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目标与实践路径
作者: 洪秀敏 王晓鸿 朱文婷摘 要
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应当以把握个体品德形成的关键期为基本前提,以遵循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规律为根本保证,以将爱国主义贯穿园所育人全过程为内在要求,以致力于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在新时代幼儿爱国主义教育中,应着力实现四维目标,其中增强爱国之知是基础,激发爱国之情是核心,砥砺爱国之志是灵魂,培育爱国之行是关键。新时代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以生活渗透为契机,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萌芽;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涵;以仪式涵育为媒介,拓展爱国主义实践基地;以家园社共育为纽带,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合力。
关键词
新时代;幼儿;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简介
洪秀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鸿,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学前教研室主任;朱文婷(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指引。[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爱国主义……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从小抓起,在学前教育阶段筑牢根基。在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背景下,需进一步深化对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探索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相适应的实践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新时代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阐释
爱国主义反映着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它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在不断价值积累和阐释中成为凝聚国家力量的持久动力,在不断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和适应中获得持续的发展。对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和阐释,不仅要回到“育人”的根本立场,从教育的场域中去寻求答案,更需要将其嵌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和时代主题之中来定位,这样才可以深刻洞察其内涵的丰富和意义的深远。
(一)把握个体品德形成的关键期是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的基本前提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龄前阶段是幼儿道德观念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抓好幼儿爱国主义教育,是关系幼儿健康成长的大事,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纲要》中明确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要坚持从娃娃抓起,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3]。爱国属于道德范畴,幼儿期是个体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4]重视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早年的启蒙和教育将为幼儿爱国主义意识和精神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学龄前幼儿而言,他们有着对外界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有着与人交往的热情和合作的愿望,有着对人类道德探索的兴趣,这些都是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的前提。[5]
(二)遵循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规律是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性的根本保证
学龄前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在幼儿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经常会存在抽象难以理解、形式大于内容等诸多问题。[6]但这并不意味着因幼儿年龄限制便无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遵循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规律,这是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性的根本保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如注意具体形象,贴近生活,从熟悉的小处着手;注意体验和理解,由近及远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注意化复杂为简约,化抽象为具体,真正以幼儿喜闻乐见、能够接受的形式,引导幼儿把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意志、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社会实践、日常行为。
(三)将爱国主义贯穿园所育人全过程是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呼唤,而应是一种扎扎实实的行动。幼儿园是对学龄前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将爱国主义贯穿园所育人全过程是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在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过程中,应着力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与日常保教活动相协调统一的育人机制,将爱国主义教育自然贯穿到幼儿一日活动中,发挥好幼儿园的综合育人功能,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推动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常态化实施。
(四)致力于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使命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爱国传统,为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积淀了丰厚且宝贵的资源。加强新时代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把其放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五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下为爱国主义精神增添亮丽的历史底色。[7]同时,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个时代课题,应加强幼儿爱国主义教育,为其将来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筑牢坚实基础。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应致力于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重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8],充分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使爱国的种子在幼儿心灵中生根发芽,逐渐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四维目标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既表现为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也表现为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和脚踏实地的爱国之行;既有感性认知,也有理性认识,更需实际行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与有机结合,不断推进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
(一)增强幼儿的爱国之知是基础
“知”是爱国主义的前提、基础。爱国之知包括个人身份认同及认识家乡和祖国。对于幼儿而言,首先,要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建立基本的身份认同。其次,要引导幼儿认识家乡的著名景观、特产、建设成就等。最后,要开展国情方面的知识教育,引导幼儿知道国歌,认识国旗、国徽;了解祖国的山河、物产、民族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知道国家的重大成就、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等等。要通过知识教育引导幼儿形成对爱国的理性认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
(二)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是核心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爱”,它是强烈而深沉的。幼儿正处于情感快于理智的发展期,让幼儿获得积极的爱国情感体验,并伴随认知水平提高逐步向社会性高级情感转化,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不断强化个人与祖国之间的情感联系。对于幼儿而言,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目标应是重点强调热爱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等。其中热爱感体现为由内而发的热爱之情,能够做到从爱父母长辈、老师同伴到爱集体、爱家乡、爱社会再到热爱自己的祖国。教师应引导幼儿在感受家乡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强大和伟大发展、感受各个民族团结中逐步形成自豪感与荣誉感。
(三)砥砺幼儿的爱国之志是灵魂
爱国不只是一种内在热爱的情感或者对国情的基本认识,还是由内在情感油然而生的坚定意志和远大志向。[9]需增强幼儿爱国的意识能动性,将朴实的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升华为强国报国、勇于担当、不怕困难的坚定信念。在幼儿意志塑造的过程中,要着重在培塑独立自主能力、责任精神和坚毅品格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重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习惯,减少保教过程中的包办代替;二是提升幼儿担当能力,使其有小主人翁意识,愿意奉献、帮助他人,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责任精神;三是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通过大力宣传我国历史进程中不断涌现出的英模人物、时代楷模等,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和鼓舞幼儿,使其敢于和善于战胜一切困难挑战,从而培塑幼儿的坚毅品格与顽强精神。
(四)培育幼儿的爱国之行是关键
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同样需要引导从认知、情感再到行动的有效转化,使幼儿从小自觉践行爱国之行。在爱国主义行为培养中,更多体现在爱国的表达、保护国家的行为倾向以及行为规范的遵守上。在爱国表达方面,要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尊敬师长,为集体做事,进而用语言、行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例如尊重爱护国旗,制作或绘画国旗等。在保护国家方面,对于幼儿而言,虽然不要求其有直接保护国家的行为,但是可以引导幼儿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垃圾分类等点滴小事开始,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开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行为规范方面,要引导幼儿学会遵纪守法,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在生活中能够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在园遵守班集体规则,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站好等。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
厚植幼儿爱国情怀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过程。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复杂性、系统性和幼儿自身年龄发展的规律性、特殊性决定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增强爱国之知、激发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与践行爱国之行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一)以生活渗透为契机,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萌芽
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生活渗透”是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将幼儿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结合各个生活环节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的随机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孩子的心灵。一是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可以改善园所教育环境,增添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利用祖国美景、传统节日节气资源对园所进行主题装饰,创设传统文化或蕴含中国元素的公共环境。在班级层面,可以结合主题活动和幼儿一起创设系列主题墙,让爱国主义形成一种氛围,在无形中影响幼儿,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二是利用好各种适宜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游戏化、生活化。可以增加爱国主义相关的游戏材料、教育绘本、儿歌等,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兴趣,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三是学会发掘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使之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可以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让幼儿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从而加深理解,在与环境的互动和影响下逐步改变自身意识和行动。
(二)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涵
鉴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如果照搬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势必会使幼儿对教育内容难以接受,引发抵触心理。只有在实践操作中促进幼儿自发生成内在情感体验,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为此,幼儿园可以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确定教育主题,开展不同形式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其中,小班可以以代表国家形象的标识物为切入点,侧重幼儿的直观感受。应重点关注幼儿的生活和兴趣,从当下的、身边的资源入手,选择契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爱国主义教育话题。中班和大班以培养幼儿情感为着力点,在教育内容上逐层深化,生动鲜活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以绘声绘色的形式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幼儿萌发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例如,充分挖掘重大事件、纪念日等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教育契机,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或革命英雄主题教育,积极融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让一些新时代生动、鲜活、可亲可感可接受的身边故事进入幼儿园教育主题活动中,让幼儿在实际操作和亲身感知中逐步感受到爱国主义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萌发爱国情愫。
(三)以仪式涵育为媒介,拓展爱国主义实践基地
应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日常仪式和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将有关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可感知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做到教育“润物细无声”。一是加强爱国主义仪式教育。要充分利用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常规途径。致敬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一起观看盛大的阅兵仪式、缅怀先烈等,都能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幼儿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幼儿园可引导幼儿参加节日庆祝活动,如在建军节、国庆节等大型节日上,鼓励幼儿参与节日庆祝活动。三是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带领幼儿参观历史古迹、名山大川、风景名胜、革命英雄纪念碑等,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