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文摘2025年第5期

党员文摘

党员文摘2025年第5期

半月刊 时政综合

简介

本刊系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文摘类党员个人读物。荟萃了国内外报刊之精华,以正确的舆论导向,高雅

目录

思想者 | 让自己做重要的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他认为,一件庞杂的事务,其中真正重要的部分只占整体很小的份额。这个理论有时又被称为“重要的少数”或“繁琐的多数”,也可称为“二八定律”。

看大势 | 未来已来,DeepSeek加速AI新时代

编者按:今年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在全球AI行业引发强烈震动的同时,更为中国AI技术创新和产业崛起注入了强大信心,它被外国网友冠以名号——“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从人工智能问世到现在,已经走

看大势 | 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怎么“加”

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到2019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智能+”,再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这背后不仅是科技之变,更是产业之变、时代之变。在号召加

看大势 | 诞生“六小龙”的杭州做对了什么?

有人说杭州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网红”城市。有DeepSeek一鸣惊人、火爆全球,又有蛇年春晚上一群身穿花袄表演扭秧歌、转手绢的人形机器人刷新认知。这些“神秘的东方力量”都是来自杭州的科技企业。有网友将

观社会 | 中国游爆火背后

最近的外国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在中国旅游的,另一种是准备来中国旅游的。随着多方政策利好,“China Travel”(中国游)燃爆全网,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加入“China Travel”的大军。当一群人

观社会 | 人们为何青睐“数字资产”

在传统的大类资产中,股票和基金曾是人们讨论最多的投资对象,但自2024年起,一股“数字资产”投资热潮悄然兴起。“数字资产”一般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的艺术品、收藏品或珍品,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其唯一性、不可

观社会 | 只愿出钱,不愿带孙的中国“新老人”

清晨,刘阿姨轻摇折扇,走在通往公园的小径上。每走几步,就有熟人跟她打招呼。每天早上8点,她会在这里和拳友一起打太极,享受晨练时光。与此同时,公园里也不乏推着婴儿车遛弯的老人。刘阿姨选择了一种不同的生活

鉴历史 | 中国船队首航南极

到20世纪70年代末,已有16个国家把国旗插到了南极,建立了40多个常年科考站和100多个夏季站,但一直没有中国科考队的身影。1983年5月9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南极条

悟文化 | 哪吒之后,中国神话如何缔造“神话”?

中国神话正在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它的巨大能量。国产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带来的冲击还未消散,《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成绩超《头脑特工队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这两个堪称流量

悟文化 | 阳澄湖畔,从沈周说起

五百多年前,明朝文人画家沈周,终生隐居在苏州阳澄湖畔,与农田相伴。他不仅拥有文人、画家的身份,更像是生活的艺术家。在耕作的节令,他一如普通农夫,种田桑陌,为雨水操心,关心收成。沈周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悟文化 | 寻找元大都

公元1275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抵达“汗八里”时,宫城刚刚封顶。他目睹了一座东方大都会的诞生。“汗八里”即元大都,意为大汗之城。横跨欧亚、迈逾前古的大蒙古国正值壮年,元世祖忽必烈认为,“属以大业

悟文化 | 床,曾经的重要会客场所

现代人可能想不到,极其私密的家具——床,曾经是古人重要的社交场所。从“席地而卧”到“矮腿”床床的故事,要从人类先祖从树上走向地面讲起。那时候他们逐渐学会了使用火,聚居在山洞之中直接睡在地上。这种方式现

悟文化 | 只此中国色

在中国古代,除了13个拗口的“青碧绿缥铅紫绀,緅繱蓝翠蔥苍”之外,百姓口头上对“青”字家族成员的称呼却不会像文献中那样咬文嚼字。在日常生活里,对青色的称呼是十分形象的。例如,用现实生活中所见的景或物来

览世界 | 买不起的“美国梦”

美国有一条百年公路——66号公路。它从位于中部的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的密歇根湖畔,一直延伸到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的太平洋海岸,跨越8个州和3个时区,全长约4000公里,1926年被认定为美国第一条全天

览世界 | 荷兰人是怎么“长到”自行车上的

在荷兰街头,你能看到荷兰人骑自行车的时候一手握把,另一只手拿着广告牌、纸箱、水管……荷兰人的骑车带货能力强得“令人发指”。你找搬家公司才能搬得动的铁床架,人家单手拎起,轻松环游街头。除了单人单车的“负

览世界 | 日本何以成为江浙沪打工人的后花园?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旅游到河北。”就像河北之于北京,日本也因离江浙沪仅2—3小时的航空距离,正在成为江浙沪打工人的后花园。日本“村村通”或许,你无法乘坐飞机直达每个中国城市,但能直达诸多日本县市,实

品生活 | 余巧:一巧变千巧,“巧”心暖千家

“李爹爹(爹爹是当地人对爷爷的称呼),这1000元钱是您儿子刚转到我手机上的,他让您过节买点儿好吃好喝的,我都给您换成现金了啊!”“好嘞!”“刘婆婆(婆婆是当地人对奶奶的称呼),我已经联系好了维修师傅

品生活 | 万一今天是人生中最后的一天

退休后,我和李姐、王姐、张姐3位闺蜜建了个群,起名“退休一族”。后来觉着群名太过板正,于是又反复地改了几次——这很符合我们几个人的性格,工作时候追求完美,经常盯着周计划、年目标,莫名焦虑。有天下午,我

品生活 | 如何用数理化吃一顿火锅

火锅不仅是美食,也是一个基础的热力学系统。从涮肉时间到饮品搭配,都蕴含科学。当科学遇上火锅,我们能体验到什么味道呢?用数学选择火锅形状吃火锅时,选择合适的锅形很重要。常见的鸳鸯锅有“S”形隔板,这不仅

品生活 | 在嘈杂中内耗的我,决定开始“节食”

“成年人才不作选择,我都要!”听到新入职的实习生商量着如何点奶茶时发出的感叹,我呆呆地望着电脑里成堆的策划书、PPT,陷入了沉思。刚入职场的那两年,我延续了学生时代的竞争思维,想尽可能地在瞬息万变的时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