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成长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作者: 刘秋燕摘 要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形成了涵盖“两条主线、三种途径、四项工程、五大模块”的“2345”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奠定了鲜亮的底色,推动良好学风和文明校风的形成。
关键词
德育工作体系;自主教育;五大行动
作者简介
刘秋燕,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
人的生命成长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且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结合“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宗旨和“自主、和谐、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经过19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涵盖“两条主线、三种途径、四项工程、五大模块”的“2345”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旨在培育良好学风和文明校风,帮助学生习得必要的知识,夯实能力基础,提升人格和品质,推动学生终身发展。
一、确立两条主线,明晰德育目标任务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提出,学校道德教育应符合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及年龄特点,确立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将其具体化为“以学生的参与度为核心”,构建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体系。
学校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结合“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确定了德育的两个核心板块,即以基础道德为核心的品德教育、以现代公民意识为核心的公民教育。在此思路下,学校德育工作沿两条主线展开,一是涵盖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大爱情怀、优良德性等主题,二是涉及民主法治、公民义务、公德公益、行为规范等主题。两条主线既相互交叉、相互包含,又各有侧重和向度,引导学生朝着自然人、精神人和社会人相统一的方向发展,成为具备“文明素养”和“大爱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开辟三种途径,提升德育管理水平
为提高德育效果,学校综合考虑德育管理的各个要素,开展了真实而有效的德育活动,构建了一套系列化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文化育人、评价导向、家校协同的作用。
(一)营造博爱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最重要、最直接的德育环境,始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大力营造充满博爱氛围的校园环境,让教师和学生运用各种方式传承和培养爱的文化,让学生在校的每一天都是幸福和快乐的。例如,4月28日是“微尘日”,起源于一位学生在高中三年坚持收集废旧草稿纸,这种微尘志愿服务精神值得传颂。类似的还有5月3日的“向日葵日”、2月10日的“桂花日”等。学校将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和日子记录下来,用无声的教育为师生留下美好的回忆和伴随一生的温暖。
(二)倡导暖心的管理方式
德育管理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学校不断加强管理育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建立了校、处、级、班四级管理网络,形成了具有学校特点的暖心管理方式。
学校持续完善多元评价内容,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德育评价金字塔”。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和身心发展规律,构建了三个年级的阶梯性行为习惯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松湖“卓越学子”的9项素养和28个行为基本要点,探索出以“多元发展、个性突出、正向为主”为原则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学生成长评价机制,并借助信息化平台采集成长数据,进一步优化智慧德育评价系统。
针对在学业、经济、心理、纪律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学校组建了由一位德育主任、一位级长、一位班主任、一位心理教师、一位学科导师组成的“5个1成长陪伴群”,目前总数超过100个。学校教师每天都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谈心、与家长沟通,用内心的温暖化解学生的不安和家长的焦虑。
(三)获取家长的鼎力支持
学校不断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建立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例如,学校开设“父母学院”,邀请校内外德育专家开展讲座或报告会,内容涉及家校共育、代际有效沟通、家教经验分享、青春期健康教育指导等,将最新鲜、最实用的德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传递给家长;组织家长开展读书沙龙,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此外,还利用“家长赋能卡”和“每周亲子作业”等方式,强化家校共育。
同时,家长也积极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例如,家长积极参与每周放学返校的“护安护畅”工作、学校重大活动的后勤保障和物资准备等。又如,一些家长被学校聘为生涯导师,与学生分享人生经验,并组织学生到家长的单位进行体验、参观,促进亲子互动,推动德育工作的发展。
三、打造四项工程,筑牢德育工作基础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零敲碎打,而是要有整体的构思,有步骤地推进。为此,学校从德育队伍、德育环境、德育对象、德育形式等多方面构建德育体系,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格局。
一是德育队伍建设工程。为锻造班主任队伍,学校注重价值引领,以认知提升强信念;积极完善机制和场室,以有效教研强能力;强调评价导向,以机制创新强动力。学校提炼出“热爱教育、躬耕不怠、勤学笃行、探索钻研、爱生如子、乐于奉献、团队合作、共担使命”的班主任精神,打造了一支具备高度责任感、自我价值感、专业引领力和高尚师德的班主任队伍。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学校营造了干净优美的校园空间,以错落有致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基础,建设山水相融、诗情洋溢、和谐幸福的生命成长栖息地。学校通过“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摄影大赛、手绘校园创意绘画比赛、每月一主题的班级板报、涵盖全年级所有师生的“最长创意全家福”、一班一品、一舍一品等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美、维护美、传递美。
三是学生自主教育工程。学校将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路径,引导学生实现学习与生活的自我管理、校园活动的自我设计与实施。学校50多个学生社团百花齐放,既展示了学生的良好素养与形象,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共有20个学生社团受到省市表彰,学校社团活动案例被教育部评为典型案例。
四是社会实践活动工程。自2019年起,学校启动研学旅行活动,采用自主选报、混龄出行的方式,将德育课堂延伸至江西、福建、贵州、湖南、香港、河南、广西等地,让学生在旅行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帮助学生开拓见识、陶冶情操,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构建五大模块,确保德育工作实效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学校以“五育融合”理念为指导,精心设计和实施“明德、尚美、健体、慧心、笃行”五大模块。在此基础上,学校整体规划设计德育方案,依据学生在初高中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设定层级目标,并将各层级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德育方案,以确保学生在相对完整的德育过程中接受系统培养。
“明德”模块旨在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体活动包括:开展以新生入学教育、初二年级德育基地实践和阳光学子评价为内容的行规教育;开展德育资源库、德育微课程、智慧德育1+1、我的育人故事报告会、班级风采展等智慧德育;通过军训国防教育和每周安全10分钟微课堂,实现安全教育系列化、法治教育常态化;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团队会、青马工程等活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尚美”模块旨在通过美育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具体活动包括:班级主题板报设计大赛、班级风采展、宿舍文化展等“一班一品”文化活动;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社团展示、青年广场快闪等“一月一题”活动;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青春五月等“一季一节”活动;青春礼、毕业礼、成人礼、校友回家日等“一年一礼”系列活动。
“健体”模块旨在通过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主要内容有:体育节、班际足球、篮球赛等竞技体育活动;依托“心启点”团队拓展课程进行团建教育;每天30分钟,涵盖运动和应急演练的大课间阳光体育;通过宿舍生活规范、生活技能比赛、健康生活讲座等实现生活教育。
“慧心”模块旨在通过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人际交往、情绪调适、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主要内容有:心育课程、心育活动、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月等松湖阳光课程;描绘生命意义、生活意义、学业规划、事业规划的松湖彩虹课程;职业与专业分享讲座、生涯体验、生涯引路人等松湖之约系列活动。
“笃行”模块旨在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热心公益、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主要内容包括:社区服务、校园礼仪、秩序维持、饭堂值周、绿地保洁等志愿服务;依托校内外7个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基地劳动、家务劳动、校园值日、爱心义卖等各种劳动教育;通过开展“大手拉小手”学长团、“校长面对面”民主会、学生会社团等活动,推动学生自主组织的建设;通过研学旅行、影子实习、未来科学家项目,共同打造馆校共建、校企合作的社会大课堂。
多年来,学校不断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德育工作体系,为学生提供体系化的教育,帮助学生在课堂内提升学业成绩,在课堂外接受德育熏染。学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和省市级综合荣誉达129人次,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与口碑;学校2个德育管理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学校获得“广东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未来,学校将继续静静守望、温情陪伴,年复一年、点点滴滴地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德育滋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赵 庭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形成了涵盖“两条主线、三种途径、四项工程、五大模块”的“2345”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奠定了鲜亮的底色,推动良好学风和文明校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