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怎么“加”

作者: 郭霁瑶

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到2019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智能+”,再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这背后不仅是科技之变,更是产业之变、时代之变。在号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人工智能无疑是重要引擎之一。结合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人工智能未来将如何发展?

“适度超前”该如何把握

“不能将人工智能简单地视作一个提高生产效率的新技术,它是一个新型基础设施。就像电力、交通一样,是全社会运行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铁军说。

黄铁军将这种基础设施称为“智力基础设施”。他认为,智能和智力的区别,就像电和电力。当智能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就成为“智力”。所有行业,都需要智力。

“想象一下,当一个类似电网的智力网出现的时候,人们可以像取电一样,向人工智能获取智力。这不仅能降本增效,更会催生很多全新的行业。”黄铁军描述道。

算力是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

“适度超前”是什么意思?尺度又该如何把握?

在清智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煜看来,这是由人工智能的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大模型时代,智能涌现的基础是足够庞大的算力,目前的算力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这里说‘适度超前’主要指建设规模。我们过去讲要致富、先修路,人工智能也一样。目前技术层面上人工智能发展很快,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时间周期,所以要超前,以便实现技术发展和数字基础设施的供需适配。”张煜说。

人工智能发展要围绕人民的需求和期待

近年来,处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C位”的无疑是大模型。这也导致当下各大企业纷纷“卷”向AI大模型,甚至上演了“百模大战”。

“现在最大问题就是散。‘百模大战’这种分散的训练模型方式不符合未来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它只是一个初期形态。人工智能现在的阶段容易造成低水平的重复。”黄铁军表示,大模型虽然已经发挥了一些基础支撑作用,但还只是以云的形式提供智能化服务。

“我们说的数字基础设施一定是公共设施,就像电网一样,人人都能用。”黄铁军说。

“要建设这样的基础设施,需要国家主导来提升新质生产力,要考虑怎么把数据、算力等要素汇聚成一个体系。‘人工智能+’就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布局。”黄铁军补充道。

当人工智能真正作为基础设施发挥作用时,也就意味着使用门槛的降低。多位专家学者均认为,我们将会迎来一个人工智能普惠化的时代。

“过去,实施人工智能很昂贵,甚至需要建立自己的科研体系,但以DeepSeek为代表的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让事情变得不一样了,它通过非常简单的交互方式输出智力,可以提升每个企业,甚至每个人的生产力。”张煜说。

“要让所有人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的成果。”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经济法学和人工智能法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市场经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胡元聪表示,现阶段提出“人工智能+”,意味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工智能化”,人工智能正从“星火”式多点发展迈向“燎原”式全面覆盖和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行动应当紧紧围绕人民的期待和需求展开,政府在布局时应当首先考虑‘人’的需求满足,其次才是‘智能’的发展突破。因此,应重点聚焦民生领域,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胡元聪说。

人工智能“加”什么,怎么“加”

“‘人工智能+’并不只是简单做技术加法,而是让人工智能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占主导性地位,将‘+AI’转变为‘AI+’。”胡元聪表示。当下,他认为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和新能源等产业,可以率先通过人工智能抓住先机。

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怎么“加”0

翻看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不少地区已经出台了人工智能利好政策。

“我觉得最有想象力的地方才会脱颖而出。这种智力基础设施如何建设、如何使用,都需要想象力。”黄铁军表示,围绕人工智能,地方政府不能停留在扶持产业的层面上,更应聚焦在智力革命中如何锁定自身优势。

在这一轮人工智能建设热潮中,也不乏中西部地区身影。例如重庆提出到2027年,全市AI及服务机器人产业集群建设将取得重要进展,人工智能算力显著增强,服务机器人领域AI技术研发能力和应用深度走在全国前列;大数据产业发展起步较早的贵州,则提出将发挥智算规模和数据要素优势,加快发展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等人工智能基础产业……

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怎么“加”1
贵安超算中心数据机房一角。图/ 新华社

“人工智能的四个要素是算法、算力、数据和应用。其中算法依靠人才,和北上广深比起来,中西部在人才方面并不占优势。”张煜指出,“但是在算力和数据方面,中西部地区都有发展的机会,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就是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区的差异和比较优势,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实现互补型共赢。应用层面上,不同地区各有特点和优势,最终拼的还是想象力。”

胡元聪认为,接下来中西部地区应系统梳理产业链条和发力方向,因地制宜完善产业布局,例如成都作为“天府之国”,可以推广“AI+农业”建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智慧农机,推广农产品溯源等;油气资源丰富的新疆,可以推广“AI+油气”建设,研发智能拾取技术、探索数字化油气储运等。

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怎么“加”2
在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研发测试工厂内,工作人员正在对一台工业机器人进行性能测试。图/ 耿骏宇

“在选准发力方向后,各地政府应当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在尊重市场规律前提下,通过完善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激励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助力快速形成新质生产力。”胡元聪说。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