长下去了。于是,丹增邀上好朋友海尔汗一同上路了。一行人马,途中遇到了对他们所问路径各指西东的不同人物,并经历了系列有惊无险的糗事、囧事和趣事。临近终点的那段旅程,哈桑只让丹增一人陪同前往。丹增于是暂别海尔汗,在哈桑的引导下,战胜胆怯、克服身体受伤等困难,终于找到了“玉山”。

生长在辽阔草原的孩子,持续地接受规范课堂教育的便捷程度,肯定低于城镇和农村的孩子。但在从事劳作的过程里、昼夜生活与饲养动物的密切接触中以及大自然四季轮回的气候变化对养殖业带来的种种烦恼和喜悦,等等,这些从生活点滴中累积起来的知识,生动得回味无穷,深刻得难以磨灭,都是在学校的课堂上难以接触了解和传授的。

正如:“尽管天色已经很黑了,但丹增拾牛粪并没有太吃力……就是分不清是干牛粪还是近期的冻住的牛粪,他得先用脚踢一踢,如果是冻牛粪,脚上传来的感觉是沉甸甸的像铁一样的,但如果是干牛粪,会有一种空松的感觉。”只有经历了几夜旷野露宿,才能清楚整晚用来准备饮食和取暖,到底需要多少牛粪做燃料。也只有通过昼夜奔袭后,才明白年富力强的骏马与迟暮老马的体能差别:“跑着跑着,海尔汗就跑到前面去了……丹增骑的这匹老马不知道怎么了,走走停停,吭哧吭哧地翘着尾巴把一疙瘩一疙瘩热气腾腾的粪抛到地上。有时候它会跑着跑着突然停下,撑开四腿站稳了,开始撒尿。它尿得没完没了。丹增骑在马上……左等右等,就是没个完。那火气是噌噌地往上蹿。他终于知道海尔汗为什么不骑它了,原来它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奥可阿咪’了。”

丹增的阿爸不会长篇大论地跟他说教,但在日常劳作中,总及时告诫启发提醒丹增:“从现在起,你也会常常面临选择。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坚持与放弃之间呢?……你会怎么办,你想过吗?”“你再看,用心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以后遇到这种情况立刻处理,不然羊羔不保。”

不论丹增决定进行这次探险,是因为梦中与哈桑交流的结果,还是得知阿爸让他九月份继续去上学的原因。总之,他做出了选择,决定在返校前与哈桑一道去寻找“玉山”,同时也清楚,以他这年龄,父母无论如何不会答应他毫无目的外出数天。经过思考后,他找到了援军——十五岁的海尔汗。外出的理由是,帮海尔汗寻找他家一个月前丢失的那头牛。他让海尔汗去说服阿爸,同意自己出去锻炼锻炼,尽管阿爸生气,他仍义无反顾地启程了。

此次几天数夜的探险接近终点时,丹增没让海尔汗继续陪伴。分手后,老马失蹄让他受伤,同时马也跑了,带走了他所有的食物和用品。丹增没有放弃,经受住困难的考验,与哈桑一起完成了这趟神奇之旅。

历经这些后返家的丹增,相信不再是以前那调皮好玩的男孩子了。他业已蜕变成一个观察仔细、思路清晰、能谋善断、奋进砥砺的少年,有如雏鹰振翅即将翱翔。

发生在物质生活条件、资讯发达程度等方面均逊色于城镇的辽阔草原上的丹增和哈桑的故事,仿佛验证了那句谚语:“养育一个男孩需要一个村庄。”

这部荣获第四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作品的颁奖词云:“这是一部既具鲜明生活质感,又极富质朴想象力的作品。一个孩子与一只羊一起踏上寻找之旅,构成了现实与梦境互动式的关系。那只叫‘哈桑’的羊,既是孩子的伙伴,也是另一个自己。作品选材独特,构思奇妙,用一个玄幻的故事来阐释生命的意义,现实和玄幻交叉进行,写法平实又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生活气息浓郁,儿童趣味真实且亲切。”

诚哉斯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