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畔,从沈周说起
作者: 过蝈五百多年前,明朝文人画家沈周,终生隐居在苏州阳澄湖畔,与农田相伴。他不仅拥有文人、画家的身份,更像是生活的艺术家。在耕作的节令,他一如普通农夫,种田桑陌,为雨水操心,关心收成。
沈周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在他之前没有人像沈周那样,将具体的生活作为绘画的主题。他在题材上突破了当时文人绘画的传统,注重当下的生命体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段闲暇、一场送别,田园耕作、松下弹琴、芦汀采菱都可入画。
沈周的美学深深影响了苏州这座城市。人称苏州为“人间天堂”,但只有在苏州生活过的人才知道,它是最地道的人间。看似平淡日常,却有深厚沉淀,就跟沈周的画一样,流淌着淡淡的日常温暖。
“大湖文明”的深沉与匠心
因为常年奔波,我在上海、杭州、苏州三座城市都有多年生活的经验。我发现:上海是“海洋文明”,它位于长江入海口,东海之滨,深受海洋文明影响,有着开放包容、多元并蓄的“海派”文化;杭州是“江河文明”,位于钱塘江畔,东接东海,南依富春江,虽然城市有西湖,但城市更加信奉奔腾湍急、勇赶潮流的“弄潮儿”精神。
而苏州,则是一座属于“湖泊”的城市,湖泊追求的是平和深沉、虚怀若谷,纵然水深千尺,表面看也只有层层涟漪。
苏州的城市性格就和沈周的画作很像,没有华丽场景,在平凡的日常中成就经典。纵使寻常事物,也有山川湖海的深邃。
大湖不惊,最低调的地方却能看见传奇。比如渭塘镇,渭塘因“珍珠”闻名,但这里制作生产的琴弓,却占据了全球超一半的市场份额。一位琴弓匠人曾归因于苏州的“匠心”。他认为,苏州能将传统的丝绸、刺绣、缂丝、玉雕等做到品质无双,自然也能将琴弓做得很好。
一样体现“匠心”的还有元和塘古窑遗址。2016年开始,考古团队在元和塘两岸进行多次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发现了许多古老的陶器碎片和其他文物,烧窑时间最早可追溯到唐末五代,一直延续至近代。最终专家论定:苏州元和塘古窑址群就是南宋平江窑所在。
苏州的博物馆众多,但作为展示“御窑金砖”的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却是很特殊的存在。整座博物馆用混凝土、页岩砖、青砖等材料元素,展现出不同于传统江南建筑风格的“宫殿感”。
相城陆慕,自明代起就成了御用金砖的主要产地之一。因为这里黏土资源丰富,质地细腻,非常适合制砖;并临近京杭大运河,交通便利,便于运输成品到京城。和渭塘“琴弓”一样,陆慕金砖以其严格的选材标准和复杂的烧制过程而闻名。这些躺在博物馆里的砖,看似普通,其实非常有故事,它们铺陈在故宫、颐和园的地面上,默默无言,却见证了朝代更迭、星辰变幻。
“大湖文明”焕发新的生机
苏州拥有独特的水文地理,连贯太湖、长江、运河,相城拥有丰富的河流网络,包括元和塘在内的水域在历史上促进了货物运输。而烟波浩渺的阳澄湖也孕育出独特的生态文化。
大湖,连接着大江和海洋,也连接着传统、当下与未来。
如果说御窑金砖诉说过去历史,环秀湖畔的苏州阳澄国际电竞馆则展现着当下和未来。苏州LNG李宁电竞俱乐部来苏州几年了,他们以阳澄国际电竞馆作为征战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的全新主场,落户苏州后,先后荣获了全国亚军、三次打入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三年全国四强的傲人战绩。他们的加入,让传统的苏州“大湖文明”又焕发新的生机,不少外地游客到苏州有了新的City Walk路线——即“电竞+文旅”,一边逛逛苏州的传统园林、听听昆曲,一边在场馆看大型电竞赛事。以赛事为中心,举办如粉丝见面会、文化市集等系列活动,展现出苏州年轻态的烟火气。
“大湖文明”下的诗意栖居
苏州,宛如一幅细腻婉约的水墨画,处处透着江南独有的韵味与柔情,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历史的沉香,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千年的诗意。
例如城市IP,“阳澄湖大闸蟹”就是最著名的苏州IP之一。阳澄湖水域辽阔,岸线蜿蜒曲折,相城将度假区(阳澄湖镇)养殖池塘全部建成高标准池塘。2024年“阳澄湖1号”中华绒螯蟹成功获得农业农村部全国水产原良种认证,成为苏州市第一个河蟹新品种向全国推广。
前些年,大多数年轻人的选择都是走出乡村、拥抱繁华都市,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归阳澄湖边的自然村落,当起“乡村主理人”。乡旅民宿、文化艺术馆、露营基地、机车俱乐部……年轻的“乡村主理人”开始打造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让乡村成为“潮生活”的引领地和目的地。
除了“潮生活”,传统的苏州老街底蕴更值得守护,比如太平老街。
古时,太平老街因水边时有荻芦飘摇而有个更美丽的名字——荻溪。老街所在区域,湖荡星罗棋布,溪川纵横交织,一条河道穿街而过,连通苏州、无锡两地。老街形成于宋代,到了明清时期,行旅如云,商贾不绝,成为一座繁华集镇。
老街虽短,却有不少古迹,千年银杏、王皋故居、太平禅寺、明末清初古宅等,而苏州著名的古吴轩,依托荻溪仓旧址的原始风貌规划设计,建成了一座复合型的书店文化空间。
这是苏州的魅力,也是大湖的魅力,和大江、大海相比,大湖是最亲近,最平和的,它温柔地接纳着每种人生。
(摘自《南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