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金简

武则天金简0

简流行于唐五代时期,是用来祈福禳灾的信物,多系帝王之物,按质地分有金、银、铜、玉等,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武则天金简是中国已发现的唯一金简,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院。

公元700年,七月七日“乞巧”日,武则天到嵩山祈福,遣道士胡超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保佑她长生不老。这枚金简,承载着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的内心世界。

1982年,一位农民在嵩山采药时,意外发现了这枚金简。金简呈长方形,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约0.1厘米,重223.5克。金简由纯金制成,纯度高达90%以上。这反映了唐代高超的金器制作工艺。金简上的文字为双钩楷书,字体工整秀丽,是唐代书法艺术的精品。正面镌刻铭文三行63字,内容为武则天祈求上苍宽恕她的罪过,保佑她长生不老。

金简上,她自称“大周国主武曌”,并称自己“好乐真道,长生神仙”,希望上苍能够“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这反映了武则天晚年对死亡的恐惧和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武则天喜欢造字,已在各类文献中发现她造的19个字,这个金简上就有五个,包括“曌”“圀”(国)等。

武则天金简的发现,不仅为研究武则天晚年的思想和宗教信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研究唐代的金器制作工艺和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于武则天金简,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武则天在投下金简后,曾梦见一位仙人告诉她,金简已经被上苍接受,她的罪过已经被宽恕,她将长生不老。然而,武则天最终还是在82岁时去世。这个传说,为武则天金简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金简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祈求神灵保佑的一种重要器物。武则天金简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唐代的祭祀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