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妮儿

作者: 赵长春

酸妮儿不是妮儿,是娃儿。

袁店河语境中,“妮儿”是女孩儿,“娃儿”是男孩儿。

酸妮儿是男孩儿。

人们喊他酸妮儿,是在他踩高跷后。他女相,微胖,长睫毛,眼睛水汪汪的,润脸上窝着两个喝酒坑。上了妆,美美的,憨憨的;在高跷上走,扭扭捏捏,更有妮儿的味道,人们便喊他妮儿。

再后来,喊他酸妮儿。

酸妮儿原来不踩高跷,也不会踩高跷。他考上了艺术学院,学的是书法,也是艺术类。学院还有“非遗”传承班,教授踩高跷、河南坠子、怀梆、二夹弦等。他也跟着学,随便选了高跷。

看人家学高跷的,瘦瘦的,大长腿。他呢,胖胖的。人家笑他,他有些不服气。不服气不中,摔了不少跟头。本来就是选课挣学分,他不想学了。转眼元旦会演,老师给他化了个妆——桃腮,鬓边海棠红,又给他配了一副短跷。老师说:“你试试吧,咋演都中,玩呢,好给你打个学分。”

他一听,笑了,媚眼流光:“那就试试吧。”短跷,不怯,没压力,反倒真行。他捏个手绢,腰粗脸美,扮相富态,特有喜感。

“哈哈,哈哈!”看他走起来,扭捏着,人们都笑,老师也笑,“好!就是这个样儿。哎呀!你比女生还女生!”

就这样,书法班有个男生会踩高跷,女生样,扮小姐、丫鬟、书童,都可以,很美。他的美不止于自然的美,还有一股媚,行走、举手之间总有那么一股撩人的味道。这在高跷中,很需要:俊俏自生活泼,俗中有雅轻松。

于是,他就练上了,比练书法还下劲儿。看着他踩着跷走,老师说:“你身上总有一种雅俗相谐的味道,俗而不疯,酸而不腻,谁都喜欢,无论男女老少。”

他嘿嘿一笑,冲老师比了个莲花指,腰身一扭,彩绢轻摇。

“哈,酸妮儿!”

老师冲他吆喝一嗓,竖大拇指。

就这样,就把他叫成了酸妮儿……各学院有文艺活动,都邀他去,他也去;叫他酸妮儿,他一噘嘴,杏眼儿水波泛起。有天卸妆时,老师说:“你个韩仪,真要是女的,我也要追你呢。”

酸妮儿大名韩仪。

寒假,韩仪回到村里。村支书说:“人家周边各村都有节目,咱们总是当观众。你这学艺术的,整个节目呗!”

支书的话有褒有贬。韩仪本来的实践项目是给村上写春联,他觉得这是自己的专业特长。听支书这么一说,韩仪一拍腿:“来就来!”

表态完,韩仪又怕自己的表演效果不行,赶紧又说:“我试试吧,试试啊。”

韩仪就自制了一副高跷,用邻家嫂子的口红涂涂唇,打了粉脸,将妹子的红袄穿上,鼓起勇气,出了门,在村街上走了一趟。哈!效果立马出来了!

“哎,这是哪庄的妮儿?”

“谁家的?这妮儿结婚没有?”

韩仪就抿嘴一笑,甩袖说道:“我是咱庄的韩仪,纯爷们儿!娃儿!”

可是,人们把踩在高跷上的他不再当成韩仪,而是当成了一个俊俏而又妩媚的妮儿,小妮儿!

支书也说:“你就是个大闺女,你这妮儿。”

这样,韩仪就进入了文艺表演的队伍——在锣鼓声中走街串户。

捏着手绢捂着嘴笑,酸妮儿在队伍中羞羞答答。他的羞,有着本真的羞,有着表达需要的羞。

“看,那妮儿!”

“不是妮,叫姐,叫我姐!”

人家叫他姐,他又一伸指头:“是妹,叫我妹!”

哈哈大笑中,有人喊他大嫂。他说:“你好,不是嫂子,是小姐姐,叫我小姐姐!”

人家叫什么,他偏不应。逗笑中,称谓来回变换。最后累了,他靠着树,说:“我叫酸妮儿,叫俺酸妮儿吧!”

一个寒假,“酸妮儿”这称呼在袁店河上下叫响了。

虎背熊腰,俊俏而饱含风情。酸妮儿或者轻撩裙子,或者微摇手绢,每一场表演,他都会琢磨不同的互动方式,让老少爷儿们开心。

“这妮儿,酸得可爱,甜得喜人!”人们这样说。酸妮儿的角色,叫人觉得可爱和欢喜。

毕业了,回袁店河了,酸妮儿回到自己当年就读的中学,教书法。课余,人们说:“你把高跷也教一教,叫孩子们多个学头儿。”校长也支持。他就又教起了高跷。

酸妮儿教高跷,不只是因为大家的鼓动,更多是来自他内心的想法:孩子们太累。他觉得孩子们太累,办个踩高跷兴趣班,可以让孩子们写完作业后,在校园里走一走、转一转。头上戴着步摇首饰,一走一摆,多带劲!

酸妮儿教自己拿手的动作,还教文跷、武跷。他把自己的老师请来,把学弟学妹们请来给孩子们上课,培养他们更多的兴趣和爱好。

就这样,村里有了支高跷队。逢年过节,走会,搞会演,他们总拿好名次。

此外,人们在劳动之余,学书法,唱宛梆……孩子们呢,也不在家里抠手机,而是帮着敲锣打镲,跟着,看着,学着。挺好。

人们说,多亏了酸妮儿。

有个男生特别喜欢学,喜欢酸妮儿的风格,琢磨到入迷,学得特别像,像是真的!并且脱了高跷,他也侧身扭腰,低头按腮……

酸妮儿吓了一跳。

酸妮儿说:“你是男生,就得有男生的样儿。表演是表演,可以生活化。但是,生活是生活,不能表演化!不然,你真成了个‘娘炮儿’,假妮子!”

酸妮儿说:“你再这样学下去,我可不教了。不然对不起你,更对不起你爸妈!”

酸妮儿说:“咱是小伙子!小伙子就得有小伙子的样子!得有阳刚之气,顶天立地。看韩老师我!”

那男生看着酸妮儿,挺直了腰板,听韩老师说:“咱袁店河,妮儿就是妮儿,娃儿就是娃儿!”

这个时候,酸妮儿站得特别直,眼睛睁得特别大,眉宇间透着阳刚英武之气。

这个时候,比酸妮儿晚两年毕业的那个女生,在这里公益支教过、后来也来当老师的她,高兴地看着酸妮儿。

[责任编辑 冬 至]

上一篇: 跟我走
下一篇: 舞台上,你最闪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