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

作者: 陈力 胥晓琦

摘 要

全人类共同价值顺应历史潮流,契合时代需要,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将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推动高校学生坚定信仰、自信自强、胸怀天下,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在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握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鲜明特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包容性、现实性、实践性。同时,针对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逆全球化、信息茧房、缺乏创新等问题,在实践当中,要加强内容聚合,以增“元气”;坚持守正创新,以硬“骨气”;阐释理论精华,以优“风气”;推动技术创新,以蓄“底气”。

关键词

全人类共同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作者简介

陈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博士研究生 ;胥晓琦,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1]全人类共同价值是解答“世界之问”的中国主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人类面临层出不穷的挑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全世界思考的问题。[2]面对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方案,即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主体。将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推动青年一代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一、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坚定信仰:引导青年争做马克思主义者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念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顺应新时代全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表达。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劳苦大众的理论,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探求人类[3]自由解放,旨在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4]的理想社会。而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人民性有着生动的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中的“全人类”彰显了不同国家、文明之间的公共价值,其主体是全世界人民,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所有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同进步和共同发展,这同时也需要所有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同践行。[5]要将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帮助青年做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尤其帮助青年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当中蕴含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6]新时代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人民至上的奋斗目标,从而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心怀人民,将自身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7]

(二)自信自强:赋能青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中华文明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主要源流[8],《尧典》天下观、《皋陶谟》规则论、《易经》和谐观确立了共同价值之道,《礼记》“大同”思想、《论语》君子论、《诗经》友朋观,以及儒家美德论、情本体、以礼制中、实用理性、协和之道、安民富民乐民等思想,丰富了共同价值的内涵。[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思想渊源、文化底蕴和精神滋养,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了新的发展。[1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1]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赋能青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事业,自觉发扬社会主义前进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12],从而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三)胸怀天下:拓宽青年全球视野世界眼光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困境的理论思索,是对全人类整体命运的深切考虑,体现鲜明的包容性、开放性、实践性,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第一,和平与发展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期盼,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第二,公平、正义是全人类的社会价值观,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注重维护国际秩序的公平政治,引导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13];第三,民主与自由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国始终为确保人民享有更广泛、更充分、更真实的民主权利,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崇高目标,反对西方泛民主化、绝对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将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拓宽青年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新时代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融入青年发展,有利于青年参与全球治理,在各类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中发挥青年力量,培养自身求同存异的能力,引导青年从更加客观的角度认识国家社会。[14]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

(一)遵循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包容性

全人类共同价值能够破除价值观的偏见,在对世界科学认识和判断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方法论形成科学的认知,破除偏见,以更加公平的标准来衡量世界,防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产生曲解和误解。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中国致力于让多样化的价值观友好相处,兼容不同价值观的积极元素。[15]全人类共同价值引导青年尊重各个民族和地区价值观的多样性,包容不同种族、性别、阶级群体的独特性,坚持吸收外来,更加主动学习、借鉴、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精髓,更加自信地与其他国家青年进行交流互鉴,避免文明冲突。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体现出世界发展的活力与魅力[16],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青年以更加宽广的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的路径探索[17],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各国青年一同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二)遵循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性

主体性是价值观的根本属性,研究和讨论价值,应明确价值的主体,明确价值能够满足谁的需要。[1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9]现实的个人是一定历史当中的人,是具体的历史存在物,同时人性是具体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同样决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性。一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人类实践经验的客观总结。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形成了相同或者相似的问题,从而产生共同的需要,形成相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在这个过程当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引导人类在新时代的现实生活中对事物的发展做出正确的抉择和理性的判断。二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普遍交往的结果。一部世界史就是人类文明的交往史,随着新时代科技的进步,人类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往从民族性拓展到世界性,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往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同时也体现在精神方面,世界形成一个共同体。[20]三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当前国际现实矛盾的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21]。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根本要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引导青年关注时代现实问题,树立问题意识,在实践当中敏于发现问题、善于抓住问题、敢于正视问题、不断解决问题。

(三)遵循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性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是实践的结果,实践是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根本动力。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将自身视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可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22]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实践中产生,并引领全人类在实践中创造美好生活,将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青年在新时代在实践当中用青春书写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23]新时代的青年要坚持知行合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青年一代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上升过程中不断增强本领。

三、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羁绊

(一)面临逆全球化问题

逆全球化的思潮长期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当中。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逐渐将矛头指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威胁,给全球治理带来了危机。在政治维度,逆全球化呈现为“本国优先”的政治诉求抬头,这种思想严重破坏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合作的重要基础。逆全球化的实质,一方面是部分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破坏他国社会稳定,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与安全。另一方面,是部分西方国家为了转移其自身的国内矛盾,将责任推给他国,企图转移国内公众视线,而将矛头对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二)面临“信息茧房”问题

信息茧房呈现出信息窄化、信息割据、信息迎合的特征,阻碍了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24]第一,信息茧房表现出的“信息窄化”问题,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性。信息窄化的形式以“派系”“小团体”为表现,人长期在封闭的社交环境下进行信息交流,易造成群体极化现象。同时,社交媒体往往呈现简洁的文字,信息传播出现碎片化现象。[25]第二,信息窄化表现出的信息割据问题,阻碍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畅性。在信息窄化问题出现之后,信息割据让不同群体中的人只愿意接受自身愿意接受的信息,易造成思维定式和思维惰性,思维无法创新。第三,“信息迎合”对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严重影响。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更热衷于信息迎合带来的短时间的愉悦感,而精准化、个性化的算法让社交网络推送给大学生感兴趣的娱乐内容,过滤和忽视了网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26]

(三)面临缺乏创新问题

当前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内容不够丰富、资源较为短缺、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27]思政课是宣传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途径,在创新改革中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八个统一”[28]。一是要注重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从而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原则性问题。[29]二是注重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性离不开知识的支撑,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知识离不开价值观的引导。[30]三是要注重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辩证思维。四是要注重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让全人类共同价值知识体系建构更加完善,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内容落入实处。[31]五是要注重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守正”方面的根本要求,而发展多样性需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资源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将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32]六是要注重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将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33]七是要注重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推动引导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八是要注重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将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学校教学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相关课程;让全人类共同价值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34]。

四、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内容聚合: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增“元气”

一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明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的生存价值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的道路过程中,始终将和平和发展作为根本追求,并立足基本国情,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关系,为中国人民谋发展、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35]二是要明晰“公平与正义”是人类的社会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是公平正义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了政治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制度保证,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物质基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科学方法。[36]三是要明晰“民主与自由”是人类的政治价值观。将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高校学生懂得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并不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唯一道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民主与自由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每个国家实行何种现代政治制度应由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以及人民的意愿而决定。[3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