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铸魂: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教育的模式探索
作者: 王金远 雷华丽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德育工作,塑造学生坚韧的性格、真善美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助力其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贵州省遵义田家炳中学积极探索,构建了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任务的“3+2”德育体系,通过红色课程、红色课外活动和红色课题探究的“三课”模式,进一步引导高中生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树立爱国意识,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关键词 德育体系;红色文化教育;育人模式
作者简介 王金远,贵州省遵义田家炳中学学生发展处主任,副高级教师;雷华丽,贵州省遵义田家炳中学学生发展处副主任
贵州省遵义田家炳中学依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整合各类育人资源,探索形成了“三课”红色育人模式,打造了“红色铸魂”特色育人体系,拓宽了学生的红色视野,夯实了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了教师及管理人员的研究热情,深化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红色文化特色日益彰显,思政教育效果日益提升。
一、坚定红色文化教育的时代责任
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精神品质与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学校将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中德育,以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又顺应了国家政策和文件要求。
(一)学生发展需要
当前,部分中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不足,未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些中学生沉迷社交媒体,忽视团队合作;还有些中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容易放弃,缺乏责任担当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英雄模范的光荣事迹,深刻感受奉献精神和爱国精神,从而能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理想与民族梦想之间的关系,厚植家国情怀,明确价值取向。
(二)现实条件允许
遵义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包括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等革命遗址和大量革命文物。学校地处遵义会议会址所在地红花岗区,具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有着深厚的红色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底蕴。学校以红色文化建设为依托,打造德育强校,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坚定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和依靠群众的长征精神。
二、探索红色文化教育的创新举措
红色文化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学校立足时代发展需求,结合学校的历史和地理优势,以培养担当时代大任的新人为目标,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融入高中德育的实践路径。
(一)完善组织制度保障
学校成立了由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将红色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工作规划,制定《遵义田家炳中学红色文化建设方案》,细化职责分工、健全领导机制。此外,学校还将红色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党建+”建设和教师招聘引进、评优选先、职称评聘等方面的考核,层层推进,形成“红色铸魂”的文化特色。
(二)搭建课程体系
学校注重完善课程体系,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中心任务,以红色课程、红色课外活动和红色课题的“三课”育人模式为主要抓手,形成了“三位一体、双轨并行”的“3+2”德育体系。
一是红色课程。学校以校本课程“红色的土地”“讲遵义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载体,开设红色文化选修课程,让学生系统、深入地了解遵义的红色故事;在新生入学时开展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及军事训练,完成国防军训课程,举办国防国安主题讲座;同时,深挖各学科中的红色元素,加强学科渗透。
二是红色课外活动。学校开展早上唱国歌、下午唱红歌、晚上唱校歌的“三唱”活动,以及每月国旗下红色双语宣讲、班级红色文化布置等活动;在与红色元素有关的节假日,开展学雷锋主题活动、清明祭扫、五四主题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居安思危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气质;经常性开展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红色故事宣讲等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三是红色课题。学校充分挖掘遵义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理论研究。2022年,省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以遵义市红色文化资源为例”和“运用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力促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学校教师近两年成功申报省市区级红色课题十余项,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三)开展实践活动
学校围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人格健全、责任担当的德育目标,根据“三全育人”的要求,分年级逐步实施。
高一年级注重“传承红色精神、熔铸荣誉之魂”。学校以学习红色铸魂文化为主题,以讲好红色故事为内容,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营造学生听、看、读红色故事的良好氛围,将“红色种子”根植在学生心中。此外,学校设计了一系列有特色、常态化的主题活动,让遵义红色文化浸润师生心灵,营造了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
高二年级主要开展了经典诵读、校园辩论赛、古诗词大赛、“党史上的今天”知识竞答、革命英雄在我心中等活动,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教育初心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以红色文化培育学生的责任信仰。
高三年级则主要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努力将红色文化根植于校园,让长征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以此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红色教育基地研学、义务宣讲、课后社团、兴趣小组、敬英雄学楷模等活动,以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探索评价机制
学校制定了《遵义田家炳中学班主任考核方案》《遵义田家炳中学班级考核方案》《遵义田家炳中学教育教学考核方案》等评价文件,将红色课程开设情况、红色常规活动及红色特色活动的开展效果纳入各种考核、特色示范班级评比、评优推先、职称评定中,以此保障红色文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持续落实和创新开展。
三、收获红色文化教育的喜人成果
在学校领导和各学科教师的积极支持下,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校家社的协同努力下,红色文化教育融入高中德育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红色铸魂”的德育特色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担当得到了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得到了激发,学校的育人特色更加鲜明。
(一)学生爱国情怀高涨
学校持续开展每日三唱、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实践、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故事广播等活动;各学科结合自身的特点,渗透并加强长征文化教育,开展系列红色文化活动,强化革命传统教育。以上这些举措让学生不断筑牢理想信念、丰富精神内涵,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师工作热情提升
学校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参与市级“长征故事进校园”“我心向党比赛”等活动,深挖校本教材《红色的土地》,设计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学校加强“大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红色文化培训活动,培养了一批专业的红色文化讲解员。另外,学校不断推动红色文化教育成果转化,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三)学校育人特色彰显
学校与遵义市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涉及讲座、课题演讲、座谈会、主题交流等方面;与毕节市金沙县实验高级中学、遵义市第四中学、遵义市第二中学、遵义市第二十二中学、遵义市第一初级中学等学校联手推广红色主题教育项目;与遵义纪念馆、红花岗区文化馆、红花岗区博物馆、红花岗区党史办等单位开展“校馆合作”,不断加深联系与沟通。2023年,学校获评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红色铸魂”特色建设成果获得高度肯定。
总之,学校通过构建“3+2”德育体系,创新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教育的模式和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通过“红色铸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了遵义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扩大学校“红色铸魂”德育品牌的影响力,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