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岭村
作者: 周建新一
姚雪燕是杭州退休工人,原以为美好的生活开始了,命运突然向她的丈夫抛下一个“休止符”:她的老伴姜虎被查出了肺癌,医生都说他活不了一年,如果做手术化疗可以多活一两年。为救丈夫她愿意砸锅卖铁,可丈夫坚决不同意,宁愿在家等死,拿当下的话说他要“躺平”。丈夫的心思她懂,害怕治病要花光他们一生的积蓄,担忧她以后的生活不好过。丈夫不想让她陷入这样的局面,所以他执拗地选择放弃化疗。姚雪燕拿他没办法,只能到处寻医问药想尽一切办法,可效果甚微,丈夫的情绪一天比一天坏。姚雪燕急了,嘿,她这一急竟生出“智”来。她想到了她曾经去过的红岭村,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作为天然氧吧,是个疗养的好地方。她的心里便有了个令自己吃惊的好主意:带丈夫去红岭村“落户”,说不定丈夫的病情会有所好转。
姚雪燕像散文家那样把红岭村的美大肆渲染描绘一番,原本心情郁闷的丈夫兴奋地叫起来:“这地方这么好,我去!”
这是姚雪燕和丈夫来红岭村定居生活的第一个早晨。
这天大清早,还在睡梦中的姚雪燕夫妇就被高亢、悠扬的歌声惊醒了。有男声和女声,像是男女在对唱,但用的是江山方言,姜虎一句也听不懂,仿佛在听外国人唱歌。姚雪燕虽不太会讲江山话,但大致能听懂,她边听边向丈夫解释——
女声:
铁打扁担铁打钩哎,妹妹挑水在肩头嘞。
有情哥哥挑一肩,无情哥哥退路边嘞。
男声:
不要慌来不要忙喂,脱去衣衫挑一肩。
一肩挑到莲花山,二肩挑到大路边,
三肩挑到门前转,四肩挑到水缸沿,
倒了水来挂好钩,要你妹妹挑水钱嘞。
……
两人起床后,连脸也顾不上洗,就站到门外的红豆杉旁向远处眺望。歌声是从另一个山坞里传来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起床做早餐的桂花婶出来告诉两人,唱山歌的是桃花坞的一对小夫妻,说起他们的姻缘挺有意思的。前几年枫溪镇搞了一次文艺汇演,小伙子本和另一个姑娘对唱山歌《挑水歌》,但临上台演出时,那个姑娘突然肚子疼,无法对唱,小伙子本想退出,不承想,有个姑娘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她也会唱《挑水歌》,愿意配合小伙子演出。救场如救火,管不了许多,便让这个姑娘上场了。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姑娘不但歌喉优美,而且表演非常到位,两人配合十分默契,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两人是老搭档。演出非常成功,她和小伙子获得了汇演金奖。小伙子对姑娘先是感激,再是爱慕,然后展开追求,很快便俘获姑娘的芳心。姑娘嫁到桃花坞后,红岭村人便常可听到他们对唱山歌,也许他们的爱因《挑水歌》而起,所以他们最爱这首山歌,百唱不厌。当然,村民们也百听不厌……
姚雪燕听完这对小夫妻的这段金玉良缘,便来了兴致,说“什么时候去见见这对恩爱的小夫妻。”桂花婶笑问道:“你不会是想学唱山歌吧?”姚雪燕不置可否地笑笑,然后反问她:“唱山歌有什么不好吗?”
桂花婶认真地说:“村里有人说他们是穷开心,死快活。”
姚雪燕反驳道:“开心有啥不好?天天愁眉苦脸的就好?”
桂花婶支支吾吾一时答不上来,只能茫然地笑着。
姚雪燕又很有哲理地说道:“人开不开心与金钱没有直接关系。快乐是金钱买不来的。人要知足常乐,每天都尽可能保持好的心态,有个好心情……”
也许她说得实在太深奥了,桂花婶像傻子似的望着她,如同一个初入校门的学龄儿童在听一位高年级老师讲一道难题。
知道桂花婶一时半会听不懂,姚雪燕也不多说,只说了一句:“以后您慢慢会懂的。”
这天,她像个称职的导游陪丈夫将红岭村走了个遍。红岭村给两人的印象和感受各不相同。姚雪燕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熟悉却又陌生、亲切却又生疏,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依然那么秀丽怡人,乡亲依然那么纯朴善良,生活依然贫穷落后,但比过去更美丽更整洁了。她刚来时,这里的道路泥泞,垃圾遍地,放养的鸡鸭鹅随处可见,一不留神便会踩着它们的粪便,随意排放的猪牛羊粪尿四处横溢,蚊蝇飞舞,臭气熏天……但这些脏乱差臭只留在姚雪燕的记忆里罢了。而一直生活在杭州的丈夫对红岭村是既新奇又喜爱,他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尤其这里的青山绿水和静谧气氛让他特别沉醉。
行走间不断碰到村民,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她都打招呼,不熟悉的说句客套话,熟悉的多说几句。当她带着丈夫来到村外最美也最壮观的瀑布时,只见瀑布从四五十米的高处直冲而下,消失在一个碧绿的深潭里,深潭里石斑鱼清晰可见,水珠溅到他们脸上身上好不凉爽,小溪两旁开着不同颜色的小花,几只不知名的鸟儿鸣叫着在他们的头顶上空盘旋,仿佛进入了仙境,真是心境通幽,怡然自得。姜虎顿觉心旷神怡,一直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他贪婪地呼吸着空气,竟像孩子似的兴奋地大叫起来:“喂——真是个好地方啊!”
二
住了几个月下来,他们爱上了红岭村,也与当地的村民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
红岭村和别的村一样,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只剩下妇女老幼,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姚雪燕非常同情他们,打算为村民寻找致富门路。她仔细分析了红岭村的实际情况,首先这里海拔高,空气清新,村民常种植蔬菜,特别是有种植山药、大薯、生姜等蔬菜的经验,若发展高山蔬菜,不失为一条致富门路。丈夫笑她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艰难的,是不自量力瞎折腾。姚雪燕笑嘻嘻地说:“反正吃饱饭没事干,瞎折腾也没啥。”看来没法阻拦她,只好由她了。
姚雪燕把几个好姐妹叫到一起,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她们。
毛友娟摇着头说:“不行不行,到时大家都种了能卖给谁呀?”
桂花婶也说:“不行,平时大家种了一点,挑到集市上卖,都很难卖出去。”
刘小莉一下子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她说:“雪燕,你有办法帮助大家推销吗?有的话这事就成。”
毛友娟马上说到:“对呀,雪燕,若能解决销路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我想没人会不愿意种的。”
许爱芳马上有主意了:“咦,雪燕你是老杭州人了,你和杭州菜市场那边谈谈,俺这边的高山蔬菜肯定比那些用大棚种出来的有营养且好吃,兴许杭州人喜欢呢。”
刘小莉马上补充说:“现在不光是菜市场,农贸市场、超市也卖蔬菜。”她还乐观地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假如杭州的市场能打开,好像狮子大开口,那俺红岭村的菜就像给狮子喂苍蝇,只能塞牙缝,整个枫溪镇种出的菜也不在话下。”
杨慧芬却不乐观,她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这么鲜嫩的菜可不是干货,不要说送到杭州,就是光红岭村到镇上这段二十里破路一颠簸,等运到杭州恐怕只能喂猪了,还能卖个啥好价钱?”
姚雪燕点点头,赞赏地说:“你们都想到了我没想到的问题,很好!运输和销路的确是发展高山蔬菜的两大难题。目前修路的难题暂时不可能解决,所以运输问题要看商家能否解决,而且还要看商家喜欢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地种什么……准备工作非常关键,这几天我回杭州跑跑看,了解了解。”
姐妹们都说姚雪燕吉人天相,亲自出马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姚雪燕自嘲道:“别笑我了,我又不是神仙,无权无钱的,谁理我呀?”
毛友娟理解地说:“虽说你无权无钱,但办成了许多事,若换作俺,啥事也办不成。俺是佩服你。”
许爱芳称赞地说:“雪燕你人缘好,有魅力,办事有魄力,俺也佩服!”
姚雪燕摇着头笑道:“都人老珠黄了,还有啥魅力?不讨人嫌就不错了。”
姐妹们都相信姚雪燕肯定有办法给她们找到致富路,她们愿意等待。
三
姚雪燕带着丈夫回了一趟杭州。自然要去和亲友会会面,送一点红岭村的土特产,诉说一下再度下乡落户的感受,以及未来计划。亲友们都说姚雪燕瘦了但更有精神了,姜虎的身体状态和气色也比以前好一些,性格也开朗了,看来红岭村确实是养人的地方。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拉着姚雪燕的手足足看了她十分钟,说妈也很想去红岭村看看,可是老了身子骨不行了。姚雪燕安慰她说没问题,想去就带她去,但她心里却希望妈暂时不要去,因为不仅路途遥远,而且进红岭村的那二十里山路坑坑洼洼的,她可能受不了。等路修好了,再带老母亲去看看她落户的桃花源般美丽的地方,在母亲有生之年她一定要完成这个心愿。
和亲友聊天时,姚雪燕提起了自己想帮红岭村村民找蔬菜销路的打算。有个朋友说:”有个人你可以找,只要她答应,这事保证没问题。“姚雪燕问是谁,朋友神秘地说:“冯倩倩。”姚雪燕一愣,显得有些迟疑。朋友继续说到:“你应该去找她,我想她肯定会答应的。”姚雪燕说:”为什么?”朋友说有三大理由:一、冯倩倩正是西湖农贸市场响当当的蔬菜经理;二、红岭村的高山蔬菜是眼下市民求之不得的生态环保的绿色食品;三、就是你和她哥曾经的那层关系,而且冯倩倩为人诚恳热心,即使是陌生人她也会帮这个忙的。你不要有顾虑,假如你真的不好意思找她,我愿意带你去。
“啊,不用,我自己去找她。”姚雪燕赶紧婉拒。此刻她的内心泛起了波澜。命运真会开玩笑,老是捉弄她,让她跑也跑不掉。现在为做好红岭村村民高山蔬菜的推销工作,她又要去求助最大的冤家冯兴泽的妹妹,这不等于是间接地求冯兴泽吗?姚雪燕觉得是生活给了她极大的讽刺,不过此时生活的磨难已将她磨砺成一位坚忍豁达的女子,不再顾忌自己的一点脸面而畏缩不前,只要能为村民办点实事,她会毫不犹豫地豁出去,即使让她去求冯兴泽也愿意!
姚雪燕找到西湖农贸市场蔬菜经理室,冯倩倩恰好送走一批客商,见到多日不见的姚雪燕,又惊又喜,忙把她迎进办公室,问她是不是有什么事。虽已不是一家人了,但姑嫂情还在。姚雪燕点点头,大方地说:“让你说对了,是想找你帮个忙。”
冯倩倩笑道:“我只管餐桌上的菜,能帮你什么忙呢?”
姚雪燕兴奋地说:“我找你就是请你帮一帮餐桌上的菜。”
“哦,你也做蔬菜生意?”冯倩倩似乎明白了她的来意,望着她笑问道:“假如是帮这方面的事情,没问题,我这农贸市场每天光成交的蔬菜就有几百吨,价格也好说。”
姚雪燕点点头又摇摇头,解释说:“做蔬菜生意不假,但不是我做,我是想帮红岭村村民推销高山蔬菜。”
“高山蔬菜?”冯倩倩突然像发现什么宝贝似的睁大了眼睛,惊喜地叫起来说:“我知道你现在安家的红岭村是桃花源般的原生态山村,海拔高,空气好,那儿产的蔬菜是真正的绿色产品。这可是市民的最爱哦,有多少给多少,我们求之不得。”
姚雪燕知道她误会了,赶紧解释:“八字还没一撇呢,我是来打探情报的。”
冯倩倩不无遗憾地说:“我以为你们那边的高山蔬菜已经出产了,原来还没开张啊。不过你做得也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你还是有远见的,办事牢靠。”
听了冯倩倩这番话,姚雪燕心里便敞亮起来,欣喜道:“有你这位大经理的支持,好比我和村民都吃下了定心丸,没了后顾之忧,可以大胆放手地种了。不过有个运输问题也要向你请教。”
“运输问题?你们那边没有物流?”冯倩倩有点疑惑,因为现在全省各地的物流已非常普遍,江山也不例外。“如果有必要,我这边可以派车去拉。”
姚雪燕解释说:“不是车辆问题,而是进红岭村有段路的路况很差,是原来的机耕路,车辆经过时颠簸得厉害,我怕水灵鲜嫩的蔬菜经不起这么折腾……”
“原来是因为这事啊。”冯倩倩觉得不是问题。“你放心好了,可以订购专门装蔬菜的塑料筐,这样就不怕挤压坏掉了。”
姚雪燕说:“我真笨,咋没想到这个呢。”
“嗯,提前十天半个月在网上订购就行了。”冯倩倩忽然想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她提醒道:“对了,高山蔬菜要种那些价值高又不容易损坏的,这样既便于运输又能赚钱,比如山药、辣椒、白扁豆、豇豆、四季豆之类的,这些蔬菜不仅价高,并且一直供不应求。我想,你们种这些蔬菜没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